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 > 304.大乱斗开始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 304.大乱斗开始

作者:MST大李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09:59 来源:笔趣阁

牵制大金很重要,不能让他轻轻松松就灭掉大辽,否则一旦辽也完蛋了之后,金怕是扭回头就会对付大梁,当然曹岩也不怕他们,可问题是他不愿意以一己之力去承受大金的压力,所以他必须要给大金找个敌人,大辽就是最好的选择。

关于大金,后世网络上又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未来,以岳家军为首的南宋军队,确实是狠狠的抵抗了大金的入侵。但是肯定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后来明明岳家军都没了,为何大金还不灭掉南宋呢?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民族英雄岳飞被杀害于临安城的大理寺中,时年三十九岁。在岳飞临死前的供状中,只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岳飞自宋末投军,带领岳家军与金人大小数十余战,胜多败少,使金人不由得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那么,面对南宋这样“自毁长城”的行为,金军为何不顺势南下,一举灭掉南宋?其实,只要回到历史现场,仔细分析当时的局势,就不难理解为何金人不趁势南下这一决定。首先是金朝的内部原因。从军事的角度讲,自1114年起兵至1142年,金人一直处于长期的战争状态,原有的精兵良将在战争中死伤惨重。金人在许多战事中不得不依靠战斗力低下的汉人仆从军,这使得金军的作战效能大为降低。

虽然金人在绍兴十一年冬季击败宋军,先后占领了泗州、楚州、濠州等地,但由于长期作战,金军兵势不振,后勤补给困难,再加上天气等原因,因此厌战气氛浓厚。甚至金人出现了“宰杀骡驴,相兼为食”,“辎重俱尽,有食奴婢者”的极端现象。在金军停止进攻,撤军清点时,其发现辎重骡马仅余四成,奴婢则十无六七。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向主张对宋用兵的金将宗弼,也就是金兀在听闻宋军即将挥师北上时,竟然“大惧,乃遣毅,与良臣等偕来”。

再加上虽然金军占领了华夏北部大部地区,但是金人在这些地方的统治并不稳固,各地抗金势力如春日野草般层出不穷。金人因此不得不分散部分兵力去平定义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军的前线军力。因此无论岳飞是否被杀害,在绍兴十一年时,金人已然无力对宋军发动全面进攻,只能与宋军隔江对峙,保证自己已占有的领土不被宋军收复。

其次则是政治上的原因。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每一次战役的发动都要受到政治这双无形之手的操控,一旦操控这双手的大脑出现问题,那么战争的前景定然不会明朗。随着宋金战争的进行,金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趋激烈。掠夺来的土地与财富如何分配,越来越多的军队由谁控制,中枢权力由谁主导,都是金朝贵族们所关心的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金朝贵族内部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仅在绍兴八、九两年时间内,就爆发了挞懒夺权与宋议和,金熙宗、宗弼杀挞懒与宋开战这样重大政治决策上的反复。

在金熙宗上台后,着力推行中央集权,希望削弱贵族和军阀权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然而在宗弼领兵南下时,金熙宗的支持者宗干病逝,这导致金朝内部皇权派的势力被极大削弱,金熙宗加强皇权的举措面对危局。在此情况下,宗弼不得不考虑班师回朝,辅佐金熙宗。总之,金朝内部亦非铁板一块,围绕着权力和财富,皇帝、官僚、贵族、军阀之间互相倾轧,削弱了金朝的自身实力,这也是金军没有在绍兴十一年岳飞死后趁势南下的重要原因。

在宋朝方面,虽然在战争开始时宋军的战斗力远不如金军,但宋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经过长期磨炼,战斗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是无须多言的。宋朝在重建政府的同时,也在一步步的推行收兵权的措施。传统观点认为,收兵权主要是帝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身统治的措施。

但是在南宋初期的特殊时期,由于各地军队大多数是在战争中崛起的家军,只听命于一个统帅。再加上各地家军都有自己的财政系统,使得能够他们独立于中央,因此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并且随时都有反叛的危险。建炎年间的苗刘兵变和绍兴年间的淮西兵变就是此例。一群随时都有可能叛变的军队,肯定不是一个新兴政府能够依靠的国防力量,所以对南宋政权来说收回兵权是巩固国防的重要举措。

更要命的是,军队的私家化造成了军令不一,号令不严的情况,这使得在很多场战斗中,出现了由于将领之间不和导致战斗失利的情况。如在绍兴四年,金、伪齐联合攻宋,宋高宗明令张俊与刘光世援助韩世忠,协同作战。可张、刘二人却不听号令,导致金军攻陷滁州,并准备造船南渡。次年正月,为解决三人不和的问题,宋高宗甚至亲自召见三人,劝说三人以大局为重,可并无多大效果,三人仍然各行其是。

