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第140章 定策(二)

扛着AK闯大明 第140章 定策(二)

作者:行者寒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54 来源:笔趣阁

明《河间志》记载,“一夫更田二三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

也就是说,一个身体强健的农夫耕种一亩良田,一年能收大概两百来斤麦子,而一户人家若想维持基本的温饱,如果没有个二三十亩地,怕是还要饿肚子。

南方的稻田产量倒是高些,但也不过亩产四百来斤的样子。

土豆和番薯呢,不仅营养丰富,可以作为主食,最重要的是产量高达三千到四千公斤,当然这是后世科学种植加上培育良种的结果。

但就算在明朝,木有化肥,大粪总有吧,产个一千公斤总没有问题吧?就换算成明朝的石,一亩也能产十五六石。

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以前需要三十亩地方能养活一户人家,现在一两亩地就够了。

而且土豆不似麦子、水稻般对水土有较高要求,只许简单的切吧切吧栽种到土壤中便可成活,红薯则更简单,以藤做秧,皆是拈手可得!

什么是神器?这便是了!

听完刘鸿渐的一番解释,崇祯与诸位阁老皆是瞠目结舌,以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刘鸿渐。

“爱卿,此话当真?”看了一会,崇祯终于意识到面前的年轻人没有跟他开玩笑。

“皇上,臣再强调一次,这,是真的,皇上若能把此两种作物推广开来,则天下无饥民矣!”

在山西辽东见多了饿的骨瘦如柴的百姓,能为他们谋些福利,刘鸿渐也是极为郑重。

“王二喜拟旨,年后,不,户部即刻派人去南方,收购土豆与番薯,价格皆以爱卿所说,按一两银子一斤算!”

王二喜与户部尚书倪元璐拱手领命。

“若爱卿所言不虚,当是又为大明立了一个大功,朕,都不知如何赏赐你了,爱卿你说吧!想要什么?只要不越礼制,朕都答应你!”

只天下无饥民一项,便足矣功盖千秋,崇祯极为高兴,甚至有些失态。

“皇上,臣辽东、山西一行见饿殍满地,亦是心有戚戚然,能为百姓谋些好处,臣也开心,至于什么奖赏,臣现在并不缺什么。

只是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鸿渐犹豫了一下,因为接下来要说的,无异于割皇上的肉。

“爱卿但说无妨!”崇祯倒是极为爽快。

“微臣记得年初时查抄贪腐,除却银两财物外,那些贪腐官员皆有良田无数,不知这些耕地有多少,均在谁人手中?”

刘鸿渐刚说完,崇祯面色便有些不自然了。

“侯爷,这个本官记得,共抄没良田八百七十万四千余亩,皆已并入皇庄!”户部尚书不知刘鸿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是如实说出。

刘鸿渐看了看崇祯,这才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啊!

“皇上,百姓无地可种啊!徒有良种奈何?”

刘鸿渐没有明说,但崇祯岂能不明白。

大明一多半的良田皆掌握在权贵、士绅手中,百姓不仅无地可耕,还要承担赋税,年景好的时候靠着给地主当佃户,还能勉强度日。

遇到灾荒除了造反,就是等死了。

地在勋贵、士绅手中,你让人家种劳什子土豆、番薯人家就种?要知道这官府有收米面的,可曾听说过收土豆、番薯的。

这是什么玩意?没见过!能吃?丑不拉几的!让老子上千亩良田种这玩意?开玩笑!年底要赔个倾家荡产啊!

如果贸然下令,估计所有的地主心中都会是这个想法!

虽然刘鸿渐想过用铁血手段把国内的阿猫阿狗都犁一遍,但不现实啊,兵力不足、兵备也没比其他人优越多少。

现在只能努力发展生产、练兵、然后改进火器,先忍一忍吧!

“爱卿,你太小瞧朕了,朕距离亡国之君仅差一步之遥了,不就是些许土地吧,朕全交给你了,要如何处置朕一概不过问,需要朝廷支持,且向户部报与即可。”

崇祯坐在御座上揉着太阳穴,不知在想些什么。

“谢皇上信任,半年后,皇上会惊讶的,臣保证!”

刘鸿渐郑重的接下了这一差事,如果以皇庄的名义带头种植番薯、土豆,再加上刘鸿渐在山西、陕西的个人威信,想来那边的阻力会少许多了。

山西、陕西如今士绅、地主、官僚皆被连根拔除,百姓就等着熬过这个冬季,开足马力搞生产。

至于其他的地主,有了这两个省份外加皇庄的产出,至少能保得住北方人吃用了,再说,待得明年土豆番薯丰了收。

这些精明的地主会不眼热?

刘鸿渐突然为自己感到幸运,虽说穿越的时间选的不咋地,但起码能直达天听,经过这一年的拼搏,皇上也很信赖他。

“皇上,臣还有两件事需要得皇上准允。”

“爱卿且说来听听!”

“臣想辞去蓟辽督师之职!”刘鸿渐想了想。

“不准,这是为何?”刚才还稳坐御座的崇祯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几位老尚书也是深感诧异。

崇祯被朝臣们忽悠来忽悠去蒙骗了十七年,好容易祖宗垂怜给了他这个既年轻又能干的的臣子,才仅仅不到一年便收复了陕西、山西。

如此功绩,又年纪轻轻的,不干了?你不干了谁能守的住北境?谁?

崇祯有时候恨不得给眼前这个小子一点野心,怎的在他人眼里恨不得紧紧抓牢的权力,在这小子眼里却如此缺乏吸引力?

“皇上,臣不是那块料啊,臣没读过啥兵书,也不会练兵,更不爱穿那重的要死的盔甲!”

山海关之行他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不论是山海关还是山西,每每以手中的犀利火器出奇制胜,好在运气好,李自敬也够草包。

打仗讲究战略、战术、地形地势、排兵布阵,刘鸿渐简直对这些一窍不通,拿什么去跟建奴拼?那一百把AKM吗?

若真要让他去扛着AK硬肝建奴的城墙,估计枪管子打融化了也不可能破城,仅仅山西一战AKM就报废了十多支,接下来呢?

但他担心的不仅仅是这些。

刘鸿渐解释道,他如今要管理农事,待会还要说第二件事,如果再要加上兵权,即使现在崇祯相信他,朝臣的腹议也足以令他身陷囹圄。

以后呢?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唾沫星子淹死人……

“谁说你不是那块料?谁说不读兵书便不能打仗?朕不同意!”崇祯气坏了一巴掌拍在了金丝楠木椅背。

“是啊,安国候,如今北方只是暂时平定,长城以北,那建奴已经与蒙古各部结盟,时势不容乐观啊!”

兵部尚书李邦华最紧张此事,要知道边关若出了事,首先背锅的肯定是兵部尚书,崇祯一朝十几年来向来如此。

“皇上臣说的实话啊,而且臣并非撂挑子,臣会给皇上举荐一人,此人无论才干、能力皆在臣之上,且骁勇善战,忠义无双,定能受得住北境!”

刘鸿渐不得不祭出挡箭牌。

“谁?”不止崇祯,李邦华等几人也是看着扯着脖子问。

啊,求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