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双螺旋纪元 > 第一百五十六章 默片(4)

双螺旋纪元 第一百五十六章 默片(4)

作者:蒸的热带植物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42:30 来源:笔趣阁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关于参宿四的膨胀,硅基人的天体物理学家在这之前已经有所预见。在他们的恒星演化理论模型中,像参宿四这样质量的恒星,寿命不超过1亿年,而最稳定的阶段,也就是你所说的主序阶段,仅会持续不到一千万年。

主序阶段具体哪一天会结束,他们当时的演化模型并不能准确预言。

当他们看到参宿四变大、变亮时,他们知道,参宿四稳定的主序阶段结束了。

他们不得不暂时停下对航天的研究,因为他们很清楚,参宿四脱离主序阶段意味着什么。

在科学团队的建议下,绝大部分硅基人都离开了故土,开始往极夜方向掘进、迁徙,【东区】的往东,【西区】的往西。以经度来好衡量迁徙幅度的话,大约在30度上下,也是说,【东区】与【新东区】间隔的经度约为30度,【西区】亦是如此。

不久之后,被参宿四潮汐锁定的‘第一行星’的极昼地区,因参宿四的膨胀而开始变得更热极昼地区的地表之上,熔融状态的岩石的粘稠度有所降低,受此影响,该地区地表之下的【炎海】也变得更具流动性,【东区】与【西区】地下熔洞里蜿蜒流淌的【炎河】,也因此泛滥成灾。

而南北极之下、连接【东区】与【西区】的隧道,也不复存在了,有的是坍塌了,有的则被熔岩填充,总之,【东区】与【西区】之间暂时失去了来往的桥梁。

一段时间后,参宿四停止了膨胀,光度也不再增加,【第一行星】的地质活动也随之减弱、并稳定了下来。

经此一难,硅基人的科技工业基础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过,因为准备充足,硅基人社会的有生力量还是被最大程度地保存了下来。

而原本寒冷的新家园【新东区】与【新西区】,也因为【炎河】的泛滥变得温暖而适居。

大难之后,硅基人社会首先打通了【新东区】与【新西区】的极地通道,但并没有立刻着手开始重建基础设施。

因为出现了分歧。

在天体物理学家的恒星演化模型中,参宿四在脱离主序阶段之后,将不再稳定,也就是说,它这次的膨胀停止之后,不用过多久就会收缩,之后会再度膨胀、再度收缩,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毁灭。

膨胀之后,是收缩,也就是说,当参宿四收缩之后,【新东区】与【新西区】将再度变得寒冷,【炎河】干涸,获取能量的难度会呈指数级增加,硅基人的适居带将会再次转移到【老东区】与【老西区】。到那时候,回迁是最好的选择。但收缩之后,是再度膨胀,到时候需要再迁,如果在这样的循环中一直被动地迁来迁去,必然会迟滞社会的发展。

对此,有一部分人倾向于往更深的地下发展,因为‘地层越深温度越高’,他们的具体思路是,在极夜地区的更深的地下,找一个温度适中、且稳定的安逸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解决频繁的迁徙。在第一次迁徙之前,这部分人就提出过这样一个一劳永逸的思路,但是被另一部分人否决了。

否决的原因有二。

【一是】更深的地下,岩层更致密,几乎不存在天然的熔洞,也没有可以消解碎石的【炎河】,想要在那种致密的地方钻掘出庞大的空间,总之就是难于上天。

参宿四脱离主序阶段后,全社会的劲应该都往一处使,那就是发展航天技术上天,而不是分出可观的精力去下地。

因为,参宿四迟早有一天会吞没第一行星。

在天体物理学家的演化模型中,参宿四第一次膨胀,直径会从1膨胀到2,收缩时,直径会从2收缩到1,第二次膨胀时,它会从1膨胀到3,然后从3收缩到2,然后再从2开始膨胀,总之,它虽然会在膨胀与收缩之间循环,但它也会越来越大。所以,第一行星迟早有一天会被吞没。想要活下去,最终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离开第一行星。

如此,就必须要发展航天。

而发展航天,自然是距离地表越近越好。

在非常深的地下费力挖掘建造相对安逸的生活环境,显然南辕北辙。

【二是】早先在极夜地区地下的无人钻探器,发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硅基生命,这种生命对硅基人有益还是有害,还不清楚。

最终,硅基人社会权衡利弊之后,在大方向上选择了‘迁徙’。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有提到一种沿纬度季节迁移的鸟,称为‘候鸟’,硅基人也一样,在参宿四脱离主序阶段、进入膨胀收缩循环的阶段后,第一行星的硅基人,就变成了‘候人’,只不过,是沿经度。

在经过了数轮迁徙之后,硅基人社会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模式。

在第四轮迁徙之后,他们在极夜地表上成功建造了第一座‘永久居住地’。虽然规模不大,仅能够维持三个硅基人的日常生活,但这也是一个里程碑。之后,在极夜地区的地表之上,各种设施建筑陆续拔地而起,航天发射塔、望远镜、信号塔、甚至是小型粒子对撞机等等等等。

在第五轮迁徙时,硅基人社会的生物学家总算是亲眼见到了被钻探器带回来的一只**生存在极夜地区地下的那种硅基生命的**,经过研究,他们彻底确定了它的生存方式。

这种微型生物耐低温,不耐高温(这里的高温,是相对硅基人来说的)。它的生命活动异常缓慢,主要依靠的是核聚变产生的能量维持生命。

它会把岩石中的硅,变为铁。

我这里就给它起名为‘噬硅体’吧。

而且,生物学家还发现一个规律,在参宿四收缩至最小、即将再度膨胀的时候,噬硅体‘消硅产铁’的效率会有所提升。

在第七轮迁徙时,粒子物理学家证实了一种粒子的存在,就是你在资料中提到的穿透性极强的中微子。

中微子被证实存在,也进一步完善了天文学家建造的恒星演化的模型。

通过观测之后,天文学家进一步确认,参宿四在收缩至最小、即将再度膨胀的时候,其核心的核反应最为剧烈,这时候,也是它释放中微子最多的时候。

在第九轮迁徙时,生物学家与粒子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噬硅体’表现出的特性,与参宿四产生的中微子有关。

在第十四轮迁徙时,天体物理学家通过‘噬硅体’的生物核反应,找到了天文学家宇宙模型中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在第十五轮迁徙时,第一枚电火箭试射成功。

在第十六轮迁徙时,第一颗卫星顺利进入了同步轨道。

之后,还有许多‘第一’不断产生,对硅基人社会来说,正是这些意义重大的‘第一’,让他们一步步地接近着自己的目标离开第一行星。

但随着恒星演化模型的完善,他们发现,离开第一行星还远远不够。

参宿四会以剧烈的方式终结一生。

他们,需要离开参宿四恒星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