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四四四节 刘安跑了

宋朝探花郎 第四四四节 刘安跑了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6:56 来源:笔趣阁

连大宋第一吃货都搞不清楚的配方,寇准也没心思再追问了。

寇准低声问张齐贤:“我听闻禁军的骑军的马,吃的就是这种?”

“恩,那是以前的消息了,现在禁军的马是六成的草,以及冬储青料,然后两成的胡萝卜,两成的豆。是豆不是豆饼。”张齐贤特别解释了豆与豆饼的区别。

豆就是纯豆子,豆饼是榨过一次油的残料,好在大宋的压榨技术还不够高,所以出油率低,豆饼残留的油脂还是挺多的。

寇准眉头微皱:“这意思是说,倭人吃的不如禁军的军马?”

张齐贤点了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分饭的厨师听到了寇准与张齐贤的议论,赶紧打开了一只桶的盖子。寇准见到问:“这个怎么配发?”

“回上官的话,每人每餐标准两枚,干的好的往上加,有人最多加到五枚。”说罢,厨师用了一个特制的夹子那么一夹,一个枣那么大的白米饭团就夹好放在盘子里。

张齐贤笑着说道:“这手法老道,这一夹上下可差一倍。”

“不敢,不敢。这里有规矩,一只饭团三钱重,十只饭团相差不得超半钱,这是定了规矩的。”

张齐贤笑了笑:“挺好。”

厨师长赶紧跑来,他早有准备,立即备了一份倭人以前吃的东西,这东西已经干到可以当石头了。

寇准摆了摆手:“我知道,我知道倭人以前吃什么。你们明白本官在意的是什么?”

“明白,明白。这里也有规矩,厨师与矿工同餐。护卫与管事换班后再餐,厨师加餐不得出厨房半步。”

“恩,明白就好。”

其实不用寇准说,宋商们也明白,过于明显的伙食差异刚开始可能没什么,但时间久了绝对会让倭人生变,所以在这些细节上宋商们作的很认真。

只要利益足够,给吃的好一点也没什么。

更何况,利益还真的足够。

当晚,倒没什么事发生,寇准自然住的是管事们居住的区域。

刘安不见了。

张齐贤问寇准:“你说,刘安会在何处,找人问问?”

“不问,这里是他的地盘,他不会有事。他倒是一个人才,银山已经换给了辽人,可这里的护卫是宋军士兵伪装的,这里的商人全是宋商,还没有见到一个辽商。”

“这不是辽国让咱们修路、修桥,欠下了银矿怎么也能挖十年。”

寇准说道:“十年,十年之后难说。刘安这个不要脸的,我估摸着他是不会把银矿还给辽人的。”

张齐贤问:“真不去刘安?”

“不去。”寇准要看真正的银山,刘安在不在不重要。

刘安在那里,这会正在海上飘着呢,有些事情只能自己偷偷去干,绝对不能假他人之手。

刘安要干的事情,是往前一千年,往后一千年也没有作过的大事。

挖。

刘安打算挖倭王坟。

位置早有水师的人探好了,但水师的人并不知道刘安要找那个岛干什么,他们只知道听命令,找到那个岛,并且秘密的占领。

出了海,走出一个时辰刘安才说道:“我给你们说,我要找的这个地方,号称倭国大人物流放之地,那里挖,使劲挖肯定有宝。然后带回去,我准备搞一个汴梁馆,就专门存放这些好东西。”

“侯爷,有名人?”

“读过书,听说过小野妹子?”

“没有。”

“那你还问,小野妹子是倭国的大人物,曾经出使大唐,他的孙子就被流放到那里,听说几百年流放了不少人,还有不少倭皇室的人员,去找找看,有什么几百年前的宝贝。”

船长以及众船员眼睛都是一亮,这个值得去,最重要是不远。一个晚上就能到,从海上算也就是不到二百里,这风还挺顺。

刘安听说过这里,但他错了。

错在,好几位有名的倭皇流放又埋在这里也是未来的事情,现在那里还没有流放过倭皇,只有皇亲,以及大贵族家的重要人物。

不过就算是错了,挖一挖也值当。

有个水兵上前低声问道:“侯爷,咱们不是准备攻打倭京了嘛,那里应该宝物多。”

刘安呵呵一笑没回答。

船长踢了那水兵一脚:“蠢货,那倭京重要的宝物是要献给官家的,朝廷派了八万精锐禁军、又调动三万明州与杭州水师的精锐,其余的好东西也先给朝廷,这里挖出来是咱们兄弟的。”

刘安这才点点头:“对。”

刘安手上已经存了些好东西,比如卑弥乎时代的东西,这些刘安准备建一座博物馆的。

“睡觉,安排好值夜,小心风浪。”刘安交待了几句后回仓。

次日,天刚亮,刘安还没到目的地。

银山,倭矿工们已经开始排队领早餐,每人一碗糙米粥,一块腌菜,两个团子。

然后,开始挖。

宋商有多疯狂。

这一处矿洞口若是刘安见到了一定会感慨几句的,就这个矿洞的直径可以走火车了。

一个矿洞干活的倭工就有上千人。

以筐来计算,但不是用筐来背,用的是倭马拉车,不断的将矿石运上来。

寇准与张齐贤站在远处看着,那往矿洞就如同一个蚂蚁窝,矿洞的入口用的是木头的梁支撑着,一排车等着进,另一排车则不断的往外运着矿石。

源源不断的矿石从矿洞里运出来。

接下来,还有另一处工地,这里一半倭男工,一半女工。

他们在不断的用煤炉烧着矿石,然后将一个又一个的被宋商称为礁团的半成品收集起来装进马车。

张齐贤招了招手叫过一名管事:“这些就直接装船运到筑紫北港吗?”

张齐贤知道,真正的大银炉是建在筑紫北港的。

那管事回答:“回尚书的话,并不是。距离这里不远还有三处矿区,这里是银矿区没错,但银矿也分布很广,足有数个山头,在这里还发现了大量的铁矿以及铅、锌、铜还有少量的金矿。所以还需要再加工一次。”

张齐贤问:“用铅吗?”

管事的回答:“是,用铅烧完之后是杂银锭,这些装船送到筑紫北港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