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四二零节 刘安被软禁

宋朝探花郎 第四二零节 刘安被软禁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6:56 来源:笔趣阁

皇宫后宫内,传话的人出去后郭皇后问皇帝:“官家,你说这安哥儿,长大了没?”

“长的挺高。”皇帝比划了一个刘安的身高后又说道:“也挺有才的,虽说是文官,倒挺会打仗,而且办事我满意。”

“不是。”郭皇后摇了摇头。

“怎么不是?”皇帝不太明白郭皇后的意思。

郭皇后继续说道:“我看没长大。”

“没长大?”皇帝真糊涂了。

郭皇后说道:“钓鱼很重要吗?潘家六姑娘与他可是有半年没见,没念想?没放在心上?还是说,他没长大?”

郭皇后的灵魂三问让皇帝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一会郭皇后才再说道:“官家,难道我说的不对。”

“不,不是不对,是太对了。这小子就是没长大,不顾家。”

“对,官家英明,就是不顾家。”

皇帝很认真的点了点头:“其实这事好办,把他关到家里不让出门,就这么办。”

郭皇后问了:“那官家,这要关多久?”

“有子如何?”

“怕太久了吧。”郭皇后听皇帝这么一说,心中一算这要关一年,一位朝廷重臣关上一年这似乎有点过了。

皇帝摇了摇头:“不久,每三日派宫中御医诊脉,有喜脉就放他出来。李公、寇公两位还想去倭岛看看,这事也是大事。朝廷需要倭岛的利,这事也是大事。”

“官家圣明。”

一个时辰后。

潘秭灵还有刘安的亲娘,妹子刘静,在宫里沐浴更衣,喷上香水、戴上珠宝。

潘秭灵穿上她侯爵娘子的华服由最亲近的贴身侍女霜儿,以及新任高级侍婢阿苏法子陪着来到了宴会厅。

对于皇帝这个皇宫刘安已经鄙视过了,太小。

可这话潘秭灵那敢讲。

潘秭灵到了宴会厅之后,郭皇后示意潘秭灵坐在自己身旁,依礼这不是规矩,但既然是皇宫家宴,大宋是不讲那么多规矩的。

依次施礼后,给刘安亲娘安排的位置与贵妃平行,只是略往后移了半个桌位。刘安的妹子刘静陪在母亲身旁。

潘秭灵坐下之后,郭皇后一指潘秭灵身旁,只有约四尺四寸,大约就是一米三多一点的阿苏法子问:“这是你的婢女?今年多大了?”

阿苏法子知道这是大宋的皇宫,能坐在上首位置的只能是一个人,大宋的皇后。

比起她倭岛的倭王后而言,大宋的皇后便是这天下间最高贵的女人,比她的主人安平侯爵娘子更加的高贵。

阿苏法子立即出例跪伏于地,她已经被严格训练了半年,对大宋的礼节比起寻常小户人家的女儿还精通,出例、跪,却不代表她有资格能开口。

潘秭灵低声说道:“娘娘,这是倭阿苏家的嫡长女,今年十六。其妹妹阿苏秀为现阿苏家家主,阿苏家对官家与大宋忠心耿耿,其族中已经有七十多人在对不服王化的倭乱民战斗中战死,是有功之臣。”

“赏。”郭皇后虽然不是十分清楚倭岛的事情,只是潘秭灵讲了,她就要赏。

这是给潘家面子,更是给刘安面子。

一个赏字一般会赏什么,宫中都有定例,立即有太监拿来了丝绸、珍宝、金银等物。

这时,皇帝到,刘安跟着也进来了。

郭皇后又介绍一次潘秭灵的新婢女,皇帝点了点头:“赏,加赐阿苏家主为……”皇帝停下了,足足思考了一盏茶的功夫,重新开口:“文林县主。”

“谢官家赏,代家姐谢官家天恩。”阿苏法子这才伏在地上大礼谢恩。

赏完后皇帝问刘安:“安哥儿,如何?”

“不好。”

刘安这话一出口,整个宴会厅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刘娥是惊,刘安竟然直接敢说皇帝的决定不好,而其他的妃嫔更是吓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也有人心说,刘安这是持宠而娇。

郭皇后没多想,她不认为刘安是骄。

皇帝笑问:“为何?”

刘安回答:“姑丈,我认为阿苏县主合适,或再大一点更好,封筑紫郡主。”

皇帝微微思考了一下:“恩,封文林县主,就这样下诏。”

当下,几个妃嫔就在想,刘安这次让皇帝生气了。

刘娥此时正在思考是不是帮刘安说句话。

郭皇后却只是微笑不语。

刘安很淡定,潘秭灵一切听刘安的,也是没有一点反应。

就在这时,皇帝又说了一句:“再下诏,文林县主进筑紫郡主,依例恩赏吧。”

“是,老奴这就去办。”

刘承,也是属于心中无波澜,反应淡淡的那一类。

这点小事不会动摇刘安的地位,谁脑袋里想什么并不重要。

宴会近才正式开始,此时刘安与皇帝都属于陪客了,潘秭灵一直给郭皇后讲海外的见闻,其中特别提到的是筑紫岛百万亩桑林计划、占城一千五百万亩稻田计划、瞿越安平城一千万亩稻田计划。

郭皇后很是感慨:“这两千五百万亩,足有大宋耕田百分之五,那边听闻稻米产量更高,这稻米怕是大宋全部粮食的一成了。”

刘安插了一句嘴:“是两成。”

“为何?”

郭皇后不理解了,只有百分五的土地,却能有百分之二十的粮食产量。

皇帝大笑:“朕来说,咱们大宋五亿亩田地,其中上田只有三成。而占城与瞿越的这些田地全部是上田,杂田并没有计算在内,而且土地肥沃,再加之占城一年三季稻米,所以每年的产量可达两成,若只用米来算,怕是能达到咱们大宋七成的稻米产量。”

“姑丈英明,所以需要一兴农干吏前往负责此事,我岳父不擅长兴农之事。”

“朝事,再议。”皇帝今天不想讨论这些事情。

因为往瞿越要派的可不是一个官员,而是一群官员,朝堂之上原本对于潘惟熙突然兴兵打了瞿越的事情非常不满。

可土地到手,他们又变了。

瞿越的红河三角州保守的计算是两年五季稻米,而且那里所有的产业都几乎为零,一切从头开始。但人力充足,土地充足,所以是大有作为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