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务完成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务完成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32 来源:笔趣阁

公元2045年,方舟一号飞掠半人马座三星。

公元2049年,地球接收到了方舟一号传回的半人马座三星信号,人类完成了历史性的恒星际探测任务,引发全球震动,方舟计划在启程数十年后,又一次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此时的地球,可控核聚变已经突破,人类已经部分移民火星与月球,太阳系内大规模的太空产业及资源开发正在进行中。

然而,数十年前那颗从地球放飞的种子,始终如同宝石一般牢牢吸引着全人类的目光。

人类就是否展开后续恒星际探测计划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辩论。

反对一方认为,恒星际探测的风险和成本太高,太阳系资源还远远有待开发的情况下,人类展开恒星际探测意义不大。

而支持一方则认为,人类在数十年前都能展开如此气势磅礴的恒星际探索行动,没理由人类都已经开始太空产业化了,反倒变得畏首畏尾起来。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庞学林作为人类文明中的一员,开启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恒星探测任务。

这一任务是纯粹凭借庞学林的一己之力推动的。

因此,支持者认为,人类文明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先驱者去送死。

人类有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这些先驱者在后续的探索行动中提供支持,甚至于在技术突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派遣恒星际飞船追上他们,帮助这些先驱者重返地球。

正因为如此,在庞学林和慕青青完成对半人马座三星的探测后,进入冬眠后不久,地球上成立了以联合国为首的人类恒星探测计划。

人类为这个计划投入了巨量的资源,联合国希望通过这次全球各国大合作,完成某种意义上地球联合政府的整合。

只是遗憾的是,等到联合国将这些信息发送过去的时候,庞学林和慕青青已经重新进入了冬眠状态。

等方舟一号上的船员接收到这一信息,已经是方舟一号出发六十年以后的事了。

直到公元2088年,方舟一号飞船以百分之十五光速飞掠天狼星,庞学林和慕青青再次苏醒,才看到了这段信息。

不过这并没有改变方舟一号探索计划。

公元2110年,方舟一号飞船以百分之二十光速飞掠天苑四。

公元2140年,方舟一号飞船以百分之二十三的光速飞掠鲸鱼座79。

公元2209年,方舟一号飞船以百分之二十五的光速飞掠天琴座a(织女星)。

公元2212年,完成对织女星的观测,庞学林和慕青青再次进入冬眠状态。

而这一次冬眠,便是永远了。

两百年的时光,庞学林和慕青青苏醒过四次,每次持续时间长的两到三年,短的一两年。

按理说,船员们还有漫长的寿命足以支撑他们完成后续的探测任务。

但方舟一号却坚持不了那么久了。

除了飞船本身各个系统相继出现问题外,飞船内的物资消耗也有点超出了庞学林的预料。

按照最初的计划,除了飞船内携带的超长保质期航天食品外,部分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等将由植物舱提供。

但是在飞船飞掠鲸鱼座79的时候,植物舱就出现了问题,随后几次维修都没能修复。

于是飞船内航天食品消耗加速。

在完成对织女星的探测之后,庞学林和慕青青不得不进入冬眠,等待着地球方面的救援。

对庞学林而言,这也意味着中国太阳世界的结束。

……

黑暗中,隐约出现一道光。

庞学林有些茫然地睁开双眼,眼前出现了熟悉的系统抽奖转盘。

“恭喜宿主,完成八个恒星系的探测任务,鉴于宿主在本次世界中的出色表现,系统将在原有奖励基础上,给予宿主一项特别的奖励。”

庞学林呆了一呆,说道:“系统,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探索了多少个世界?方舟一号飞船现在怎么样?”

“宿主一共探索了八个恒星系统,公元2278年,方舟一号飞船在探访gj357星(距离太阳系31光年)时被人类文明发射的救援飞船追上,救援飞船减速后,泊入gj357d星,该行星为生命星球,拥有与地球相似的生存环境。目前太阳系31光年内熵增已停滞,如宿主希望继续在中国太阳世界生活,系统将恢复中国太阳世界31光年内的弦振动。”

庞学林想了想,说道:“不用了,对了,毕竟这么多年了,差不多是时候返回现实世界了,你刚才说的特别奖励是什么?”

系统道:“宿主除了拥有八次往返曾经去过的科幻世界外,还可以将八位科幻世界人物带回到现实世界!”

庞学林不由得微微一愣,顿时有些心动。

可以将八位科幻世界人物带回到现实世界,那岂不是他可以让慕青青也跟着自己回去。

不过随即,他就有些头疼起来。

自从拿到系统之后,他一共穿越过九个科幻世界,分别是三体、火星救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鲸歌、黑暗森林、第九区、星际穿越、生化危机、中国太阳,在里面也经历过好几段感情。

乡村教师里的王沐卉,黑暗森林里的庄颜,第九区里的克丽丝,星际穿越里的墨菲,还有就是中国太阳里的慕青青。

再加上现实世界里的姚冰夏和齐昕,差一个就凑足两桌麻将了。

要是庞学林把这些姑娘都弄到现实世界去,庞学林估计母亲大人会拿刀砍死自己。

毕竟单单如何在姚冰夏和齐昕之间玩平衡就够母亲大人头疼的了,更何况七个。

所以,这份奖励短时间内庞学林是无福消受了。

倒是返回这几个世界去看望一下那些老朋友,和这些妹子聚一聚,可以考虑一下。

庞学林摇摇头,开始将注意力放在系统给予的奖励上面。

轮盘上,一共出现了六项奖励,分别是纳米镜膜技术及深空帆类推进技术、核聚变飞船发动机技术、曲率引擎技术、量子通讯技术(量子纠缠)、正反物质湮灭反应堆技术、反重力引擎技术。

