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双螺旋纪元 > 第一百六十章 默片(8)

双螺旋纪元 第一百六十章 默片(8)

作者:蒸的热带植物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42:30 来源:笔趣阁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也提到过这种不是东西的东西。

是的,就是暗物质。

在硅基人原先的理论中(也就是相对论),飞船在持续加速的过程中,投入的能量也需要同步增加,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当飞船越来越接近光速时,想要维持加速状态继续加速前进,那么推进器的功率也需要持续加大

打个粗略的比方,比如飞船以【加速度a】加速到0.5c的那一刻,推进器的功率是w,那么,之后飞船还想要以【加速度a】继续加速的话,推进器的功率就需要同步增加x,在往后的加速过程中,随着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接近c,这个x也会越来越大,最终趋向于无穷大,但没有推进器的功率可以达到无穷大∞,这也就意味着飞船永远无法加速到光速。

具体时刻x的具体值,硅基人可以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出来,但试验飞船遇到的情况是,加速到0.01215135c就是极限了,之后不管如何加大推进器的功率,也不能产生加速的效果,就像是遇到了无形的阻力一般。

而想要让试验飞船维持住0.01215135c这个峰值速度,推进器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工作,如果停止推进,飞船最终会减速至不到0.01c,之后才会进入匀速滑行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当飞船的速度低于百分之一光速时,这种无形的‘阻力’才会消失。

后来硅基人证实,飞船遇到的这股无形的‘阻力’,就来自于暗物质。

虽然暗物质几乎不会与正常的物质产生电磁作用,也不参与强相互作用,也就说,暗物质对于我们来说,是透明的(看不见)、无形的(摸不着),但是暗物质有一点是跟正常物质(除了光子)一样,那就是静止质量不为零。

有质量,也就意味着会存在万有引力。

而万有引力是有质量的物体对时空造成扭曲的表现形式,飞船在提速的过程中,自身‘动质量’会一步步增加,当超过某个阈值后,飞船自身产生的时空扭曲,就会与无处不在的暗物质造成的时空扭曲互相影响。

这就是飞船的航速会撞到壁垒的原因,至于其中的机制具体如何,非常复杂,这里不便详述,一是时间不够,二是我也没有权限。

我能说的是,银河系内弥漫着大量的暗物质,正是因为它们的质量造成的‘引力拖拽’效应,才让银河系边缘飞速运行的恒星不至于被甩出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暗物质的话,银河系的悬臂早就解体了。

当然了,在银河系中,暗物质在各个地方的丰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同地方的‘航速壁垒’是不同的,在参宿四恒星系附近的一片区域内,对质量大小在某个区间内的物体来说,‘航速壁垒’是0.01215135c,在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是这个数值了。

总之,对硅基人来说,0.01215135c是他们飞船的极限,加速到0.01c就停手是最划算的。

可是,硅基人不甘心止步于0.01c,因为以0.01c航行的话,产生的‘钟慢效应’几乎可以忽略,然后,算上加速与减速所需要的时间,50光年的距离(参宿四爆发的影响范围),也需要航行近万年才能完成。持续一万年的星际航行,即便是用上器官移植、休眠这些技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延长个体寿命,那也需要**百代硅基人在飞船中不间断地努力,才能熬完。

**百代人、持续一万年的接力能否一路顺利,那时候,硅基人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第一到第五试航舰队】在宇宙中航行了四五百年、仅仅繁衍了四五十代就彻底失联了。

因此,硅基人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时空方面的研究上,如果可以‘抄近路’,那么以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最终他们发现,不管是折叠空间,还是制造虫洞,都需要将时空极度扭曲,这只能通过调控质量来实现,虽然在理论中,黑洞周围就有现成的扭曲的时空,但具体的‘建造通道’的操作,他们通过计算,发现只能在高一维的维度上进行然而,他们找不进入四维空间的办法。

光速达不到,时空旅行无解,所以,硅基人只能接受0.01c的现实。

而0.01c虽然已经在试验飞船上得到了技术验证,但想要将一个上了规模的舰队加速到0.01c,对硅基人来说也还是极度困难的。

因为在聚变噬硅体、裂变燃料带足了的情况下,还需要携带大量的用于推进的工质,前期加速、途中拐弯避障、后期减速都需要用到聚变、裂变产生的热不能直接推动飞船,热能需要先转为电,之后通过电磁加速等离子工质,将工质反方向喷出,飞船的运动状态才能得到改变。

总之就是携带巨量的工质、一次性完成50光年的长途跋涉,对硅基人来说极度困难。

你发来的资料中也有提到太阳帆技术,硅基人也有类似的技术,他们也曾经利用过参宿四的辐射产生的光压驱动过飞船,但是加速效率不仅低,而且与距离成反比,距离恒星越远,效率越低,仅凭恒星辐射驱动,飞船连参宿四的引力范围都逃不出去。(不过,飞船在减速、泊入新的恒星系的时候,光帆还是能起到一些效果的,因此,硅基人也没有彻底抛弃光帆技术。)

所以他们没有计划直接开着飞船往50光年外跑,而是选择了中转的方式。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所称的‘银河系猎户座悬臂’里,恒星的密度平均下来的话,大约是每300立方光年有一颗恒星,在以参宿四为球心、50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内,有大约2000颗恒星,而所谓中转,就是以途中的恒星为中转站,借助这些恒星的引力完成对飞船的加速,就像你发来的资料里提到的‘旅行者探测器’在飞离太阳系时借助了其他行星的引力那样,也就是‘引力弹弓’。

在大方向定下来后,一直到了公元前68996847年,也就是【第五试航舰队】失联后的一万两千多年后,硅基人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迁徙舰队,终于从参宿四的【第十二行星】了。

它的目标,是距离参宿四直线距离54.6光年的一颗处在主序阶段的、3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你发来的星图类资料中,这颗恒星的编号为hd38545。

但【第一舰队】不会直接航向这个目标。

经过仔细测绘参宿四附近各个恒星位置、运动速度之后制定的航线中,【第一舰队】将会途经三百余颗恒星、并利用这些恒星完成‘引力弹弓’。

这虽然增加了一些航程、将总航行距离加长到了近60光年,但硅基人在打造【第一舰队】的近千年的过程中,已经找到了在各种壁垒下、解决星际航行问题的一个办法了(之前提到过的航速、寿命、繁殖、意识、心理、社会等问题)用你的话说,大抵就是‘人工智能’与‘克隆’的结合。

【第一舰队】的目的之一,就是验证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而【第一舰队】的首站,跟一万多年前的【第一试航舰队】的目标一样,也是那颗距离参宿四仅有2光年左右的红矮星。

选择这颗红矮星作为首站,一来,是为了借助其引力完成加速、调整航向,从而节省工质,二来,也是为了一探当年【第一试航舰队】断联的真正原因。

ps:前文中有小数点点错了,已修正。

重要的ps:本章中提到的壁垒问题,仅仅只是设定、只是设定、只是设定,细究下去肯定会与当前的理论模型产生冲突,哈哈哈,所以,就当故事看,不要当真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