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文明的见证 > 第1134章 安保

文明的见证 第1134章 安保

作者:独孤慧空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2:45 来源:笔趣阁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队雇佣兵来说,在条件爱你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尽可能将自己的武器弄得好一点儿,免得开战被人欺负。

雇佣兵来了,阿古人的议会大厦,还是那么庄严肃穆。自从议门口的交通治理好以后,天天门口的车开的飞快。看来堵车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大家过马路是安全的。现在,大家天天上下班的时候,就好像过鬼门关一样。

议员们,可受苦了。按照规定,议会大厦的院子内,是不能停私家车的。只有公务车和公务机能进入。进入之前,还要提前几天报备,在征得安保部门同意以后,才能进入。这里毕竟是阿古的最高权力机构,面子还是要有点儿的。就是装装样子,我们也得有安保措施吧。

注意,有人过来了,之间这人手里拿着手枪,走过了安全门。奇怪了,居然没响,门边儿的人立刻将情况报告给了自己的队长。“队长,有人拿着枪进来,居然没响!”。

队长看了看现场的录像,“我就跟你们说机器他也不可靠。也可能是机器今天心情不好,既然你都看到了,你自己发个警报不就好了!”

门卫一听,也是,自己啥事儿都通知领导,是不太好。门卫,自己按响了警铃,然后自己走出了座位,“对不起,先生,我们这里不准带武器进入!”

对方还是一脸的迷惑,“嗯?我带武器了吗?”。

门卫看着对方手中的枪,“你看看,你拿着枪呢!”。

进来的人往自己手上一看,吓了一跳。“呀呵,我是一名特工,今天早上我就找不找我的抢了。我找遍了我坐的无人机,啥也没有,原来我手里拿着呢!多谢,多谢”。就看着老哥异常兴奋,拿着自己的枪,走出了门,赶紧打电话,“兄弟,没事儿了,我手枪找到了!”

呵呵呵,从那以后,这金属探测门就不怎么好用,都是靠人眼睛看的,然后在按铃。如果是这个工作流程,你们为啥不直接取消金属检测门?

取消?取消不行。我们这玩意儿对那些想拿着武器进来的人有一个巨大的震慑作用。本来想拿着枪进来的,一看见这东西,就打消念头了。其实我们这玩意儿心里作用大于实际意义,呵呵呵。

而且,好多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根本没法检测,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禁止一切物流进出议会大厦。不过这又好像不太现实。

化学武器指的是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以造成敌人大量死亡或受伤为目的而使用的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渐发展起来的杀伤性武器。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等。战争中使用毒物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统称为化学战剂(cwa)或简称毒剂。装填有cwa的弹药称化学弹药(chemiitions)。其利用各种兵器,如步枪、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见证了化学武器的使用,英、德、法等国一共释放了12.4万吨化学战剂。法军在战争中率先使用催泪瓦斯。德军则于1915年1月在俄国边境的波兰小镇bolimow使用含有溴代二甲苯(xylyl bromide)的炮弹攻击.而第一次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则是在1915年4月22日,在第二次伊普尔之役(sed battleypres)德国用氯气攻击法国,加拿大和阿尔及利亚联军.之后两军相互使用及研发新型的毒气,其中以芥子气、光气、氯气为主,估计至少有50965吨用于战争中。根据官方公布数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战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500人、而至少有85000人死亡,在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一书中也有其惨况的叙述。

尽管凡尔赛条约第171条及国联于1938年5月14日的一项决议要求日军停止使用化学武器,日本军仍然在二战中大量使用了毒气。为防西方国家报复,日本并未对西方国家使用,而是仅仅针对了被日本军看作“劣等民族”的中国人。化学武器的使用均需日本天皇亲自下达指令,如武汉会战中天皇曾多次允许使用毒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使用了化学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使用了化学武器。

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都在研制和贮存化学武器。美国从未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而一份解密的cia文件则宣称苏联在入侵并占领阿富汗期间使用了它们。

埃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个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国家。埃及于1963年卷入了也门的内战。埃及军队向躲藏在山洞中的敌军投放了硫芥炸弹。

对于很多恐怖组织来说,化学武器是很理想的选择因为费用便宜,容易取得及易于运输。在原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一个熟练的化学家可轻易的合成大多数的化学毒剂。仅管如此,有一些政治评论家质疑将化学和生物武器作为恐怖袭击方式的实用性,因为和爆炸物相比,这些武器难以有效使用,但这类武器可有效地造成大众恐慌。

较为被大众所知悉的毒气恐怖活动是发生在1995年于日本爆发的东京地铁毒气事件。2002年车臣***武装份子发动了莫斯科歌剧院胁持事件,由于恐怖分子在歌剧院内部署了炸弹,俄军阿尔法小组在攻坚时投掷了化学气体,虽歼灭了恐怖分子但也造成多名人质死亡。

叙利亚可能早在1973年便获得了首批化学武器,并于2012年公开承认拥有化学武器。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期间,美国在越南南部以及老挝、柬埔寨的300万亩土地上喷洒了上万吨的化学毒剂——橙色落叶剂、500磅的二氧岂以及毒气,致使有200万越南人深受其害(越南通讯社报道说,至少有300万人受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