庞学林不由得有些吃惊。

他没想到,中国太阳世界,系统给出的各项科技奖励竟然会如此丰厚。

不过从系统给出的奖励中,庞学林也隐约看到了公元2278年,人类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曲率引擎、正反物质湮灭反应堆、反重力引擎以及量子纠缠通讯(和我们常说的量子保密通讯不一样),只能说明中国太阳世界,在方舟一号出发后的两百多年时光里,基础科学领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人类才有可能完成这些技术的开发。

“系统给了我八次返回各大科幻世界的机会,或许,我可以抽时间返回这些世界,将里面的技术打包带回到现实世界。”

庞学林心中暗忖。

基础科学的进步,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源动力。

他现在在现实世界搞的那些电磁发射空天飞机、碳纳米管芯片、熔盐核反应堆、聚变核反应堆等等,说实话都是基于二十世纪初期量子力学以及相对论产生的成果。

充其量就是工程领域的应用。

当然,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应用科学的发展,为探索基础科学提供实验基础,而基础科学的发展,进而推动应用科学向前推进。

比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为核物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进而在二战期间,人类完成了历史上最强大的武器——原子弹的开发。

而后的核电站、硅基芯片、信息革命,都和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进步脱不开关系。

庞学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转盘上的六项技术。

纳米镜膜:反射率高达99.99999%的轻质超材料,在深空通讯,人造太阳,太空电站等领域,具备强大的应用前景。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可作为航天器帆类推进主材料。帆类推进有多种,例如太阳帆、激光帆、微波帆、粒子帆。

太阳帆依靠太阳光的光压产生推力,激光帆则是用外部高功率激光的光压产生推力,因为激光强度比太阳光强多,推力也大多,就是需要建立大功率激光基础设施。

微波帆就是用波长比可见光长的多的微波产生推力原理类似都是基于电磁波的光压,微波帆可以用金属丝编制成网状来反射微波,比光帆的反光薄膜更轻巧结实,加速度也更大。

粒子帆则是用磁场或者静电场捕获高速的带电粒子,例如太阳风里的质子、电子或者是人工发射的带电粒子,产生推力。由于那些带电粒子有质量,而电磁波的光子质量为0,自然推力就更大。

缺点是那些粒子速度低,太阳风里的粒子速度大约700千米/秒-200千米/秒,跟电磁波里以光速运动的光子没得比,同时带电粒子比电磁波光束更容易发散,这意味着推力随距离下降的快。

帆类相比推进比em引擎实用多了,因为航天器本身结构相对简单,无需背负大功率发电系统。可以做的很轻巧,推重比相对高多,意味着加速度更高。

核聚变飞船发动机技术:通过核聚变,将其产生的炽热、高速膨胀的氦等离子体以每秒十万千米的速度告诉喷出,从而为飞船提供强大动力。

这种技术相比于太阳帆,推力更大,可调节范围广,灵活多变,唯一缺陷便是因为使用工质的关系,没办法执行长续航飞行任务,可用于太阳系内部飞行,特别是应用于军用飞船。

曲率引擎技术:宇宙空间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存在着曲率,如果把宇宙的整体想象为一张大膜,这张膜的表面是弧形的,整张膜甚至可能是一个封闭的肥皂泡,虽然膜的局部看似平面,但空间曲率还是无处不在。

根据相对论,质量可以改变空间的曲率,曲率的改变是围绕着质量物体的质心均匀分布的。

所谓曲率引擎,即在飞船前方造一个与黑洞奇点一样的曲率空间(时空阱),使得飞船快速向前方跌落。

理论上曲率引擎最高速度可以无限接近光速(但无法超越光速),而根据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该引擎需要消耗极高的能量,只有正反物质湮灭反应堆方能提供如此等级的能量。

量子纠缠通讯技术: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而发生量子纠缠的粒子,无论距离多远,即使隔着宇宙的两端,当其中一颗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颗粒子的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通讯技术可以实现超远距离实时通信,对于星际文明而言意义重大。

正反物质湮灭反应堆技术:一克的正物质与反物质湮灭就可以产生1.8x10^14焦耳的能量,这是基于相对论条件下最高等级的能量应用形式。这种反应堆,质能能转化效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从理论上来说,500克的反物质完全湮灭就相当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一旦突破该技术,即可为人类进行星际殖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反重力引擎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制造引力波屏蔽层,用引力波屏蔽层将物质包裹住,即可使得该物质与周围的空间不发生任何的引力作用,这样一来,地球重力将不再是人类进军太空的障碍,人类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太空产业化,并且将源源不断的太空资源纳入到未来的开发中去。

……

庞学林的目光从这六项技术上一一扫过,最后,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系统,抽奖吧!”

很快,转盘开始快速转动起来,两分钟后,转盘缓缓停下,指针最后对准了核聚变飞船发动机技术上面。

“恭喜宿主,获得核聚变飞船发动机技术原理以及相关工程实现路线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