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九十节 坦白从宽

宋朝探花郎 第九十节 坦白从宽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6:56 来源:笔趣阁

刘安府后院。

潘秭灵和刘安一起回到后院,回屋坐下之后,潘秭灵说道:“官人舍不得?”

刘安没接话,只说道:“嫁人,嫁个自己喜欢的,还是嫁一个疼自己的,那个好呢。话说,你没有选。”

“娶妻,娶一个自己喜欢的,还是一个对自己好的。我也没得选。”

“对。”潘秭灵不否定刘安的话。

不过,潘秭灵还是补充了一句:“我们是贵族,正妻在堂娶的颜面、娶的是族中大兴。嫁人,嫁的是地位,嫁的权势。你若是市井之人,才华再高我不会嫁,你也娶不到。我是大娘子,这后院还是我说了算。真要纳妾,也要精心挑选。”

刘安点了点头,他知道潘秭灵说的都是大实话。

潘秭灵紧接又来了一句:“杨府无爵,当年最高也不过大将军,当下杨家最高不过指挥使。若是杨家九姑娘你有心,我认为,还行。”

这个时候,刘安才真正领教了潘秭灵内心的那份高傲。

杨业当年是左领军卫大将军,武职正四品。而自己现在就是正四品。

杨府在潘秭灵眼中,是普通门户。

刘安问:“杨府,没封爵吗?”

潘秭灵回答:“大宋爵十二级,最低为开国男从五品。他杨家不过追赠了一个节度使,中书令而已。若说爵位,怕还不如官人你。官人在灵州有机会封爵,没封就我看就是还差一点功勋。或是,官人的年龄。”

刘安懂了。

没错,在大宋的顶尖大贵族眼中,追赠不过正三品虚职,确实门户还小。

而且杨府,竟然是潘秭灵内心之中,刘安纳妾的最低标准。

潘秭灵非常在意门风以及身为贵族地位。

潘秭灵又补充了一句:“当年杨府当家人,佘大娘子也不过是三等淑人,我却是四等硕人。杨延昭之妻,不过七等宜人罢了。”

虽然潘秭灵外命妇低于佘太君,可年龄差距有多大?

潘秭灵凭什么不骄傲。

刘安脑袋里只思考了三秒,立即换上了副笑容:“娘子,有件小事我悄悄的告诉你,你可别传出去。”

潘秭灵内心一惊,自己的夫君竟然有事瞒着自己。

可脸上,却一副很开心的神情:“官人,有何趣事?”

“我最近有笔外财。”

刘安把许多人卖了,这笔钱是俸禄之外的一笔收入,就是军票由三衙操作,盈利的部分会给管这事的人多一份收入。

或多或少。

潘秭灵听完后问:“衮哥哥也有?”

“他少,预测这个月底他最多分一贯又四百文钱。”

潘秭灵听完笑了:“官人放心,这事哥哥们拿到钱,不出两天,娘亲就会狠狠收拾他们,就他们那点本事,捡十文钱能被发现,还能藏的住一贯又四百文。”

“啊!”

刘安吓了一跳。

潘秭灵解释道:“他们有钱就会去喝酒,而且几位哥哥都是藏不住事的人,几位嫂嫂能发现不对头,但问不出来太多,不过娘亲能问什么。这事,拿到钱之后就藏不住,所有人都藏不住。”

刘安心里抽抽的疼。

同时又暗自庆幸,自己最先就交待了,没等潘衮等人被发现后,连累到自己。

次日,下午的时候,杨延昭离京。

没人送。

孤身离京。

只带了一名亲随,以及两名护卫。

寇准原本想去送的,可他走不开,杨延昭出城的时候,寇准手上的朝板已经断了一根,是打断的。

这朝板,打在一个三司的小官头上。

“官家,就一个小小的关税,却要户都、盐铁共查,度支竟然也想插一手,臣不明白,臣不理解。”

寇准是带着火气的。

三司闹事把杨延昭贬出汴梁,寇准不知道打脸这个词,却知道这些人贬一个杨延昭还不够,竟然还要往灵州安插人,而且三司都要安排人。

这事,寇准没办法忍了。

御史赵昌言站出来问道:“那寇相公何意?”

“废三司、合而为一。派一员去灵州即可,朝廷的俸禄也不是白发的,一人可办的事情,非要三人去作。”

“官家……”三司跳出来了。

这一句废,就等于要把一堆人的官职给抹掉。

这事也不能忍。

吵吧。

皇帝闭目养神,已经不想去听了,等会回到书房,三相再吵的时候自己再听也不晚。

吵,一直吵到天黑。

这还不算完,第二天、第三天,又吵了两天。

皇帝还要出钱请这些大臣们吃饭,但结果依然没有。

皇帝回到书房,当职太监送上茶点。

看着桌上的茶点,皇帝没心情。

“刘安,朕问你。三司的事情你可有听说?”

刘安上前:“官家,臣连数都搞不清,怎么能搞清三司的事,这事,臣无能。”

刘安心里有数。

三司合并还是废除都无所谓。

大宋需要的是,管收税的、管花钱的、管审核的。再加上御史负责监督,这事就漂亮了。

但李沆在场,刘安不会说。

皇帝再问:“你府里如何管钱呢?”

“臣只管花钱,不知道什么叫管钱。”

这滑头,皇帝还没办法说什么。

寇准与三司吵的事,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皇帝又问了李沆,李沆说了一大堆,结果是两不相帮。

李沆心里明白,大宋立国这些年,三司拆分、合并、废除、重立、再拆分。不知道搞了多少次,也说不上那一种更好。

皇帝捧起茶碗:“这事,让他们再议一议吧。”

“官家英明。”李沆能说什么,这事很难下决心。

皇帝又问刘安:“刘安,咸平县你准备怎么搞?”

“官家,臣正在写一份计划书用于咸平县的立县以及各产业结构的论述。臣能不能借点钱,保证一年内加两成还上,这些钱用地咸平县。首先,臣打算修河,再增加码头两处。还想平整一块土地,大约要二十五万贯就够了。”

“给你三十万贯,明年年底还国库四十万,这是小事。”

既然一个县能用年号为县名,皇帝还是在意的。

一来在意刘安。

更重要的是,皇帝也在意自己的名望,所以多给了刘安一些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