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期刊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期刊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32 来源:笔趣阁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麻省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所。

文小刚坐在办公桌前,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浏览《纽约时报》关于中国电磁航天发射系统以及空天飞机项目的最新报道。

这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此前美国还能凭借着科技领域的优势占据上风,可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国内那个年轻人的高速崛起,特别是金龙电池的出现,使得全球的政治经济乃至科技格局都发生了逆转。

如今虽然美国依旧在很多高精尖领域独占鳌头,但是却没有一款类似金龙电池这样的战略级产品能与中国抗衡。

以前中美贸易战,中国处于战术守势,战略攻势,美国处于战略守势,战术攻势。

而现在,美国连战术上与中国抗衡的资本都没有了。

一个金龙电池,直接分化了原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

就连那些来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如今也是民族自豪感高涨,往年留学生毕业后的回国率大多维持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样子,到现在,选择回国的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美国本土理工科毕业生日渐减少的当下,美国高校已经成了中国顶级科学家与工程师培养的摇篮。

而且国内的高校也在进一步发力,去年北大还专门派人联系过自己,如果不是自己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又在麻省理工任教了数十年,儿孙们也早已习惯了美国的生活,恐怕文小刚早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过最近几天,媒体上关于中美金龙电池项目谈判的报道渐渐少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准备启动电磁轨道发射系统以及空天飞机项目的计划。

当然了,美国的媒体大多以嘲讽居多,认为这个计划压根不可能实现。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有相当的自信,作为地球上首屈一指的航天强国,美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积累极为雄厚,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计划……

即使冷战时期的苏联,也只能勉强与美国相抗衡。

因此,当中国的这项计划传到美国后,nasa的专家便公开站出来说庞学林这是在异想天开。

人类现在连化学动力火箭的潜力都还没有远远挖掘出来,却将资源投入到所谓的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简直就是本末倒置。

就连文小刚自己也不看好庞学林的这个项目,在他看来,别的不说,单单生产电磁弹射轨道所需要的超导体以及用来维持超导体的低温液氮,需要的资金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即使以中国的经济实力,这个计划也不具备实现的可能。

当然了,庞学林如果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常温超导体,那又是另说了。

不过作为一名国际上顶尖的凝聚态物理学家,文小刚并不认为以当前物理学界对超导体的研究水平,人类能在短时间内寻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常温超导体。

正当文小刚喝着咖啡,有些百无聊赖的翻看了网页的时候。

砰砰砰——

敲门声突然响起。

“请进。”

文小刚说道。

咔嚓一声,房门锁被人打开。

进来一个六十来岁的华裔老者,他穿着一身精致的休闲西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

“帕特里克,你怎么来了?”

文小刚微微一愣。

帕特里克·李,中文名李雅达,麻省理工学院威廉和艾玛·罗杰斯物理学教授,凝聚态物理学界泰斗级人物,在无序电子系统、介观物理、凝聚态物理学、低温微小元件等领域都有许多杰出的贡献。

李雅达祖籍香江,很早以前就加入美国国籍,在麻省理工的资历比文小刚还要老。

两人都是顶级的凝聚态物理学家,是麻省理工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的正副主任。

李雅达表情凝重,说道:“文,赶紧登一下arxiv预印本网站。”

“怎么啦?”

文小刚微微一愣。

李雅达道:“就在两小时前,中国的那个超级天才刚刚上传一份凝聚态物理学方面的论文,这篇论文中,他用数学方法解决超导态与量子涨落的关联问题,并且构建起了超导体的数学模型。他的理论不但可以解释金属单质这一类遵循bsc理论的常规超导体,甚至连重费米子化合物、铜氧化物超导体、铁基高温超导体,乃至于石墨烯二维电子系统超导体,都完美的与他的理论相符合,换句话说。他已经找到了超导的终极秘密。”

“什么?”

文小刚大吃一惊,不可思议的看着李雅达。

李雅达道:“这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沃德萨教授刚刚打电话告诉我的,你应该知道沃德萨的性子,他不会随便乱说。”

文小刚点点头,不再犹豫,直接打开arxiv网站,找到了庞学林的论文。

随后,他将这篇论文下载并且打印,和帕特里克一人一份,仔细的看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

不知不觉间,天色暗了下来。

直到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才让文小刚和李雅达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文小刚看了下手机,原来是妻子打来电话,问他怎么还不回家吃饭。

文小刚随便应付了几句,这才看向李雅达道:“帕特里克。你觉得庞学林的这套理论怎么样?”

李雅达道:“现在还不好说,但从实验数据以及理论上看,这套理论很可能解决了超体出现百年来的形成机制问题,对未来,寻找新型超导材料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文小刚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帕特里克,我准备回趟中国。”

“你去中国?”

李雅达吃惊的抬起头,看着文小刚。

文小刚道:“你应该看过不久前中国提出要建立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以及空天飞机项目的报道吧?”

