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 > 292.京都城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 292.京都城

作者:MST大李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09:59 来源:笔趣阁

马车是特制的,花了下面人不少功夫,而且因为大家都没有为皇家服务的经历,所以对帝王世系的那一套东西都不太了解。

好在还有个梁中书,虽然梁中书只能算是外臣,而且还不算真正的中枢官员,但不管怎么说,他总算是蔡京的女婿,平日里朝廷有个什么大型活动的时候,他也能经常有资格参加,所以久而久之,对于帝王家的这些礼仪,或多或少知道一些。而且话说回来,这帝王礼仪,最初不也是人弄出来的吗?梁中书这样的读书人,别的方面不敢说,读书还是很多的。书里面也有不少关于帝王家礼仪的描述,他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添添补补的,也弄得有模有样的。

这驾马车,就是他们苦心研究出来的,车长九米,宽三米,内部装饰绝对称得上奢华,而外观,也贴满了金箔,肉眼望去,金光闪闪的,就像是纯金打造出来的一般。

前面九匹骏马拉扯,是从全军挑选出来的最好的白马,而且全部带着金色的笼头和鞍具,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就已经尽显奢华。

曹岩坐上车,马车开始缓缓前行,朝太极宫前驶去。

太极宫,或者说太极殿,是平安京宫城内最主要的建筑,也是原本扶桑天皇处理政务以及起居等等的地方。

这个宫殿,这座城市,说起来,也算是有些历史了。

京都盆地最早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在绳文时代,这附近的丘陵地区已经有集落出现。到了弥生时代,平原地区也开始有集落出现。进入5世纪后,渡来人贵族秦氏开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兴修水利,此为京都地区大规模开发之始。

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佛教寺院势力的影响,于公元784年将首都从平城京迁移到长冈京。然而仅过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气清麻吕的建议下,于公元794年将首都又迁到位于山城国的平安京,开始了京都作为扶桑首都的历史。平安京的选址参考了风水思想,并且效仿唐代的京师长安,是一座传统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面积相当于唐代京师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天皇居住的大内里位于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为中心,城市分为右京和左京两个对称的部分。平安京堪称是一座规模宏大且规划严谨的东亚传统型的计划城市。

由于这座城市是作为首都建造,因此在建造之初,率先动工的便是平安京的皇宫“大内里”。之后,围绕着皇宫,开始规划建造市街,并且还模仿唐朝长安,建造自罗生门到大内里,横穿了整个城市的朱雀大道。由于这一时期扶桑深受当时唐朝的影响,在平安京的规划中,可以很明显看到对唐朝的模仿。不过平安京的规划相对于已经颇有历史的唐长安、洛阳,这座城市所需要面临的还有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对整个城市的物资补给。想要保障一个大型城市的正常运作,永远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平安京在修建之初,其实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出于对平冈京遭遇的洪水心理阴影,因此平安京并没有修建在靠近河川的地方,而是修筑了一条人造运河“堀川”,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整个城市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同时运河还能为城市提供必要的水源。

不过正因为在选址时,平安京的位置是由桓武天皇钦定而建,至于这个位置是否合适,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敲。因此在建设当中立刻遭遇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右京南部地区,由于靠近桂川,这一地区多是沼泽地带,在当时扶桑的科技水平下,扶桑无法完成对这一沼泽地带的排水问题。不过幸好平安京的规划中巨大的规模,使的这一地区荒废下来倒也并没有什么太过心疼之处。因此整个平安京的建设还算令人满意,794年,桓武天皇正式将扶桑的首都搬迁到了平安京,扶桑也由此开始了平安时代。

但是伴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平安京也很快形成了贫富差距,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居住分离。

贵族们的住宅,基本是在围绕皇宫“大内里”,也就是平安京北部地区,这里远离依旧未能彻底解决的城中沼泽地带,因此居住环境较好。而平民们所居住的,则是平安京南部的广大地区。而在东南部的沼泽地带,由于这里没有得到好的开发,甚至有许多平民将这里开拓成了农田。当然了,平安京的开局并不算好,但是这座城市在平安时代,还是迎来了短暂的辉煌。由于此时扶桑很多地区开发程度较低,因此扶桑朝廷往往会将许多武将和政治斗志失败者,打发到远离京都的偏远地区进行垦荒,而平安京作为扶桑的中央,依靠不断吸取地方的血液膨胀开来。

虽然在平安京南部地区迟迟没有得到开发,但是平安京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寺庙,很快迫使这座城市越过一开始所建造的城墙,不断向东,扩张到了鸭川一带。而平安京的南部则彻底荒废,以至于后来因为渡边纲和茨木童子的故事,而赫赫有名的罗生门,在天元三年,公元980年倒塌,但却无人问津。当然,渡边纲和朋友打赌夜走朱雀大道遇鬼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其实也反映出,这时平安京南部已经荒废到了何种地步。而这种城市版图的变化,也使的原本所建造的城墙,变的毫无意义。

不过伴随着地方武家的崛起,平安京的繁荣也因此逐渐退去。

地方势力的抬头,直接造成了扶桑的中央式微,因此平安京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可以不断从地方获得源源不断的营养滋润。

