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三三七节 六谷内乱

宋朝探花郎 第三三七节 六谷内乱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6:56 来源:笔趣阁

刘安起身相迎。

“吕公。”

吕龟祥放声大笑:“好消息,六谷内乱。”

“恩。”刘安点了点头:“这是潘罗支在清除反对他的力量,我收到信之后已经写信给清远军,一但六谷潘罗支部需要帮助,清远军立即出兵。”

“对,就是这话。”吕龟祥笑的极是开心。

六谷是什么。

六谷基本也算西番的一部分,但因为势力足够大。

最初六谷占据了凉州城,然后以所聚集的六个山谷而闻名,所以被称为六谷部。

六谷部之前的大首领多出于折逋氏。

眼下的六谷应该属于是一个联合体,是由生活在凉州城周边的各个部落共同组成,之前的温末族群与吐蕃族群本身就是相对的。

潘罗支代表的是吐蕃族群,之前的折逋氏代表就是温末族群。

温末的意思就是贱民。

贱民的产生多是战俘,以及被占领城池非本族的人,都被吐蕃族群称为温末。

这种联合体有着天生的不稳定,靠的各种族之间的力量平衡而维系稳定,折逋氏当权的末期就是因为党项人的压迫,以及内部其他部落的压力,所以被迫放弃了大首领的位置,出身吐蕃贵族的潘罗支就在这个时期被推举成为新首领的。

眼下六谷内部的矛盾不在于两族,而在于守旧一方与新兴一方。

守旧一方认为守着自家的地盘与宋人只要不打仗,便可以安稳的过日子,新兴一方则认为,此时是共同进退的时候,此时不出力凭什么让别人分好处给自己。

借着刘安写信请潘罗支到凤翔,新兴一方向守旧一方发难。

然后就打起来了。

这时,李沆也到了。听到两边的消息之后也说道:“确实是好消息,一但六谷内部统一,对我大宋西域控制更加有利,丝路大商队计划便可以成行。”

丝路大商队,是刘安当下最大的一个计划。

靠这一个商队,刘安相信可以为大宋增加不低于五千万贯的财富,同时为大宋的国库也能增加五百万贯的实际税收。

最重要的是,百姓富了才会花钱,只要百姓花钱,钱流通起来,大宋才能更富有。

吕龟祥说道:“依老夫对六谷的研究,六谷最初的想法是自立,与大宋相互不干涉的前提下各取所需。党项人有野心,李继迁想让潘罗支臣服这一招棋走的太臭,想潘罗支怎么可能与一个部落称臣。”

“对,正是此话。”李沆表示支持。

吕龟祥又说道:“李继迁的野心很大,潘罗支发现之后提出联兵,那里我大宋灵州已经失去,若非安哥儿出兵灵州,怕是也没有潘罗支与我大宋联兵,朝堂上那些人,果真是短视,他们只顾自己的荣华富贵。李沆你也一样。”

吕龟祥直呼李沆的名字,他的年龄大于李沆,这番说教李沆只能认。

当然,李沆当年也是选择放弃灵州的那一群人当中的一人。

李沆倒也解释了:“我也是怕,怕潘罗支成为第二个李继迁。现在的情况,我也没想到。”

吕龟祥年长,他干笑几声。

李沆也没说什么,现实的情况就是他当年错了。

刘安却是很清楚,李沆没错。

在真实的历史上,李沆确实没有错。

李沆立即改变了话题:“吕公,有件事情若没有你参与,便少了其中的乐趣。”

“噢,何事?”

李沆指了指脚下:“就在这凤翔,有一枚佛骨。”

“佛骨?”

吕龟祥听到这话轻轻的拍了拍脑门:“这么说,倒有可能,我查过府志。在唐时似乎这里建过一个阿育塔。”

“对了。”

吕龟祥却又摇了摇头:“但,塔中没有。我去过。”

刘安说道:“地宫。”

“地宫?”吕龟祥重复了一句之后轻轻一拍大腿:“对,应该有地宫,但入口在何处?”

“挖,一直挖肯定有。”

吕龟祥笑了:“这不能咱们来挖,应该找人来挖。比如潘罗支。”

李沆点了点头:“我也这么想。”

潘罗支是吐蕃贵族,原本就是密教的。

“这事有趣,议一议。对了,派人去京兆找几个和尚来。”吕龟祥立即就有了主意,李沆在旁说道:“是高僧,是大师。”

“听话是高僧,不听话就是和尚,敢找事的就是秃驴。”吕龟祥这话刘安喜欢。

这才是直人。

初宋,佛教势弱的可怜,非常的可怜。

因为就依此时来计算,正好四十八年前后周世宗有灭佛之事。

吕龟祥对刘安说道:“那一年,就是四十八年,我还年少却有参与其中。那时候到处都在打仗,荒地无数。可以说是人烟断绝,荆榛蔽野。那个时候,最热门就是庙了,无数的人变成了和尚,朝廷征不到兵,集不到粮,收不到税。”

李沆点了点头:“那年我十岁。”

“对,就是那一年。除了古庙大寺只是严查之外,光是推倒的庙就有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六。”

刘安问:“这数,有什么讲究,巧合,还是故意的?”

吕龟祥摇了摇头:“我那里知道,这事你问我兄长或许他知道,当年他是起居郎。不过,他已经不在人世。”

李沆也说道:“那年我十岁,我初入朝堂之时读过相关的书籍,就是这个数。”

“好吧。”

刘安也没再细问,但刘安确信,毁了三万多间庙那么当时和尚有多少。

往少了算,一个庙十个,也有三十万人。

吕龟祥给了刘安一个数字:“听闻,百万人往上,最终留下的和尚没多少人。”

李沆补充:“我入朝堂之后,大宋全国在籍的僧伲有六万一千人。现在也没有超过七万。”

刘安问道:“只是庙,没有观?”

李沆回答:“观皆空,并非当时朝堂所为,天下大乱观中子弟入世或从军、或入朝堂、或救民。我大宋立国之后,太祖与先帝,还有当今官家都大力赐赏道门。但道门在籍弟子仅为一万四千人,依朝堂记录,皆为师者。”

能让李沆这样的人称赞为师,可见此时的道门还是很讲究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