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双螺旋纪元 > 第十八章 火星人(3)

双螺旋纪元 第十八章 火星人(3)

作者:蒸的热带植物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22:43:11 来源:笔趣阁

2021年,2月18日。

这两天很忙,很累,轮到我休息的时候,我倒头就能睡着。

今天总算能轻松点了。

现在江修跟沈星宇都睡觉去了,当有两个人休息的时候,剩下的一个人其实也没什么具体的工作要做,就是值班,注意天气变化还有舱室里的各种数据什么的。

今天天气不错,舱室里的设备运行都很正常,于是我就想揩工作时间的油、摸个鱼。

就当是减压了。

在这里压力挺大的,担心系统出故障、害怕恶劣的火星环境会吞噬掉我们,身处火星地表,却让人有深海恐惧的那种感觉。

所以减压是必要的任务。

江修喜欢运动,我们每天的体锻任务是1个小时,但他能做2小时以上,而这期间他会无数次的秀他的肱二头肌。所以,他是我们三人当中身体素质最好的,也是最能带动气氛的人。

沈星宇则是喜欢看星星,然后打打游戏,看看小说。

他带了几十部小说,当然都是电子档的,纸质的太浪费飞船载荷了。据我所知,他已经看了三轮了,目前第四轮已经看到一半了。

当然他也是有新小说可以看的,esa给他专门开了绿灯,会定期将他追的小说的更新发过来,每次收到更新,他就会嗷嗷地叫起来喊万岁,那本小说叫什么来着……什么醒来着,我记不太清了。

他应该是星际追更第一人了,而我嘛,就是想想你,写写日记了。

这几天我们做了许多事,大多都是基建工作。

按照计划,我们首先要挖出一个长条形的坑,坑的横截面是一个倒置的直角梯形,直角处就是我们摆放舱室的位置。

这样做是为了给舱室一个倚靠点。

我们在荧惑1号周围稍微勘探了一下,然后将地质数据传回地球,在地面地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在荧惑1号旁边找到了一块适合开坑的地方。之后又在火星气候专家的建议下,我们确定了坑的垂直面的面向,以此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沙。

坑挖好之后,为了防止垂直面倒塌,我们沿着坑的垂直面用高强度纤维材料与钢钎做了一道‘篱笆’,高强度材料来自于着陆舱的减速降落伞。

乍一看去,跟阵地防御工事似的。当荧惑1号还有其他舱室被移动到位后,我们又将回收的防震气囊铺在了其顶部,以防飞沙走石砸坏舱壁。

如此一来,咱的这个小基地就完工了。

坑中的小基地一共有五个主舱室,荧惑1号着陆舱、两节圆柱形的是设备舱、一个补给品舱、一个备用品舱。

这五个舱室连成一线靠在梯形坑的直角角落里,像一条白色的巨蟒,我们就住在这条巨蟒的腹中。

站在坑外将基地尽收眼底的时候,我突然很羡慕山顶洞人有洞可以遮风挡雨,如果我们这里周围有山壁岩洞就好了,那样的话我们可以把舱室什么的全搬过去,住在洞里肯定比露天让人安心。

有这个想法的不仅仅是我,我们干活的时候沈星宇也老是抱怨咋就没个天然的坑洞啥的。

可惜方圆一公里内都是开阔地,连个像样的小土坡都没有,更别提洞穴了。

不过我们也不埋怨老天,因为速登火星计划从启动到现在,已经顺利到无法用言语形容了,再奢求什么,那就有点太贪心了。

2月20日。

科研项目已经陆续开始了。

不过我们进行的项目也不多。一是因为条件有限,二是因为机器人火星车完全可以代劳大部分项目,不太需要人工去插手。

真正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完成的项目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种植。

离开地球,水、氧、食物必不可少。水和氧都能通过化学或是物理回收的方法得到,但是食物一直以来都只能是从地球上带现成的,所以外太空种植技术一直是宇航的重要课题之一。

另一个项目是试用萝生命舱,并且提出改进意见。

跟挖掘机一起落到火星上的那两个圆柱形的设备舱室,就是萝生命舱了,种植实验就是在这两个舱室中进行。

关于种菜,因为我们三人当中没有一个是植物学专家,所以我们进行的种植实验,都是按照esa传来的步骤进行的,然后再把数据反馈回去让地面上的植物学家去研究。

我不喜欢种菜,尤其种子刚种下去的那段时间,我会非常烦躁,因为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发芽,能发芽那是好的,怕就怕等了n久都没动静,结果白等,然后还得继续进行下一轮实验。

