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四十三节 一夜的奔波

宋朝探花郎 第四十三节 一夜的奔波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3:52:07 来源:笔趣阁

三相各有想法,寇准是想打。

吕蒙正呢,大概猜到了,可能会打一打,兵锋占优之后,城下之盟,买回灵州。

真相,只有刘安自己知道。

三相离开,刘安赶紧换衣服,马不停蹄就往宫里跑。

大宋没有宵禁。

可宫里却会在夜晚关闭。

刘安能进宫,因为他有腰牌。

皇帝内书房。

皇帝只穿着一件内衣,坐在御书房的御阶上听着刘安给自己作汇报。

三相的意见统一了。

这事,皇帝很开心。

听完汇报,皇帝问刘安:“安哥儿,这事姑丈有话问你,你刚入仕,却为何要力主推动这么大的事情。”

“不敢在姑丈面前说假话。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无论是作晚辈,还是作臣子,有人辱我大宋,就是辱姑丈,这事不能忍。我年轻,或许有些血气方刚,也想作些事情,出这口恶气。”

皇帝点了点头,这话他听着舒服。

刘安又说道:“有份文书,姑丈一定没看过。”

“那一份。”

刘安从怀中取出裴济的文书,上前两步,单膝跪地双手捧上。

一份血书。

皇帝将这份血书读了三遍,长叹一声:“悲,我大宋失一良臣。”

刘安依旧是单膝跪地,却不接话。

皇帝说道:“去,去把裴济的尸身带回来,姑丈亲自给他写祭文。”

“姑丈,请赐剑。”

“剑?”

“是,请姑丈赐剑,此剑为御剑,代表如官家亲临,以激励边军士气,同时震慑宵小。”

皇帝懂了。

“恩,你说的是尚方斩方剑,可以。”

确实是叫尚方斩马剑,最初缘自汉代,到明朝的时候这东西才大量使用。

宋代,刘安这是第一把。

皇帝对刘安说道:“安哥儿,你先回,三天之后大朝会,你上朝来。”

“是,侄儿告退。”刘安起身退了两步,又停下了:“姑丈,那文书可否让侄儿带走。”

皇帝摇了摇头:“把裴济带回来。”

“是。”刘安心说,那文书估计要不回来了。

当今皇帝虽然有种种问题,比如耳根子软,内心左右摇摆,作事前怕狼后怕虎等等,却是一个人情味很重的皇帝。

刘安出宫,已经是快到三更天,依然没回家,直接去敲曹家的门。

曹家与潘家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

潘家的女婿刘安深夜来此,那怕只是过来讨一杯水喝,曹家都会中门大开迎客。

刘安到正厅,一进门先磕头:“孙儿刘安给二爷爷问好。”

二爷爷,这话没叫错。叫二伯也没错。

曹彬与潘美兄弟相称,这位是曹彬二子娶的是兴平郡主,比潘惟熙娶的承庆郡主大一辈。依潘秭灵的叫法,应该叫太姑丈。

曹虚扶刘安:“这男人用男人的辈份。叫伯伯就行了。”

不断的联姻,这辈份真要算起来,乱的可以。

刘安是故意自降一辈的,因为刘安过来是有求于人的。

刘安起身:“曹伯父,侄儿请伯父三天后上早朝,还想请书信一封,给四叔父。”

“何事?”

“三相同书,三天后大朝会,朝堂之上将决议,花钱买回灵州。侄儿请尚方斩马剑,带兵马与钱去灵州,侄儿在三个时辰前见过佘老太君,两个时辰前见过三相,刚刚从宫里出来。立即就到这里。”

曹明白了。

若刘安不提佘太君,他肯定会大骂刘安愚蠢,灵州是能拿钱买回来的吗?

灵州对党项,相当于半条命。

“官家知道吗?”

问的不清楚,刘安却懂,立即回答:“官家认为,就是买回来的。但到了灵州,怎么作又是另一回事,只要灵州回来了,再带五千匹马回来,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而且侄儿有把握,把这事作圆了。”

“你十七?”

“是,侄儿十七。”

曹盯着刘安足足看了一刻钟,轻轻一拍桌子:“来人,笔墨!”

曹给曹玮写信。

这曹玮,换个说法,在历史上,他有一个谥号。

武穆!

能用这个称号的人,必是良将。

杨延昭都没有这级别的谥号,所以真实的历史上,曹玮比杨延昭只强不弱,可惜人太直,朝堂之上的文官不喜欢他的作风,处处给他掣肘。

此时把他发配到边关,为彰武军节度使。

从曹府出来,已经是四更天了,刘安又跑到了潘家。

潘惟熙被刘安吵醒,带着起床气到了客厅。

“这才四更天,你想当朝官吗?”潘惟熙捧着茶猛灌了几口。

刘安一个字都没说,把两封信往潘惟熙面前一摆。

老狐狸了。

不需要刘安解释,潘惟熙看过信什么都懂了。

这是要硬打灵州。

这种事,潘府不能落在人后。潘惟熙一口气写了十几封信,把他能用到的关系都拉上了。当然也少不了给曹玮的,给折家的,还有给边关潘家嫡系部队的。

写完信,潘惟熙问刘安:“安哥儿,这些人你用了,但你想好没有,从那里给他们补军粮呢?”

“我有四十万贯钱,买灵州的。”

“行,你去闹腾吧,估计你到灵州的时候,为父已经过了泉州,今个你就住在这里,把出海的细节再给为父讲一讲,特别是你说的什么黑胡椒、绿胡椒、白胡椒,还有什么千倍利的东西,你再想一想。”

“是。”

刘安住下了,先一觉睡到下午。

一睁眼,潘秭灵就坐在床边,正在翻看着关于出海的一些资料,这是潘惟熙事先准备的。

早在三十年前,宋立国之初,就设立过三司,分别是杭州、明州、广州。

但这三司,主要是负责接待海外商船,大宋真正大力展开海外贸易要到了南宋,此时的大宋,也刚刚得到了占城稻,却不是大宋商人过去,而是占城的贡品贸易送到了广州。

潘惟熙对于船队安全的到占城是信心十足的。

然后再往南,没有人去过。

不过,依刘安的海图,似乎也不难,胆大的一点,就从暹罗湾直线南下,胆小一点就先到暹罗大城,然后再沿海岸南下。

到时候看天气。

八百里海路,若天气好,顺风顺水,潘惟熙认为可以直接南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