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四七二节 称赞的人多了

宋朝探花郎 第四七二节 称赞的人多了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3:52:07 来源:笔趣阁

王曾,刘安的铁杆。

以前他还有所掩饰,现在他也不需要避讳什么,某天早朝王曾就上书了。

“官家,臣以为刘学士将自己和辽国梁王同困于孤岛之上,将宋军尽数调离,岛上只留辽军一千精锐,此举可谓大义,与虎同笼,何其壮载……

王曾的学问很好,状元是不掺水份的真本事。

千字长文,不看稿、不喝水、不磕绊,一口气念完,言辞华丽而真挚。

众臣看的清楚,皇帝一直在微微点头。

风向就在皇帝的表情上。

一群低等官员马上反应过来,官家很满意,那一起上去表扬吧。

早朝瞬间变成了刘安的歌功颂德大会。

皇帝呢。

最开始是被王曾的花样文章吸引,这文章写的真好,新一科状元似乎水平差了不少,皇帝在思考是不是应该换一个礼部尚书,张齐贤很近不干正事了。既然他喜欢到处跑,那就给他换一个职务。

什么职务好呢。

皇帝是在思考这个,同时在欣赏王曾的文章。

朝堂之上,突然称赞刘安的声音变多了,皇帝先是一愣,转而很是欣慰的笑了。皇帝心说,你们这些人终于明白安哥儿的好了。

向敏中对吕蒙正说道:“吕公,作为长辈,作为上官,此时应该写信鼓励,同时严厉告戒,戒骄戒躁当是为官的正道。”

吕蒙正点了点头,他心思不在这里。

向敏中又继续去听官员们对刘安的吹捧,吕蒙正退后一步侧头问毕士安:“毕公,你老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辽人危已。”

“我也是这么看。”

毕士安说道:“用当今一句新词,今天埋上一颗火雷,等有一天这雷炸的时候,肯定不是独响,必然是多次埋下的一同炸响。”

“是。”吕蒙正也是这么看的。

就在这时,突然有负责皇宫守卫的禁军出现了殿门外,有小太监上去询问后快步来到了吕蒙正面前:“吕公,禁军上报码头上有船到,是安平侯吩咐明州军港船坞为官家定制的献礼,现已经停在汴梁码头。”

“献礼?”

“是。”小太监小公文双手呈上,吕蒙正看过之后出列,然后一抬手,那些还在临时想词的墙头草派小官们立即闭嘴,各自退回。

吕蒙正看大殿上安静了,这才说道:“官家,明州军港第一造船坞应安平侯之令,为官家献礼,似乎是一条船。依公文上说,此船在杭州停靠半日,采办杭州特产以及江南水果,一日夜沿运河逆流而上,此时刚到汴梁码头。”

“一日夜?”

“是,码头上送信的人也是这么讲的。”

皇帝站了起来:“摆架。”

皇帝对一日夜这个词非常的敏感,因为他记得刘安给他的秘信上说,吞云火龙兽可从汴梁一日夜带数千禁军北上到达泰山脚下。

杭州到汴梁有差不多一千八百里,一千八百里一日夜到达。

好。

皇帝心情是极好的。

皇帝命令去码头,立即去。

码头上,有禁军已经限制了一处泊位,禁止任何人靠近,好几位在汴梁的工匠正抬着铁家伙往码头上运。

船上,几个工匠正满头大汗的修船。

一千八百里,十二个时辰跑回来,平均一个时辰要跑一百五十里,换算成现代的速度就是平均时速要达到三十七点五公里。

这条船的极限速度在测试的时候,是每个时辰能跑二百零五里,这已经是船的极限速度,也就是时速达到了二十六节。

五百料的内海船,钢制的明轮加了两对,内装大小两台蒸汽机。

一条船,连同水、煤、蒸汽机就占据了全船三分之一的体积,这船体又是加强过的,比普通的船内仓更小,也就是说,这船实际的载货量已经只有风帆船的一半。

这船,纯粹就是刘安为了讨皇帝开心而建造的。

几乎是用接近全速的状态跑了一天一夜,蒸汽机出现了三处管道漏气,一处齿轮损坏,七处支架变形的故障。

为怕皇帝见了船要试船,工匠们不敢休息,全力在更换坏掉的零件。

几位支架也是联系汴梁这边的铁坊派人过来帮助修理。

终于,在皇帝到码头的时候,齿轮已经更换,支架换了三处,另四处修复又加了铁条加固,管道有备用的,也更换了新的。

修船这种事肯定是不会对任何人讲,船修好禁军解除封锁,谁也不知道刚才船上的人在忙什么。

当皇帝到的时候,这才有几架马车拉着水、煤准备给船补给。

皇帝到,立即有船员捧着两只托盘来了皇帝面前,而后在距离皇帝十步远停下,有禁军先去检查,然后由小太监接过托盘送到皇帝面前。

拿掉托盘上的锦布,是新鲜的杨梅与枇杷。

这两种水果都是农历四月成熟的。

皇帝没见过。

因为新鲜的杨梅保质期时间极短,有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昧皆变的说法。汴梁城是不可能见到新鲜杨梅的,皇帝吃过蜜饯,但却不敢认面前的东西。

吕蒙正上前一步:“可有籍江南的官员,懂辨识鲜果的。”

立即有三个官出列,他们已经认出这是家乡的水果。

依官职,品级最高的一个文官上前:“官家,此物叫鲜杨梅,运到汴梁城的多是腌制过的,这似是刚刚从树上采下,依我家乡的说法,杨梅离树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昧皆变,此果非常新鲜,臣不解。”

另一个官员说道:“这黄色的果子是我家乡苏州的枇杷,此果从树上摘下可保存约四天,再长也就变色,变味。”

皇帝这才抬头拿起一枚杨梅放在嘴里,酸,甜甜的,味道极好,心情也是极好。

而后,皇帝示意小太监将托盘捧到吕蒙正面前。

吕蒙正拿过一枚尝了,也让江南的官员再品尝,以求证是不是够新鲜。

“官家,以臣幼年时的记忆,此果采摘不足半日。或是有极高明的方式保存的话,也不会超过十四个时辰。”后补的这一句是这官知道当下有制冰之法,所以才想到有可能超过一天,但有冰鲜的情况下,肯定不止半日。

“官家,臣不解。为何有新鲜的杨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