想摸出种子的习性,比撸到师兄家的猫还难。

所以,我喜欢研究天体运行,在万有引力的驱使下,该运行到哪就会运行到哪,永远不会失约。

要是登上火星的有全能型人才的话,科研进度应该会加快吧……

不过我也知道,这太不现实了。

我想到了上学时候的那句口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但是,全能型人才似乎并没有出现过多少,尤其是能够适应现阶段宇航的全能型人才,简直凤毛麟角。

有时我在想,德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的,但是智这个东西吧,分心了就难精通了,以全能为目标,结果可能是全部平庸。

我觉得,上学的时候如果有偏科,那干脆就一偏到底,把主要的脑筋放在牛逼的课业上,那可能会更好。

现在我们团队只有三个人,虽然专业很难互补完整,但是我们可以靠电脑,靠远程指挥。以后的宇航团队的成员多了,完全可以达到百分百互补的程度。

捷啊,也许你可以从这个方面去探寻一下教育事业的未来。因为将来的宇航可能不是一代人的事,在宇航过程中出生的新兴人类,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记得esa中也有相关的团队,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问问师兄,让他咨询一下。

2月23日。

今天我跟沈星宇开着挖掘机出去转了一圈,带回了一个失联很久的着陆舱。

这个着陆舱只有荧惑1号的五分之一大小,是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为了测试数据发射的实验飞船的着陆舱之一。

它比我们提前两个月到达了火星,之后在指定区域内降落的过程中失去了联系。

今天我们出去搜集岩石样本的时候,在一片砾石滩中发现了它。

它的外表似乎经历过猛烈的撞击,有多处凹陷与碎裂,我怀疑是在降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可能是降落伞打开的时机不对,也可能是制动助推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有可能是传感器失灵了,总之,它是烂了。

我们在小基地外一百多米远的地方挖了个坑,默默把它埋了进去,然后起了一个小土堆。

我们没有打开它。

我们知道,在它的内部有一只穿了宇航服的黑猩猩,还有一只罗伯罗夫斯基仓鼠。

它们,是我们的先驱。

这是我们来到火星之后第一次见到死亡,虽然它们不是人类,却也让我们的倍感压抑。

2月26日。

今天元宵节,地火视频连线接通的那一刹那,大概是这半年来最让我兴奋的时候了。

因为数据传输的带宽有限,加上长距离造成的通讯迟滞,所以实时视频连线的效果很差劲,像素低、卡顿、声音听不清,这我早就猜到了,但还可以打字跟你说说话,这就让我很满足了,而且打字这种方式不用忍受卡顿,还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在龟速的网络中冲浪,挺有怀旧意思的!

不过,如果视频够给力的话,那么我看到的是17分钟前的你,你看到的是17分钟前的我。这种感觉……怎么说呢……说实话,光速虽快,可在三亿多公里的距离上,它的无力让我感觉到了那么一丝丝的绝望。

因为,我看不到现在的你……

你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突然有一点后悔参与这个计划了,仅仅是一点点后悔,无关害怕。

2月28日。

今天,我们没有收到地球的例行询问信号。

斯瓦洛格号、尼克号也未收到。

我们忙了一天进行各种排查,问题应该不是出在我们这里。

我们向绕火星运行的中继通讯卫星发出了信号,是有反应的,我们依旧可以把科研数据上载到中继卫星的存储器上,我们的天线没有问题。我们向地球持续发送了6个小时的呼叫信号,就是接收不到反馈。

唯一的可能就是,地球单方面停止了联系。

我们都有点慌了。

每天直连地球的时间有限,只能明天再试试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白捷的手停住了,她没有再继续去滚动鼠标翻页。

因为在今年的2月28日,她的世界崩塌了esa‘速登火星’计划的地面指挥中心遭到袭击,地球与火星上的九位探路者失去了联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