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四百零五章 庞氏定律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四百零五章 庞氏定律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32 来源:笔趣阁

看着智子驱车载着艾丽丝离去,庞学林回到房间,发现齐昕已经沉沉睡去,他笑了笑,掀开被子钻进了被窝。

一觉睡到大天亮。

在生化危机世界,虽然庞学林大部分时间都在肯普滕基地内,而且肯普滕基地也没有遭受丧尸的围攻。

但是在那种环境下,庞学林不管在哪里,睡觉都会紧绷着一根弦。

如今终于回到了安全的环境,他总算放松下来,这一觉睡得无比畅快。

第二天一早,庞学林便接到了智子的电话,说她准备将艾丽丝送往美国,想办法在那边获得合法身份后在将艾丽丝弄回来。

对此,庞学林自然不可置否。

这种事就算自己出马,也不一定有智子干的好,还不如交给智子全权处理。

吃完早餐,庞学林先送齐昕去学校,然后才回到办公室。

在办公室内,庞学林从系统中调出了器官克隆技术的相关论文,粗略地浏览了一遍。

这项技术相关的论文一共有二十多篇,包括干细胞定向诱导、器官组织体外分化、器官体外维持技术等领域,每一篇都至少相当于s级别的论文,其中有那么三四篇甚至达到了诺奖级别。

如果庞学林一股脑儿将这些论文全部弄出来,相当于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超级核弹,对整个人类的医疗体系以及医学伦理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不过将这些论文慢慢放出来,却是庞学林需要考虑的。

现在不管是钱塘实验室,还是江大,庞学林都还没有一个合适的生物医学研究平台,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将论文发出去。

另外庞学林想要介入生物医学的研究,也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才行。

沉吟片刻,庞学林对moss道:“moss,帮我调查一下目前原子探针层析扫描技术(apt)的研究以及进展情况。”

“好的,庞教授!”

虽然这次生化危机世界之旅,庞学林并没有抽到动态原子探针层析(apt)技术,但这项技术对于生物学的推动显而易见。

因此,庞学林想要看看,能不能在现实世界将这项技术还原出来。

在办公室待了一上午,通过moss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后,庞学林便起身前往钱塘实验室。

随着空天飞机以及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项目正式立项,钱塘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已经加快许多。

目前,钱塘实验室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首批来自全球各地签约钱塘实验室的学者已经相继入驻。

原本位于江大玉泉校区的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以及金龙电池研究中心,也都已经搬迁过来。

万易他们开发出的新一代飞刃材料黑箱反应设备,同样在钱塘实验室安装到位,产量比起之前的在玉泉校区的那套设备提升十倍以上。

未来,他们还将与新凯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真正的工业级飞刃材料生产线,年产超过百吨,只有到了那个时候,电磁弹射轨道项目才能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庞教授,目前超算中心、碳纳米材料工程实验室、金龙电池研究中心、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都已经完成建设工作,预计一到两个月内就能正式开始运行,未来半年内,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实验室、超导材料研究中心也将相继落成,到时候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钱塘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的徐兴国院士正陪同庞学林视察整个钱塘实验室的筹备工作。

徐兴国之前一直担任江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一职,两人之间的合作一直很愉快。

钱塘实验室开始筹备之后,他就被庞学林拉过来接任钱塘实验室主任一职。

庞学林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问道:“徐教授,待会儿你把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主任杨和平教授以及3d微纳加工与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德森·怀特教授找来,我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需要和他们讨论一下。”

徐兴国微微一愣,点头道:“行,那咱们先去二号楼会议室吧,我给他们打电话。”

半小时后,杨和平、安德森·怀特以及他的助理兼翻译都赶了过来。

众人在会议室坐下后,杨和平率先道:“庞教授,你突然找我们过来有什么事吗?”

杨和平此前在斯坦福任职,是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教授,纳米材料领域顶级期刊《纳米快讯》副主编,湾区纳米联盟主任,在碳纳米管cmos器件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此前在江大制造出电子级纯度的碳纳米管时,杨和平就有了与江大合作的意向。

这次钱塘实验室向全球招聘顶级学者,杨和平只身回国,和庞学林经历了一场深入长谈之后,放弃了自己在斯坦福的教职,选择接任钱塘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主任一职。

而安德森·怀特,这家伙是柯顿·沃克的老朋友,此前在麻省理工任职,安德森·怀特因为在科研经费问题上与麻省理工产生了龃龉,他便主动找上了柯顿·沃克,希望通过柯顿·沃克在中国找到一份教职。

于是柯顿·沃克便将他推荐给了庞学林。

安德森·怀特主要研究领域是微纳制造。

所谓微纳制造技术,是指尺度为毫米、微米和纳米量级的零件,以及由这些零件构成的部件或系统的设计、加工、组装、集成与应用技术。

其中有分为微制造与纳制造两大方向。

微制造有两种不同的微制造工艺方式,一种是基于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光刻技术、liga技术、键合技术、封装技术等,这些工艺技术方法较为成熟,但普遍存在加工材料单一、加工设备昂贵等问题,且只能加工结构简单的二维或准三维微机械零件,无法进行复杂的三维微机械零件的加工;另一种是机械微加工,是指采用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及其他成形技术等传统加工技术形成的微加工技术,可进行三维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加工材料不受限制,包括微细磨削、微细车削、微细铣削、微细钻削、微冲压、微成形等。

而纳制造,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尺度的结构、器件和系统的制造技术,包括纳米压印技术、刻划技术、原子操纵技术等。

这两位大牛的到来,将会为钱塘实验室在纳米材料、精密机械等领域提供重要助力。

庞学林说道:“杨教授,今天召集你和安德森教授过来,我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交给你们。”

“什么工作?”

