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三四七节 回乡的人 上

宋朝探花郎 第三四七节 回乡的人 上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3:52:07 来源:笔趣阁

这一晚,刘安小醉。

次日,就连刘安都要开始斋戒,毕竟面子活是要给到了。

斋戒,几位来自京兆大寺的高僧非常担心这位安平候刘安受不住,七天时间每天只有清水与干饼,而且还不管饱。

所以,几位高僧特意安排了一个独院给刘安。

若是开个小灶什么的,不至于被人发现。

斋戒的第二天,吕龟祥来了。

“怎么样?”吕龟祥往刘安身边一坐,拿起刘安的茶壶就给自己倒了杯茶:“恩,茶不错,看来这不是磨成茶粉也能喝。”

刘安一伸手,从炕桌下面抽出一个盒子递了过去。

吕龟祥打开只看了一眼又给推回去了:“我这种年龄少吃一口饿不死,这应该是京兆府邓家糕点铺子的贵妃酥和灵沙,相传当年这邓家可是给虢国夫人府上作过厨子的。”

刘安说道:“这是悲毅大师给我的。”

“嘿,这老和尚倒有心。”

吕龟祥没等刘安接话就直接说道:“那天,谈好了?”

“谈好了,但这事不好办,北边要打草原各部,南边要打吐番各部。在玉门往东几十里有一座镜铁山,上上等铁矿石无数。西州与青蕃出钱、出人、出力。我们出工匠,我拿四成,他们分六成。”

“然后呢?”

“我想移民一千户,再驻军至少五千,行吗?”

吕龟祥轻轻一拍大腿:“行啊,怎么不行了。这事你不管了,我们帮你办,别说一千户,只要守住了河西,商路一开财源滚滚,铁坊一建黄金万两。三千户也会有人去,留在这里守着荒地,不如挣个富贵。”

刘安还是不太放心:“朝廷那边?”

“管那些只知道自己吃饱不饿的货色干什么,靠人力耕种一户十亩已经累到直不起腰,可若有牛马,那怕是西州人宰杀当肉吃的下等马,有一匹马加上好犁,水车,一户五十亩也能撑得住。”

“你说,田就这么多,我这当个官,去什么地方找地来给没田的人分?”

“移,只要铁矿一开,铁坊生火,五千户也没问题。正好,驻军五千,随军五千户。寻常的人还不让去呢。”

吕龟祥去移民这事信心十足。

穷则生变。

京兆的关中平原是鱼米之乡,但往北呢,往西呢,比起京兆就差的多了。

更不用说永兴军路、泾井路,他们管辖的地方有大量的因为没有水而荒芜的田地,打井也是有极限的,都苦,都穷。

在吕龟祥与刘安闲聊的时候,距离他们百里之外。

这里叫宜禄县、老店镇、十八里沟,放在后世的这里属于长武,这里是当年太子扶苏和蒙恬大将军屯兵之地。

此时,这时是归属永兴军中新平郡,位置上却是永兴军路、秦凤路、泾井路的交界处。

穷。

有多穷。

一家人守着三亩薄田,等天吃饭。

雨水好点,收成好点。雨水差点,收成差点。可无论是收成好坏,野菜不能少。

一个男人,身高七尺五寸,站在那里如同一座移动的铁塔,黝黑的皮肤,那手臂上的健子肉棱角分明,一双眼睛不怒自威。

白四狗子。

这是他离家前的名字。

穷。

就是因为穷,他离家了,然后被当作流民编入了京兆厢军,后因为能打被挑入了汴梁京营,再进三衙步军司,成为一名禁军伍长。

一年前开始学写字,因为他是受命随船南下去寻找胡椒的禁军士兵之一。

广州城,他砍过带私兵逃税反抗的大食商人。

占城。

他北上砍过瞿越比景城一将军的脑袋,西去砍过一城寨叛军的贵族,南下扫平占城王国不服王化的山匪乱贼。

带着一身的伤在两个月前坐上往汴梁运麻料的船,作为回乡探亲的第一批士兵。

两个月过去了,伤也好了,这一路坐船人也养的有些微胖。

终于,他又一次站在处当年他回首落泪土岭上。

七年了,当年的少年已经成人。

“什么人?”几个巡山的村丁拿着木杆矛围了上来,但都没有将矛对准他,毕竟这位还带着一个婆娘两个女娃子。大大小小带着十几个包袱。

男人看了看四周,突然手臂一抖,一把精钢方口长刀亮了出来。

就这口刀。

识货的人一定会说,放在京兆,五贯钱你买不走。

巡山的村丁见到刀瞬间就紧张了。

“哈哈哈!三狗、驴蛋子、狗剩子,哈哈哈!”男人笑的极狂,笑着笑着泪就涌出来了:“我,我是四狗子。”铁塔一般的汉子象个孩子一样泣不成声。

七年,白家老四离家七年,没有一点音讯。

是死是活无人知晓。

白家。

白老汉四十九,看起来象七十岁的人,佝偻着身子坐在屋外编筐,白母四十五,在床上病着,身体虚下不来床。

白家老大跟着县令去打西番贼兵。

老二的婆娘因为家里穷,跑了,白家老二跟着商队去灵州,多少能挣些钱回来。

老三跌破了,守着家里三亩薄田,婆娘瘦的象根柴。

“爹爹在上,儿不孝,给爹爹磕头。”

白老汉愣在当场,这长相依稀象自家娃子,可这一开口不是,咱家娃子讲不出这县里读书人的味。

“爹,儿在外读了书,娶妻纳妾,非不想归家,无奈军令如山。今得大帅恩典儿才可归乡省亲。”一个粗人,硬是在占城变成了读书人,这事,也只有刘安干得出来。

强制读书,不读书不让出任务,不让上战场。

“儿有大名了,儿立下军功,大帅赐名白海峰,取名儿立功之地,海云峰。”

白海峰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白老汉这才信了,这回来的壮汉是自己的儿子,亲儿子。

当晚,白海峰带着自己的婆娘,来自新罗的婆娘在村里挨家挨户的磕头、送礼。感谢他们在自己离家这些日子照顾父母。

而两个倭女妾室,新罗婆娘可是学过汉礼的,硬是没让跟着。

这磕头是苦活,可却代表地位。

一个妾,还没有资格随家主磕头,更没有资格在祠堂门外磕头的,更何况还是倭妾。

入夜,这平时舍不得点的油灯也给点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