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四九六节 回乡路漫漫

宋朝探花郎 第四九六节 回乡路漫漫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6:56 来源:笔趣阁

到巴港之前刘安和潘秭灵没有再讨论关于大逆的事情。

这种事情不适合多次讨论。

从汴梁到襄阳,然后再从襄阳坐船南下到江陵,江陵这边码头有更大的官船可以逆江而上,最大的有七桅大帆船。

刘安到江陵码头的时候,江陵上下的官员都到了。

“不干正事吗?把时间都浪费了迎来送往上。”

江陵知府上前,非常的严肃的回答:“报刘学士知,并非迎接,而是想借刘学士路过江陵之时讨教学问。”

学问,这事刘安有点虚。

不是有一点虚,是有十分虚。

自己的学问还不如吕蒙正身边的长随呢,和这些参加过正经科举的人讨论学问,好悲剧。

那怕不愿意,刘安也不好拒绝,硬着头皮赴宴。

宴会就在长江边的一处酒楼,酒楼内却没有菜,没有酒,只有书桌,纸笔,还有茶。

刘安心说:我去。

这是真要讨教学问吗?

有点可怕。

江陵知府请了刘安坐首席,立即有人拿来纸笔,江陵知府双手捧着笔:“请刘学士留字。”

“好吧。”刘安多少有些勉强。

思考了几分钟,刘安提笔写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安的字还行,又在李沆的指点上多少有些提高,好在词可以抄,否则今天真的被难为住了。

有人将字收走,江陵知府亲自为刘安送上茶:“刘学士,下官心中焦虑。去年,渝州巴港收益达到了百万贯,这仅是港口的收益。我们江陵港却只有区区六万贯,下官认真的学习了渝州巴港的经营方式,修在江陵港,建商铺、修仓库,还为民夫特意建了居住区,可收益却让人惭愧。”

原来是这样,刘安松了一口气。

不讨教学问就好。

这事自己擅长。

刘安淡然一笑坐了下来:“取码头的公文来,挑重点的。”

公文早就准备好了,刘安说完之后就送到了刘安手边。

随手把公文翻了翻后刘安就笑了。

“你们呀。”

“请刘学士示下。”

“码头够大,你们一直在修路,修河道,让货物可以从江陵分散到各地,可你们有想过没有,百姓有多少钱可以用来买货物,我只问一个问题,各县有什么支柱形产业呢。”

支柱?

柱子吗?

刘安解释道:“柱,如房柱。支柱型产业就是可以支撑一个县的产业,在小农经济时代各家种好田就是了。那么现在呢?”

刘安随手在纸上写道:“巴港来说,渝州有蜀地的茶、麻、布、绢。你们有什么?这么说吧,就算有好酒都可以,蜀地有几个县水质出众,他们有酒,好酒。”

“什么是支柱型产业。首先是能撑起一个县,然后是带动多种产业,以蜀地绵竹县来说,他们有蜜酒,还有大曲酒,这两种酒带动了周边大量的瓷器生产、运输业、粮食采购、酒具制作等等。”

“还有,支柱型产业对于一个县来说,至少要占一个县最少半成的总产值。”

刘安在江陵停了三天,给江陵府还有周边的县上了三天课。

刘安准备离开,却没有走成。

原本是要逆流而上的,却南下岳州,又给当地以及周边的县上了五天课。

刘安回乡之路似乎归期越来越远,从最初的上课又演变成了实地考察,指导各县发展自己的支柱形产业。

就这样,差不多两个月过去,刘安才从江陵逆流而上走了一点点,这才到了夷陵。

刘安原本不想停船的,可谁想夷陵码头上至少聚集了上万百姓。

“盛情难却,我只是回乡。”

“下官告罪。”

“罢了,让我休息两日,备下润喉茶。”

刘安这两个月说了太多的话,可依然要接见百姓派来的代表,各地乡绅。

也不知道从那个城开始,乡绅们带着各种当地的特产,还有更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一来是一份心意,另一层原因是百姓们希望刘安可以发现某样奇特的东西,能成为当地的重要特产。

以刘安走过这么多县,初期发展最多的还是往农业方向发展的。

种茶是长江沿岸都可以的。

而后刘安还发现了许多药材可以种植。

象是岳州,那里湖水多,大力发展莲藕的种植,莲子产业,而后藕粉产业,干荷业等等。

当地县令计算过,仅藕这一项就能给县里带去每年万贯的税收,能让几千户百姓因为藕而让生活富足。

洞庭莲、洞庭茶、洞庭龟、洞庭虾等等。

一系列的农业富强产业。

出了码头,刘安见乡绅代表,又是半天时间。

回到当地官府安排的一富商专门为刘安空出来的大宅时,刘安感觉腿都是灌了铅的。

累。

睡了一晚起来,刘安倒是很认真的去看当地的特产。

一件很特别的东西让刘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轻轻的咬了一点,然后用手在嘴角再擦了擦,闻了闻。

刘安相信自己没看错。

黄色的小米椒。

刘安记得以前看过一条报道,有植物学家研究过神农架的植物,认为辣椒的原产地在西双版纳的红米椒、神农架的黄辣椒、青藏高原的红小泡椒。

自己怎么把这个忘记了。

“来人。”

铁头立即进来:“主君。”

“去查这个。”

“是,主君。”

铁头捧着小盒出去,门外有官府的人还有乡绅们一直等着呢,那怕刘安说要休息,他们也随时准备着,方便刘安去问话。

盒子一送出去,立即有人翻开记录:“第一七一号特产,有药农采自神农山中,辛辣,作用未知。”

这份记录铁头送到了刘安面前。

刘安翻看之后说道:“告诉他们,此物大量种植,将来在咱们中原此物极重要,上三香:花椒、辣椒、胡椒。八香:丁香、肉桂、肉豆、砂仁、茴香、息苗香(孜然)、沙姜、八角。去吧。”

“是。”

刘安在屋内继续看其他的特产,屋外传来震天的欢呼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