杨和平道。

怀特也在助理的翻译之后,好奇地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微微一笑,道:“杨教授,怀特教授,我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扫描技术,用于材料学以及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技术?”

杨和平与怀特不由得微微一愣。

杨和平道:“庞教授,原子探针层析技术我知道,原子尺度上提供三维断层扫描图像和化学识别的技术,主要针对硬质材料,应用领域从导电的金属材料拓展到半导体材料以及不导电的陶瓷等材料,你说的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扫描技术,又是怎么回事呢?”

庞学林微笑道:“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技术,是用来分析生物大分子从飞秒到微秒的时间范围内原子的运动情况,从而结构出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的原子结构,为更加精准地描述这些分子的生物动力学功能提供依旧。此外,这种技术也可以用来分析硬质材料中的原子热振动以及流体中的分子运行情况,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加精准的动力学模型。”

杨和平与安德森·怀特对视一眼。

安德森·怀特皱眉道:“庞教授,据我所知,原子探针层析技术对样品的要求很高,比如采集数据时,样品分析室必须达到超高真空,样品冷却至低温,以减小样品中原子的热振动,样品作为阳极接入正高压使样品尖端原子处于待电离状态,在样品尖端叠加脉冲电压或脉冲激光后,其表面原子就会电离并蒸发,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蒸发离子的质量电荷比值从而得到该离子的质谱峰,以确定其元素种类,用位置敏感探头记录飞行离子在样品尖端表面的二维坐标,通过离子在纵向的逐层累积,确定该离子的纵向坐标,进而给出不同元素原子的三维空间分布图像……”

“而且,目前确定材料中的析出相主要通过所谓的em(ehod)方法,em法要求析出相中溶质原子之间的距离小于基体原子之间的距离,而原子浓度要高于基体原子浓度,因此我们进行材料测定时,必须选择合适的限制参数。如最近邻溶质原子间距的最大距离dmax和最小溶质原子数量nmin,才能鉴别析出相,在生物学领域,很多生物大分子的最近邻溶质原子间距通常会大于dmax,而最小溶质原子数量又会小于nmin,这样的话,压根不可能做到精准测定。”

庞学林微微一笑,对于安德森·怀特的疑问早有准备,他说道:“安德森教授,其实很简单,就拿蛋白质来说,我们可以将蛋白质封装到仅仅约50纳米壁厚的玻璃胶囊中,取出之后用电场切断玻璃胶囊的最外层,将蛋白质按原子顺序逐个释放。最终,在计算机上以3d的形式完整还原蛋白质的结构,并对现有蛋白质三维模型的补充和完善。此外,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新方法对溶质元素原子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溶质原子浓度的阈值,凡是溶质元素原子浓度大于给定阈值的区域,我们都可以判定其为析出相。这样的话,就解决了数据分析中容易出现的精准度问题,甚至通过这种办法,我们还可以对于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原子进行精准测定,进而分析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运动规律……”

安德森·怀特有些吃惊地与杨和平对视一眼,这两位大牛所在的领域都要经常性地用到apt技术,他们很清楚,眼下apt技术在使用中的局限性,而庞学林所提出的这个方法,无疑为apt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

这时,杨和平道:“庞教授,那数据分析软件呢,目前市面上的apt技术的数据分析软件基本上都是针对硬质材料的,跟没没有针对这种生物大分子材料的。”

庞学林微笑道:“这个交给我来做,你们负责硬件就行,我敢肯定,动态apt技术出来以后,将会极大地促进生物学的发展,甚至对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等领域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加入进来。”

杨和平与安德森·怀特对视一眼,大笑道:“当然愿意!”

他们之所以选择加入钱塘实验室,有一大半是冲着眼前这位天才少年来的。

如今庞学林提出了一个极富前景的项目,他们当然愿意合作。

而且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别的不说,单单卖设备和专利,恐怕都能为他们带来大笔的财富。

毕竟按照庞学林的描述来看,动态apt意义重大,只要能够成功做出来,恐怕全世界顶尖实验室都会挥舞着钞票排队购买。

至于能不能成功,他们压根没有多想。

如今在学术界,有一个所谓的庞氏定律。

只要庞学林看好,并且愿意加入进来的项目,都必然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种带了点盲目崇拜色彩的说法,竟然在向来理性的科学界能够大肆流传,足以说明庞学林的影响力了。

特别是在金龙电池项目取得巨大成功的当下,庞学林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全球的影响力,都在以一种极高的速度往上攀升。

接下来,庞学林又和杨和平以及安德森·怀特讨论了一下动态apt技术的研发方向和路线,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准备离开回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