李雅达点了点头,皱眉道:“你的意思是,庞学林突然上传这篇论文,并非无的放矢。”

文小刚点头道:“我们不能将庞学林教授当做普通的科学家看待,我怀疑他已经找到了真正意义上实现常温超导体的技术路线。”

“这不太可能吧。”

李雅达有些不敢相信道。

文小刚笑了笑道:“帕特里克,别忘了,这位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创造的奇迹还少吗?假如这篇论文没什么大问题的话,不出意外,十几二十年后,庞学林的头上将会再多出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这样一位年轻人,我们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文小刚,顿了顿,继续道:“不过这不是我想要找到他主要目的。”

“那你是为什么?”

李雅达好奇道。

文小刚道:“我在凝聚态物理学以及超导领域浸淫了大半辈子,我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室温超导体能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

同一时刻,类似的场景,类似的对话,在全世界各大超导体研究机构,都有发生。

庞学林能猜到,这篇论文给凝聚态物理学界带来的震动。

事实上他这篇论文上传到arxiv网站没多久,他就接到了众多的询问电话。

有来自高层的,有来自学术界的,也有来自媒体的。

幸好,他和凝聚态物理学界的人认识的不多。

因此,短时间内他的耳边还算清静。

当然,媒体上关于这篇论文的报道同样沸沸扬扬,甚至不乏各种极为夸张的标题。

“超导时代即将来临,金龙电池引发的新能源革命迎来新助力……”

“中车集团表示,未来将建设京沪线真空超导磁悬浮列车,这一项目有望终结民航客机在远距离运输中的的霸主地位……”

“中国即将迎来输变电革命,超导体的出现将为我国节省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能源……”

……

当然了,讨论超导材料的同时,更多的人将焦点转向了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项目上。

前两天庞学林生日的时候,在网上发了条微博,宣称自己就是这一项目的推动者。

然后这条微博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争议的热潮。

即使有庞学林主动站出来背书,支持者与反对者也几乎呈现势均力敌之势。

在众多的反对意见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一项目的技术难点问题。

所有人都认定,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找到室温超导体,如果没有室温超导体,那么这一项目的花费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技术上能否取得成功暂且另说,中国的经济实力能不能支撑起这样一个超级工程都是个问题。

正因为如此,庞学林发了那条微博后,很多反对者站出来拿这个问题怼庞学林。

他们认为庞学林这是在好高骛远,推动技术dyj,无益于国家。

谁曾想,这才过了几天功夫,庞学林甩手就是一篇论文摔在了众多反对者的脸上。

这篇论文出来之后,全球各大媒体几乎都在连篇累牍的报道这篇论文的重大意义。

凝聚态物理学界的顶级学者们也相继发声,肯定了庞学林在这一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而前几天被那些反对声音压制的庞学林的支持者们,也纷纷发起了反击行动。

“你们不是觉得庞教授不行吗?看看,这就是庞教授的回答!”

“你以为高层都是傻吗?如果不是有一定的把握,怎么会轻易决定立项这样一个重量级项目?”

“我的导师对庞教授的这篇论文评价很高,认为他统一了目前流派众多的超导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超导机制的形成问题。只要有团队依据这一论文寻找到新一代的超导材料,那么诺贝尔物理学奖必将是庞学林教授的囊中之物。”

……

“我承认庞教授牛逼,但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一套完整的理论,想要真正在现实中推广开来,实现生产力***,需要的时间数以十年计。从十九世纪上半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人类掀起电气革命,隔了半个多世纪。从电子管晶体管理论的突破,再到信息革命,同样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就算有人真的通过庞教授的这篇论文找到了常温超导体,但它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吗?它能大规模应用吗?这种超导体的价格又会是如何呢?这里面所涉及的种种问题,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解决……”

“嘿嘿,虽然我觉得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还是支持庞教授。庞教授从成名到现在,让我们失望过吗?请你不要用普通人的标准去套用到我们庞教授身上,好吗?”

庞学林自然不会在意外界的纷纷扰扰。

此时,他正和李长青、曹源他们漫步在钱塘实验室的人工湖畔。

钱塘实验室的核心区,大多以中式建筑为主,周围辅以传统的中式园林,环境优美,清静典雅。

“李教授,曹教授,接下来新型超导材料的合成就交到你们手里,我可要当甩手掌柜了。”

庞学林笑着说道。

一旁的李长青笑道:“庞教授放心吧,你都帮我们做到这份上了,甚至连超导材料的原子结构都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要是再做不出来,那真的是白活了这么多年了。”

“李教授说的没错。”

曹源点了点头,笑道:“对了,庞教授。那篇放在arxiv上的论文,你准备发到哪里去?”

arxiv只是预印本网站,没有经过正式的同行评议,这样的论文短时间内并不具备学术价值。

也就是因为庞学林的名气太大,所以他的论文传到arxiv上之后,才会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我准备以江城高等研究院的名义,成立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就用这篇论文为这份期刊打响第一炮吧。=”

“成立新的综合性期刊?”

曹源和李李长青对视一眼,均吃了一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