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第483章 是非功过,后人会与评说

扛着AK闯大明 第483章 是非功过,后人会与评说

作者:行者寒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54 来源:笔趣阁

“皇上,您可是担心百年之后留下骂名?”见崇祯仍是郁郁寡欢,刘鸿渐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没银子时你发愁,有了银子还这般闷闷不乐,刘鸿渐心说大叔你这是要闹哪样?

“唉,万事终是难随人愿,随它去吧。”崇祯言语间被刘鸿渐说中了心事,又强装不在意道。

刘鸿渐乐了,你要是能放下,还至于这般郁闷吗?

也就是他这局外之人,试问在这样的封建社会,哪个统治者会不在意身后之名?

朝中大臣有几个算几个,又有几人不在乎名和利?

只是文臣的笔杆子固然厉害,是非成败也并非全是他们说了算。

“皇上勿需为此事烦忧,您是为了百姓方与勋贵百官为敌,臣虽愚钝,也知古往今来为生民立命之君,皆是为万民颂扬。

况且,咱们即便再是苦楚、再是背负骂名,若在您治下,百姓富足四方安泰,您担心的那些读书人的笔杆子,可敌得过一万万百姓的悠悠众口?

皇上,这天底下最无知的是百姓,同时,最睿智的也是百姓。

他们的评判标准很简单,朝廷让他们有饭吃,您就是好皇帝,能让他们有尊严,您就是圣君!”

说起来有点大言不惭,毕竟他自己也才多大,还敢教导当朝天子?

可刘鸿渐感觉崇祯钻进了死胡同,拉都拉不出来。

“让百姓活下去……让百姓有尊严,佑明倒是看得远,朕老了,以后的事还需你与慈来承担。”崇祯叹了口气苦笑道。

他的时间不多了,而朱慈还年轻,他宁肯背负骂名,也要给儿子铺一条好路,而那数十万勋贵,就是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皇上,臣会让您看到的。”刘鸿渐没来由的说了一句。

他之所以如此冒险、如此心急,就是想在面前的‘老人’故去之前,让他看到即便不是很富裕、但四方承平的大明。

大叔待他不薄,又凄苦一生,若是大叔没了,那么他做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做给谁看?

说到底这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做事只看结果,另一种却更看重过程,刘鸿渐无疑是后者。

成功与失败对他皆不会产生太大波澜,他本就懒散,做这一切也只是为了报份恩情。

刘鸿渐不担心京城内的勋贵,毕竟是天子脚下任其蹦也蹦不起来,最大的隐患是在外头。

这场被刘鸿渐称之为飓风行动的抓捕,是在同一天不同地方进行的。

在京城之外,有数十万的宗室勋爵,他们在其封地京营数百年,怎会束手就擒?

江北四镇之淮安总兵曹觉、扬州总兵解子阳、庐州总兵钟辛保,泗州总兵唐浩皆在三日前便得到军令,随时应对南方藩王的反噬。

三天过去了,轰轰烈烈的抓捕行动持续进行,距离顺天府最近的河nan、山dong两行省,三天之内三百八十余位公、侯、伯、宗室成员被羁押。

其中就包括一位亲王河nan卫辉的潞王朱常,由于亲王府只亲卫就有三百余,还有一应家丁,抓捕这厮时,东厂和锦衣卫联合出击,足足派去五百余人。

始料未及的是,这厮很光棍,二话不说就上了锦衣卫的马车,作为崇祯的族叔,朱常很气愤,并扬言要去京城质问,倒是坐了趟锦衣卫的顺疯车。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大明王朝的宗室若金字塔般,亲王一生二为郡王,二生四位镇国将军,四生八未辅国将军……子子孙孙无穷尽,端的是朱重八做的好事,把百年之后的大明户部压的喘不过气来。

五天过去了,除却良田、房产这等不动产外,京城周边的省、府、县官道之上,车马如龙,尽皆押赴着一应财物以及他们的主子向着京城逶迤而去。

锦衣卫的诏狱再一次人满为患,东厂的牢狱也首次爆满,好在是刑部的监牢足够的大。

一车车的金银、字画、玉器、玛瑙送入户部,可把户部的倪大爷高兴坏了,他的太仓又满了。

对于崇祯的一系列举动,朝臣们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窃喜。

毕竟不是一路人,他们这些朝臣辛辛苦苦读书十年,又官场打拼十年才堪堪得了现在的位子,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勋贵一出生便是领跑他们起跑线好几条街。

平时见面倒是大家笑嘻嘻,其实心里不知道多少mmp,六部的尚书才是正二品,一个世袭的伯爵,黄毛小儿都是超品,这事儿搁谁谁不气?

崇祯忙于抓捕勋贵,这几日连早朝都没顾得上,朝中百官乐得清闲,整日里除却处置手中的政务外,便是跟同僚讨论勋贵之事。

“听说了吗?今儿又抓了三十八个,好像只郡王就有仨!”

“咋没听说,还有一个是圣上的侄子,叫个啥来着,荣老夫想想%%%#!……”

“朱勤,这厮不是什么好鸟,前年老夫还弹劾过他。”

……

户部官员喜笑颜开,刘鸿渐的眉头却是皱得更加紧了,已经十几日过去,看似风平浪静的大明,早已是暗云滚滚。

锦衣卫奏报,荆州的惠王朱常润拒捕,并指使亲卫家奴与锦衣卫缇骑动了刀子,锦衣卫寡不敌众战死八人伤者无算。

同时南京的定国公徐允祯、长沙的吉王朱由楝、衡阳的朱常瀛、鄢陵郡王朱肃、怀远侯常延龄、新城侯王国兴等尽皆拒捕。

十月初六,东厂番子奏报,惠王朱常润联合定国公徐允祯、吉王朱由楝等尽起亲卫家奴并各路卫所兵会师南京。

南京六部除却史可法等极少数官员外,皆数从敌。

十月初八,朱常润以清君侧为名,拥兵八万号称十五万向北进发。

该来的还是来了。

“清君侧?”听完曹化淳的奏报,崇祯皱了皱眉随即释然,嘴角甚至挂着一丝怪笑看向正与户部盘算账目的刘鸿渐。

清君侧,是说的老子吗?

日!这锅不是大叔背吗?怎么到最后还是老子?

清君侧?就凭那些家丁和卫所兵吗?

ps:本书成绩不上不下,寒寒心中失落之余,希望看盗版的读者,但凡有点能力者,都来订阅一下,真的是需要帮助呀,辛辛苦苦熬夜写作半年,全订也花不了几个钱,即便是看盗版的学生,寒寒也不强求,没事过来起点读书发个评论投个票也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