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一七三节 那真理之铁

宋朝探花郎 第一七三节 那真理之铁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3:52:07 来源:笔趣阁

铁水从炉中流出,刘安笑了。

工匠们没敢有一丝的怠慢,长长的铁杆拉着一个又一个的模具开始排队接铁水。

大匠吴铁,世代铁匠,汴梁中最优秀的铁匠,没有之一。

现年五十一岁,只有一只手,另一只手在一场意外之中失去。

少了一只手臂的他不可能再成为铁匠,潜心研究铁匠工艺,成为汴梁城所有铁匠心中的宗师。

吴铁捧着一小块铁锭来到了刘安面前,微微欠身后弯着腰以坚定的语气说道:“学士,我要改炉。”

“理由。”

吴铁很生硬的回答:“让炉温更高,产量更高,出铁更快。”

刘安轻轻一摆手,铁头带人上前,然后将托盘上的锦布揭开,一船小金锭,一共十二枚。

刘安站了起来:“这里,你作主!”说罢,转身就走。

吴铁在刘安背后大喊一声:“谢学士知遇之恩。”

刘安摆了摆手没回头,大步往外走去。

寇准喜欢寒门士子,他没问过刘安喜欢什么。刘安最喜欢的就是有才的,愿意为才华付出一生的匠人,那种甚至有些孤僻、不懂礼节的精英级大匠。

吴铁站在那里一直微微的弯着腰,独臂一直捧着那块铁锭。

他怀里还有一份图纸,一份连他都没有信心能够完成的物件,一只铸铁炮。这东西要求的工艺太高,铸铁不能有砂眼,不能有虚铸。

吴铁见到高炉可以直接流出铁水之后不是没动过心思,但他怕浪费。

可当他再看了一眼留在桌上的一盘小金锭之后,他想尝试一下。

就算失败了,不用坊里的钱,这盘小金锭怎么也够尝试着铸上十次吧,吴铁深吸一口气,他作了决定,把另外的四只高炉改好之后,就尝试一次铸炮。

作为一名汴梁城公认宗师级铁匠,吴铁用小铁棒敲过铸件就能听出铸件是否有问题。

所以,吴铁准备尝试。

有人说,火炮发明于南宋,也就是公元一一六三年。也有人说,火炮真正产生并使用于元代,也就是公元一二九八年。

现在,历史将改变,火炮发明于北宋,公元一一零三年。

一盘原本用于感谢吴铁辛苦的小金锭,反而催生了吴铁的决心,吴铁赌上自己汴梁铁匠宗师之名,要为刘安铸出一门炮。

刘安离开了钢铁坊之后只到铜坊与石坊转了一圈,给当家的大匠发了点奖金,给工匠们发了一点福利。

这两个坊内的东西还处理研究阶段,距离量产还远。

一个研究的是夹铁包铜冲压式新钱,这种东西刘安不会让人知道,在自己势力不够大的时候私下铸钱是死罪。

另一个是水泥,汴梁这里有大量的铝矾土,可以作为水泥的原料之一。

水泥这东西刘安虽然没打算保密,可惜现在制作的水泥距离刘安想要的标准还有差距,单层的平房用一用没问题,砖混结构的楼房这东西会害死人的。

巡视完自己的地盘,刘安站在一处街心圆盘旁发了一会呆。

铁头没敢问,只是安静的站在一旁。

足足一刻钟后刘安转过头:“铁头,吩咐一下,这里的护卫力量加一倍,现在……回家。”

“是,主君。”

护卫力量加一倍不是什么事,只需要吩咐一声就行。

人有的是,只需要再加派几个好手来管理来训练就可以了。

回家说起来容易,可真正拿赶路来说,好难!

刘安坐在马车上不由的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工坊区,心中默默的想着,什么时候才会有火车呢,没有火车的日子,马车好慢。

算了,也就是想想,火车这东西好神奇,没有大规模的钢铁产量……

好象刚有钢铁是不够的。

刘安靠在马车上,感慨着叹了一口气:好在,我还年轻。

刘安回家用了很久,晚上根本就没有走成,在咸平县这里住了一晚之后第二天才启程回家,五十里的路用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才回到汴梁城。

进家门的时候,家里都开始准备晚餐了。

潘秭灵特别出来迎接刘安,还亲自拿着给刘安换了软底居家鞋,然后等着刘安开口。

却谁想,刘安开口第一句就是:“把清莲叫来。”

“什……好吧。”潘秭灵把一口火气憋在心里,然后吩咐霜儿去叫人。

很快,李清莲到了,刘安已经坐在后院正厅上首的椅子上喝着茶了,李清莲向潘秭灵施礼之后坐在了一边。

刘安放下茶碗:“启动两个新计划。第一个计划是,培训更多的人,要求只有一个,将来能在整个大宋的大城内巡回演出,至少那些大城让不让演是我的事。”

李清莲开口回答:“人选已经有许多,一台戏已经有至少五个组在排练,而最好的三个组将有机会登台,眼下汴梁城每天晚上都会有人来看戏,而且连看数场。”

刘安很满意这个答案,又说道:“第二个任务有点难,但也要作好,挑最出色的人排练一出新戏,回头我会慢慢把戏的内容告诉你。这戏名叫,大汉骑奴。”

潘秭灵与李清莲都是一脸懵,一个奴隶值得上戏台吗?

会有人看吗?

刘安摇了摇头:“不好。”

两女还没有反应的时候刘安就说道:“新戏叫大汉歌女。”

骑奴、歌女,这两个都是下等人,这样的能成为主角吗?

可仅几个呼吸之后,两女反应过来了,她们知道刘安说这个主角是谁了。

刘安还在思考,他更想以大汉骑奴为主角,可皇帝不喜欢宣传武力,那么还是以歌女为主角吧,然后巧妙的描写一下这位足可以称得上伟大的骑奴。

潘秭灵这时问刘安:“主君,你说的歌女可是大汉卫皇后?”

“恩。”刘安点了点头后说道:“大汉抵抗外敌的决心,大汉的不屈,大汉的铁血一定要表现出来,但也要表现的隐晦一些,咱们的官家不喜欢武者,更不喜欢武将跳的太高,所以剧本一定要认真,非常认真。”

刘安也是认真思考过的。

当下汴梁城,乃至整个大宋的风气就是考试,考中进士当官才是人生的唯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