频频发生的武家之间战争,对于平安京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如果这还不是更糟糕的,那么很快,更加严重的灾害降临在扶桑,1181年,严重的大旱造成了扶桑农业产量锐减,包括京畿在内的整个西扶桑,都收到了这场大旱以及之后饥荒的严重打击。作为当时扶桑最大城市的平安京,这种打击尤为惨烈。根据鸭长明的《方丈记》记载,这场大饥荒导致的京都死亡人数达到了42300人,而实际人数很有可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因为还有大量贫民横死城中,无人收尸。这场大灾,直接导致了当时掌握朝政的平将们,被来自关东的源氏消灭,而平安京,也由此陷入了漫长的衰落当中。

不过正所谓“倒驴不倒架”,虽然平安京不断的缩水,但是在扶桑地方势力不断发展,尤其是到了扶桑战国时期,当时各个地方的大名,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本武家幕府的控制,因此平安京又有了新的政治意义。对于各地的大名来说,此时已经没有实际政治权利的天皇和公卿们,就像是汉末群雄并起时的汉室,是一个几位好用的政治招牌,一旦谁控制了平安京和公家,那么就等于得到了一个当时扶桑最大的政治招牌。由于当时公家们多居住在模仿唐代洛阳规划的左京,因此平安京这一时期也被称之为“洛”,而争夺平安京的战争,也自然就被称之为“上洛”。

然而大名对于平安京漫长的争夺,给这座本来就已经走向衰落的城市,带来了更加难以弥补的破坏。原本庞大的平安京不断缩水,并最终分裂成了上京和下京。到了安土桃山时代,这座城市再一次出现了复兴,由于当时织田家和后来的丰臣家对于这一地区的控制和建设,尤其是在丰臣秀吉时期,丰臣秀吉在原本“大内里”的旧址上,修建了用以办公的豪华建筑“聚乐第”,一时间平安京又一次成为了扶桑的政治中心。但是这一时期极为短暂,由于为了筹备侵略朝鲜,因此丰臣秀吉将自己的关白位置让给了养子丰臣秀次,自己则搬到了伏见城,在丰臣秀吉处死丰臣秀次之后,聚乐第也被弃之不用,扶桑的政治中心因此转移到了伏见,然而没过多长时间,伏见城便在地震中倒塌,政治中心因此转移到了大阪。

京都的称呼,实际上也正是在战国时期出现,因为此时,过去的平安京在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关原之战后,掌握扶桑的德川相比于丰臣,更加接近一个传统的武家大名。德川家虽然在京都建立了将军居所二条城,但是德川的行政中心,却是在关东地区的德川大本营江户城。而京都的衰落已经变的难以避免,这不仅是京都实际上的政治中心地位不复存在,同时短暂的经济重心地位,也很快被大阪代替。不过江户时代的和平,还是给这座古老城市带来了些许生机。不过这一切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这座城市作为扶桑名义上首都的历史,也最终彻底结束。

好吧,闲话扯远了,总之,曹岩现在所在的这座宫殿,虽然规模远远不能和中原的皇宫相比,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最起码对比其他贵族的居所,甚至是平民的居所,这里都称得上是完美。

再说了,曹岩本就不准备在这里多住,他的目的是中原,也会很快就会反攻中原,中原大地才是他的根基,所以这里顶多算是他的行宫,他并不怎么在意。

马车嘎吱嘎吱的行驶在石道上,曹岩看着窗外的风景,缓缓的闭上了双眼,就在不远处,已经有无数人在等着他站起来,而他也知道,当他真正站出来的那一刻,就代表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而与此同时,就在曹岩已经准备推开新历史的时候,北宋内部,战争还没有停止。

正对方腊、田虎和王庆的围剿,已经愈演愈烈,甚至是梁山也遭到了冲击。林冲虽然很好的守护了梁山,但梁山周边的现成已经全部戒严,若非曹岩走之前又给山上的兄弟补充了大笔物资,恐怕他们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不过梁山的情况还是不错的,相比之下,其他三家的情况就很不好了。

田虎已经丢掉了大半的地盘,手下武将也死伤惨重,如今死死的守着几座城市,坚持不让朝廷大军再进半步。王庆那一边呢,情况也不太好,用一句岌岌可危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他们的情况都比不上方腊差,方腊作为四大寇目前的“最强者”,朝廷是无论如何也要将其剿灭的,当然了,如果方腊同意招安朝廷也愿意招安他,怎奈方腊并不愿意招安,不仅不愿意招安,甚至只要朝廷敢派使者前往,那基本上是去一个死一个,去两个死一双。说实话,自古以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那算是潜规则了。

无论你方腊是不是愿意接受招安,你也没有必要把使者也杀掉啊,毕竟他们曾经经历的痛苦,和使者又没有什么关系。但方腊却不管这些,反正是朝廷派多少人他就杀多少人,结果这样一来,宋徽宗也闹了。

给脸不要脸,那就直接弄死!

以宋朝如今的实力,面对其他国家或许不太够看,但面对一帮反贼,那还真的没什么大问题。更不要说,方腊手下其实也都是些泥腿子,不是说泥腿子不好,可问题是,真正的行军打仗,处理政务,还是需要专业人员的。让一群大字都不识两个的人去管理地方,那不是胡闹吗?就算是当年的太祖,手下的将领们看似都是些泥腿子,可实际上都是些牛逼大人物,大部分都有留学经历,就算没有,也都在各种私塾和讲武堂上过学,真正的泥腿子有几个?这属于见识问题,读书的好处可不仅仅是提升文化水平,主要开始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可偏偏,方腊手下的人就在这方面吃了亏,他们没什么见识,更没有什么文化,最初朝廷反应不过来,让他们沾了些便宜。现在朝廷将重心压在南方,方腊立刻就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