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四百六十一章 诱导倪光南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四百六十一章 诱导倪光南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5:13 来源:笔趣阁

虽然已是初春,但倒春寒接踵而至。

从电子工业部大门口出来,外面已经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

庞学林忍不住双手捂嘴,哈着寒气。

倪光南笑道:“庞总,我们晚上吃火锅吧,我知道有一家铜锅涮羊肉,味道很不错。”

“行啊!”

庞学林自然不会拒绝。

庞学林跟着倪光南上了车,两人在大栅栏附近找了家铜锅羊肉馆,先是要了份铜锅汤底,又点了鲜切羊肉、羊腿肉、羊上脑、毛肚、虾滑、白菜、蒿杆子、香菇、油豆皮等等,最后又要了六瓶啤酒。

菜上齐之后,倪光南分别给自己和庞学林各倒了一杯啤酒,说道:“庞总,这杯是敬你的,这段时间听你的报告,受益良多。以前都说睁眼看世界,但我们弱啊,抬着脑袋垫着脚看西方,看到的不过是一片遮住日头的阴影。产业受制于人,却又找不到一个明确的方向,你是我见过的ict产业界第一个真正懂技术、有眼光,懂产业发展规律的人,你这几天的报告,让我们所有人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庞学林笑了笑,和倪光南碰了碰杯:“倪工,过奖了。”

倪光南一饮而尽,摇头道:“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你别看我们这些年搞外资引进搞得风风火火,想着用市场换技术,但西方那些资本家是傻子吗?人家不知道咱们的心思?就像你之前在报告会上说的那样,ic产业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咱们再这三点上做不到的话,那么别想短时间内追上西方……”

庞学林笑了笑,他能感觉到倪光南心中的憋屈。

来到这个世界将近一年半了,庞学林对中国产业的发展有着一个很清晰的认知。

造不如买,就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

整个社会的风向都是疯狂迷信西方,相信市场经济,打开市场让外国人来。

国内很多产业就成了这一政治正确下的牺牲品。

运十下马,解散研发团队,销毁技术平台,技术积累中断,大量人才流失,甚至流失海外。

撤销机械工业部,解散仪器仪表工业局。

放弃了汽车的自主制造路线,有经验的汽车制造工程师转岗成了合资企业中研究组装技师,彻底被隔离在研发环节之外。

比如汽车厂在合资中,就有图纸上一条线,中国工程师都不能改,要改的话,也必须经老外层层上报由外国公司决定。

这种限制性条款就杜绝了中国工程师通过修改原始设计,逐步吃透国外技术的可能性。

精密仪器仪表领域大量研制人员下海,很多有经验的高水平人才被外资企业收入囊中。

在ic产业,倪光南的技工贸和柳传帧的贸工技之争,同样如此。

直到两千年后,中国人才会明白,后发市场是需要保护的。

如果没有行政上,关税上的保护,根本没有能力同国际巨头竞争。

人家的东西打垮你的民族产业轻而易举。

于是到了2004年,铁道部搞高铁引进的时候,已经学乖了的中国玩了一手经典的三国杀。

当时铁道部委托中技国际招标公司为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进行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招标公告明确投标企业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的,具备铁路动车组制造能力,并获得拥有成熟的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国外合作方技术支持的中国制造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

这段话比较绕,通俗解释一下,就是两个意思:第一,投标企业必须是中国企业,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以及日本高铁制造企业本来想直接参与投标,这一条件将它们挡在了门外。

第二,中国的企业也不能随便投,必须有拥有成熟技术的国外企业的支持,这一下又把“中华之星”、“蓝箭”等国产动车组挡在了门外,因为铁道部的真正目标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此外,铁道部只指定了两家企业能够技术引进,一家是南车集团的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是北车的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这被称为“战略买家”。

铁道部还要求,投标前国外厂商必须与中国国内机车车辆企业签订完善的技术转让合同,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取消投标资格。

更狠的是,铁道部还设置了一个考核环节,叫作“技术转让实施评价”,考察对象是中国投标企业,裁判是铁道部成立的动车组联合办公室,简称“动联办”。

虽然你中标了,但铁道部先不付钱,然后国外企业作为老师要向国内企业传授技艺,动联办不考核国外企业教得怎么样,它只考察国内企业学得怎么样,只要是国内企业没有学好,他就不付钱。

实话说这个规定有点太霸道了,国外企业不但要全心教,还怕遇到笨学生,因为即便他全心教,碰到笨学生学不好,他的钱一样打水漂。

于是,借助庞大的国内市场,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国非但完成了高铁自主化、国产化的工作,更是在技术上完成了对昔日老师的超越,将其打入海外市场,使之成为了中国制造一张亮眼的名片。

甚至在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这种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上(高铁核心器件),中国也完成了国产化,并且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与新能源装备等领域。

类似的一幕也同样发生在液晶显示屏产业、超级计算机产业、手机产业、盾构机等产业领域,可以说后世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与这些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脱离不了关系。

只不过在这个时代,想要凭借中国当前的工业基础对西方国家完成弯道超车,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了。

芯片领域,不管是人才储备,还是资金密集度,都远远比不上西方企业。

唯一的发展道路就是慢慢苟,一步步积累技术。

等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互联网产业规模也开始起来的时候,才是庞学林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庞学林和倪光南一边吃,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

从ic产业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从国内的学术**聊到产业界的一些八卦轶事。

等到倪光南喝得有些晕晕乎乎的时候,庞学林才忽然出声道:“倪工,有兴趣来星环科技吗?我们准备搞视频解码芯片以及显卡芯片,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我觉得您很适合这个职位。”

倪光南微微一怔,微醺之下,酒瞬间醒了大半。

倪光南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庞总,我相信你的眼光和能力,不过我现在在联想待得好好的,而且我们接下来也有cpu的研发计划,你的好意我还是心领了。”

庞学林淡淡笑道:“倪工,你觉得你在x86指令集基础上搞tel联盟中抢食?”

