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四三五节 莫轻敌

宋朝探花郎 第四三五节 莫轻敌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3:52:07 来源:笔趣阁

说到银子,刘安可是信心十足。

“会见到的。”

刘安很自信。

历史记载过石见银山的开采量曾经高达全球银出产量的三分之一,就算这个数据有假,是整个倭岛的银出产量达到全球的三分之一,也足以证明石见银山的规模之巨大。

更何况,自己的蒸汽机已经有了新的进展,已经可以吊起二百斤的石块,用于挖井的时候已经是可以使用的机械。

眼下差的是密封圈以及气缸的钢材改进。机械的结构刘安的知识能提供的都已经提供,再进一步靠的是工匠们的才华。

寇准将公文盒子盖上:“那就留而不发,本官身为枢密正使,奉皇命巡视,所以打算亲自验证并且查看之后再上报。”

寇准还真有这个权力,寇准给汴梁写了一封信,就说自己扣下了倭岛过来的一份公文,要亲自去实地看看来确定这份公文的真实性。

船队继续往东,到了华亭船上海船。

海船出海,刘安等四人站在船头往四周看,大宋陆军已经不再使用军阵,可水师却不同,水师认为阵图非常的重要,每艘船的属性决定了这艘船在阵图之中的位置。

先锋船是高速细长形轻快船,一条船只有十六名操船水手,他们的任务就是探路,巡视,遇敌不接战直接退回主阵。

打头阵的是炮舰,两翼是炮舰与重装武装战舰组成的船队,中心是旗舰,后部是货船与商船队,最后压阵的是轻武装战舰与小炮舰。

八百条海船从华亭出海,这规模在海上占据的海面有超过三十平方公里的海面。

浩浩荡荡。

白天,船队靠旗语来联络,晚上靠灯语。

任何一条船,那怕是商船的船长都在水师受训,对于各种海面上的规矩必须劳记于心。

“壮观!”

张齐贤当场作了一首千帆出海的诗。

刘安的诗词其实是水货级的,赶紧称赞了几句:“张公好文采。想我大宋水师若是全主力出动,海面上纵横百里,介时张公定要再作诗一首。”

哈哈哈!

张齐贤爽朗的大笑。

大宋的海上水师此时就是绝对的无敌存在。

李沆却神情默然:“在杭州补给的时候,老夫听水手们说他们远洋的时候遇到了天竺的船队,还发生了一些冲突,虽然胜了,但老夫却有些担心。”

张齐贤一指舰队:“他们可有这千帆出海之威武。”

“怕是有。”李沆微叹一口气:“老夫曾经读过一些杂书,自大理那边也有传过来,只说大理再往西南有一个琉璃国,其国君有军队一万万人,最强的精锐部队有三千六百万头巨象组成的精锐象兵。”

一万万,就是一亿人。

刘安冷笑了一下。

李沆看着刘安:“莫轻敌,还有一本书记载过,似乎叫婆罗还是诃婆多,在唐时就传入中原上面记载有天竺两个王作战数年,双方战损加起来十六万万士兵,有这么多兵力的国度必是强国,切莫轻敌。”

“哈哈哈。”刘安放声大笑:“他们也真敢写,此时全天下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万至四万万人口,我大宋约有一万万人口,他们去那里战死十六万万。”

“总之,莫轻敌。”李沆还是很严肃的告戒了一声。

刘安收起笑声:“绝对不会,我宋军的理念就是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任何的强敌在我无敌的大宋战舰面前也要跪下。”

“那就好,总之身居高位要谨慎些,一言一行都要身为表率,每一道命令可能就关系到数百人,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的性命。”

“是,刘安谨记。”

这话没错,刘安虽然知道有些所谓的史吹的离谱,属于给根牛毛就能吹出一个牛群的水平,但他没办法证明。

而且李沆的劝告也并非没有道理,身居高位的人每一道命令都关乎无数人的生死。

所以谨慎是正确的。

李沆又说道:“在离开汴梁之前我给官家写了一封信,打算效仿先贤。历代先贤曾经为国定策,比如十八岁不嫁、二十岁不娶者,加税,并且不再免农税。依一年加税一倍,而后超过二十四岁,一年加税三税。”

刘安愣住了。

这税叫什么。

难道叫单身狗之税,有没有这么狠的。

寇准却很认同:“这样好,我大宋一片繁华,是需要再增加一点人口了。瞿越至少需要移民二十万户至四十万户,长白山地区少说也要移民十万户,高丽更需要移民五十万户,淡马锡我看过地图,非常重要,十万户是必须的。”

寇准的话就是大宋需要人口。

刘安心中默默一算,如果十八岁不嫁一年至少要交一百多个大钱左右的税,若是二十四还没有嫁,一年五百个大钱。

这税好重。

单身狗好可怜。

张齐贤在旁补了一句:“应该再加一条,二十岁未嫁其父母加劳役十五天。二十岁未生育的夫妻,官方免费治疗,若无病,罚一丁的税。”

刘安正准备骂人,这也太过份了。

这要换到自己前世,剩女们估计已经哭死在卫生间了。

可没等刘安开口,寇准却说道:“可以,这一条可以加。当然有罚必有奖,所以免农税的事情上,家里添丁可免田亩数,生女也有一半。”

刘安开口了,纯粹就是反话,带着一种怨气:“那不如加上英雄母亲的条款,生儿育女多的发钱、发粮,再给立碑。”

“好,妙计。”张齐贤用力一拍大腿:“妙计,生五个子女就发赏钱,若子女中有成才的,无论是军中立功,还是科举出头,那怕有匠名就给立碑。”

“对,此计甚妙。”李沆也表示支持。

刘安沉默了,他不是真的提建议,纯粹就是抱怨着说了一句反话。

这不是玩笑,这三位还真的写了公文,而且三人在斟酌用词上还有争论,最终一份集三人之手,言辞华丽的新献策公文写好,准备到了阿苏山有船回杭州的时候,安排人送回汴梁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