面对这样的局面,宋高宗在秦桧等人的协助下一步步收回兵权,先是将各地家军整合起来,建立以皇帝为核心的行营护军体制,即家军联合体,明确了皇帝的最高指挥权。其次就是借柘皋之战胜利论功行赏的契机,先任命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家军首领枢密使,枢密副使之职。再令三人麾下的部队各自独立,由各军的偏裨将领统领,将各军分而化之,直接听命于皇帝,成为禁军。至绍兴十一年岳飞被害时,此工作基本完成,这也是韩世忠被免职,岳飞被害后,为什么各自的家军没有出现大规模兵变的重要原因。

由于宋高宗与秦桧在与金人作战时极力推行防御战策略,相对来说,没有进攻战那么依赖将领的个人能力,因此兵权的收拢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大将被罢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伴随着兵权的收拢,各地家军手中的财权也被收归中央。政权的稳固,禁军制度的重建,财政权的统一,诸多有利因素将南宋政权送入正轨。绍兴十一年夏收兵权的历史意义,除了封锁家军造反的可能性,也使对金战争更趋近秦桧所拟想的防御战。绍兴和议与收兵权、岳飞之死,皆与绍兴十一年四月收兵权工作的历史意义有着无可置疑的关联。

由于宋金双方都各有难处,无法维持大规模战争,因此在和议这一点上双方可以说心照不宣。因此与秦桧、宋高宗谋害同时进行的是宋金绍兴和议,伴随着岳飞之死,南宋与金的和议工作逐渐进入正轨。对金朝来说,和议休兵是重整内政,再作它图的好时机。对南宋来说,和议为建立一个稳固政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自此之后,宋金双方获得了近十年的喘息机会,南宋政权由此进入一个逐渐稳固的新时期。只不过这一时代的开启是以岳飞为代表的爱国忠良的牺牲与无数百姓的血泪为前提。当然,对于赵构秦桧这样的南宋统治者,是不会把这些牺牲与血泪放在心上的。

放到现在,如今的金倒是没有这么多的问题,可问题是,金现在没有太多的部队啊。

高丽人也是比较能征善战的,前面说过了,中原王朝虽然屡屡让其称臣,但高丽人总是首鼠两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并不害怕中原王朝,以高丽那边的地理和气候,中原王朝还真的拿他们每什么好办法。加上同样发起疯来连自己都砍的扶桑人,此时大梁的新军是以这两个国家的人为主的,大金留在后方的守军数量太少了,根本不可能挡住大梁的大军。

所以在大梁三年年末,大梁突然发兵大金,分别从辽阳府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两个方向发起了进攻。

主战部队为整编之后的新二军新三军新六军以及第一军,林冲已经从大宋腹地撤出来了,这个时候已经不再需要他继续牵制大宋的兵力了,因为方腊已经被灭,大宋现在已经开始着手要清剿梁山驻守的林冲所部了。当然了,借助梁山的地形,林冲想要坚守个三四年还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样没啥意义,与其让他继续在那里浪费时间,倒不如将他撤出来。

但因为之前林冲并没有立过什么大功,所以林冲主动要求加入攻打大金的序列,曹岩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辽阳府是契丹天显十三年所置,也就是今天的辽阳市。辖境相当今辽阳市附近地区。元改为路,辖境约当今辽宁辽河下游以东,太子河以南和阜新、彰武、新民等市、县地。明初废。清顺治十年复置府,辖辽阳县、海城县。十四年移治沈阳,改为奉天府。辽金置东京于此。辽东京道、金东京路、元辽阳行省皆治此。

而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海参崴。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曾为我国领土,17世纪中期,沙俄皇朝伺机东侵,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港口。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订明海参崴所在地区属清朝,清朝中后期国势日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1860年俄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随后其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不过由于距离俄国本部太远,所以该地的发展缓慢。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中原王朝的角度看,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是相当好的,而在高丽的角度看,这个位置简直就是入侵的最好地方之一。

四大军团,超过三百万的士兵,好似蝗虫过境一般,席卷了整个金朝东境。

本来大金已经快要把大辽灭掉了,结果这么一来,搞的前线的军队不得不火速回援。没办法,这里可是他们的个根,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弃的。

这样一来,大辽就有了喘息之机,同时呢,为了不让大金同时发展壮大,曹岩将目光放在了西夏身上。

西夏是华夏历史上由党项人在西北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也算是比较长寿的政权了。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陆续占领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宋宝元元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后,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史称母党专政时期。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北宋趁机多次伐夏。西夏抵御成功并击溃宋军,但是横山的丧失让防线出现破洞。

原时空,一直到金朝崛起并灭辽、北宋后,西夏才改臣服金朝,同时还获得了不少土地。两国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内部也多次发生弑君、内乱之事,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亡于蒙古。

曹岩不会去管那么遥远的事情,此时西夏偏居一隅,小日子过的还挺美,曹岩当然不能让他们一直美下去了。

或者说,曹岩要以一种“让他们过的更好”的方式,诱使西夏加入这一场大乱斗之中。

于是,就在大梁对大金发动进攻的时候,一队使节,进入了西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