“wintel联盟?”

倪光南不解地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笑了笑,微软革命性的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95要等明年才会出来,虽然这个时候微软已经相当强大,但是业界并没有wintel联盟的说法。

庞学林淡淡道:“wintel联盟指的是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和英特尔/amd的x86芯片,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二十年内,以x86指令集为主导的cpu毫无疑问将会主导整个个人电脑市场,与这样的庞然大物对撞,可不是什么好办法。”

倪光南不由得一滞,说道:“那咱们就什么都不干吗?就这么看着机会从我们眼前失去。你今天不是还在报告会上说,个人电脑市场即将迎来大爆发吗?只要我们成功搞出x86芯片,总会有一定的市场的。”

庞学林笑眯眯地看着倪光南,说道:“倪工,这话你自己真的信吗?”

在庞学林看来,倪光南是一位典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个理想主义者,爱国主义者。

他真的是那种视金钱为粪土的人,这种品质当科学家可以,但想当企业家,只可能是悲剧的人物。

事实上,这也是倪光南最终被排挤出联想的根本原因。

后世也有人喷倪光南,说他不该孤注一掷搞个人电脑cpu,还拿他后来强推的方舟c2000机坑人的事讽刺他。

但倪光南真正的贡献恰恰是一直被人瞧不起讽刺的,为国产芯片奔走疾呼,为此甚至不惜画饼,忽悠,乃至自己被忽悠把声誉全赔在方舟上。

但是,相比于倪光南,柳传贞他们做了什么?

九十年代,倪光南可不止提出过cpu、操作系统等核心项目研究,还提出了显示器、asic相关芯片、大型系统软件、打印技术等等。

然而柳传贞他们并没有从倪光南的项目中严格选择合适的,符合联想实际的项目,在这些领域持续深耕,让倪光南的科研团队逐步成长起来,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

而是直接将其挤走,从而走上营销、贸易、资本运作的不归路。

一个科技企业不以研发为中心,那就是失去灵魂!

其他企业如果因为初期的生存去搞贸易优先,那还倒说的过去。

但是,联想是最应该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

因为你当初背靠的是中科院计算所,你背靠的是国家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厚的科研资源。

庞学林沉吟了片刻,又问道:“而且,倪工,你真觉得柳总他们会同意将联想公司的大量资源投入到cpu的研发中去吗?”

倪光南脸色不由得一白。

事实上,前些日子,他已经在联想内部的董事会上提出操作系统、cpu、asic芯片等领域进行研发投入,但得到的回应并不令人乐观。

这几年联想虽然发展迅速,但公司内部的各种斗争也日趋激烈,关于技工贸和贸工技的路线之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虽然倪光南不觉得自己会输,但是这样想去,联想能不能真的给他提供一个稳定的研究环境,倪光南也不敢保证。

“庞总,那你们对芯片的研发有什么规划吗?”

倪光南问道。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倪总,我们星环cvd的热度你也应该见到了吧?”

倪光南点了点头。

庞学林说道:“去年我们公司营收超过五亿(不算股市收入),今年我敢肯定,公司的总营收不低于三十亿,假如你愿意过来,星环科技每年将投入不低于总营收百分之十五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当然,短期目标是视频解码芯片,毕竟这一芯片直接可以用在自己公司的产品上,随时可以变现,中期目标则是主板、显卡、dsp芯片、fpga芯片、igbt芯片以及某些用于工业领域的精简指令集芯片,长期目标则是个人电脑芯片以及服务器芯片……”

倪光南眼睛不由得一亮。

相比于联想的扣扣索索,庞学林在科研经费上实在是大气地很。

庞学林顿了顿,继续道:“而且我还会和兰大、长安交大、华科、电子科大、西电、北邮等学校合作,加强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的培养,同时也会从国内各大科研院所挖人,只要有人愿意过来,待遇一律翻倍,同时公司也会向国外的顶尖名校招募海归人才,尽量充实我们的人才库!”

倪光南显然有些被庞学林说动了,沉吟片刻,说道:“庞总,你说的事我得考虑考虑,你也知道,我在联想内部的职务不低,就算想走,也没这么容易。”

庞学林笑了起来,举起酒杯道:“倪工,这个不急,你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过来,我随时等着你!”

倪光南松了口气,说道:“那就好,庞总,干杯!”

“干杯!”

……

当天晚上,两人一直聊到九点多,才算结束这场晚餐。

庞学林直接返回酒店,刚回到房间,庞学林的大哥大便响了起来。

庞学林连忙接起电话,电话那头响起了孙燕生的声音:“庞总,您还在北京吗?”

“在的,怎么了?”

“我明天上午到北京,咱们到时候聊!”

“好,没问题。”

挂断电话,庞学林脸上的笑容又盛了几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