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三八一节 大宋即将变法

宋朝探花郎 第三八一节 大宋即将变法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3:52:07 来源:笔趣阁

“有这个记载。”许多人都看过。

寇准继续说道:“当时只有四门,而且还只是尝试着制作的。可现在不同了,一船左右各十八门炮,再加上船头四门,船属两门,就是一船四十二门炮。这便是正义与真理。炮口有这么粗。”

寇准伸手比划了一下,足有四寸粗的炮口。

“这便是口径,刘安的正义就是拿这个尺寸来定义的,越大越正义。然后是射程,这炮里放着生铁球,铁球射出去至少三里开外,现知最大一门炮射程接近七里,这射程便是真理。”

寇准这么一解释,吕蒙正下巴都差点掉了,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王旦问:“寇公,那么依这个解释,刘安说若十年后到那边,带着正义与真理,就是用炮轰他们。”

“然也!”寇准很严肃的点了点头。

“此物为凶器,要造,也要严加看管。”王旦没反对造。

这东西有用,真有这么可怕的力量,一千门排开,契丹骑兵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幽州城也能炸成一片废墟。

寇准也说道:“我倒是挺喜欢这个正义与真理的。”

“寇公,止戈为武!”吕蒙正在旁劝道。

李沆站了起来。

作为当朝前相公,德高望重的李沆似乎有话说,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沆。

李沆说道:“你弱,天下皆敌;你强,天下皆友。老夫以前错了,幽州之行、西北之行、西番治理。老夫看到了强则友遍天下,弱者连生存都不能。若我大宋积弱,若我大宋败于辽,西番各族见到的只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大宋。反之,因为宋强,西番便甘愿结交,甘愿为我大宋献礼,甘愿派出兵马护卫西行商队。”

“强,便是,天下为荣。弱,便是苟且偷生。观大食人与萨珊人,萨珊国破,萨珊人苟且偷安,即便在我大宋国境内受我大宋保护,见到大食人亦自觉低人一等。”

李沆伸手往西北一指:“老夫亲眼所见,北方商路,我宋商旗帜鲜明,抬头挺胸,西域各族低头弯腰。以前呢?”

问一句以前呢?

李沆这一句是诛心之问。

李沆当年是主张放弃灵州的人,因为灵州那边军费支出太高,运输到灵州的粮食路上就要消耗十分之七,不值当。

而且驻守灵州的兵马士兵低落,他们不愿意驻守在这边远之地。

现在呢?

灵州成为了许多士兵向往之地,在灵州驻守一年所得到的收益是其他地方的三倍。

新的一处驻军喜欢的地方就是兰州,那里既然成为西去商路的重镇。而灵州的目标侧是西北,北方草原。

另外的几位驻军好地方点,往北的河套、往西的沙州、还有刘安亲自定下的新城。

这些地方都是西去商路的要道,肯定会再次繁荣起来的。

“打,打到辽人跪地为止,我大宋便可昂首挺胸的活着。”

大宋最老资格的守旧派,最老资格的主和派,此时强硬的喊出了一个字:打!

这一个打字对于这些重臣而言如重锤击打在胸口。

是什么改变了李沆。

是什么让一个坚定的主和派首领高声喊出:打。

李沆快走几步到了墙边,提笔写道: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在场那个不是名士,不需要解释,他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出自《韩非子-有度》。

李沆转过身:“今日,便就是我大宋变法之时,不成功便成仁。”

成仁,这话来自论语,简单的说就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向敏中说道:“那么第一改变要改政。”

这事确实够大,大宋眼下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官称与实职分享,朝廷内外有大批官员无所事事,话说三省六部二十四司都有正式官员,但除非皇帝特命,否则根本就不秘本部的职事。

就说当下,刘安一个兵部左侍郎,号称兵部第二大的官员。

可刘安管事吗?

刘安用到这个官帽子的时候就跳出来,借这顶官帽子给自己办点事,没用了连兵部的门都不会去靠近。

“清出来的官员怎么办?”王旦很担心这件事。

李沆就有过三次请理冗余的磨勘,但连毛都没有刮干净,更不用说伤筋动骨。

向敏中就是想借这次天灾,把锅也背给光领钱不干事的官员们。

要知道把这些家伙收拾掉了,一个节约大几百万贯不是问题。

寇准捧起茶碗淡淡的来了一句:“我看,天下还挺大的嘛。倭筑紫岛不算大,可也有大宋一路之地,却只一位小小的县令为主官,那里号称百万亩桑林,百万亩渔场,就凭一个县令,加上一些举人的小吏,商家的小掌柜。”

吕蒙正摇了摇头:“那里,并非大宋之土。”

“那再议吧。”寇准只是给所有人提了一个醒,今天肯定不会议倭岛之事,而且寇准也没有把握说服这些重臣们,所以提一句之后就先放着,找到机会再说。

“也好,再议吧。”

给外番派宋官,这事对于许多重臣来说是不能理解的。

那里并非宋地,派驻官员不合情也不合理。

刘安接下来两天会很忙,他有大事要办,所以寇准也不打算和刘安提这事。

刘安已经在作准备。

采购物资什么的不需要刘安操心,吩咐一声有的是商家愿意为刘安跑前跑后。

只是,有一件礼物已经从东海开始往大宋靠近了。

配重一百石的石块,高度达到一丈的,内壁厚度达到七寸的厚木板制作出来的木箱,用了两千多根丝线固定,那只重量达到约八石的天然银树在阿苏山完成超过度包装之后,开始由一队精锐士兵押送,正在东海上往新华亭码头而来。

在自然界的天然银,树状其实是最常见的。

但这么大的一块,少见。

卫浩派人送这么一块东西到汴梁,信中却什么也没写,但他的目标很明确,要兵,要钱、要人、要奴隶。他要去挖空那座银山。

卫浩在阿苏山已经召集人马喊出口号:“整整一座山全是银子,我们要在五年内挖空这座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