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第499章 又起流匪(二合一)

扛着AK闯大明 第499章 又起流匪(二合一)

作者:行者寒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54 来源:笔趣阁

“张某拜见王爷,许久不见,王爷的圣眷愈发的昌隆了。”张瑾见刘鸿渐行来,赶紧起身行礼。

才一年不到,从侯爵晋级为郡王本就前无古人,再加上家主此番的叮嘱,不由得张瑾不慎重。

“哈哈!勉强混日子而已,跟你家老爷的逍遥快活相比,本王差得远呢!哦对了,如果本王没记错的话,你是叫刘瑾吧?”

刘鸿渐看着这人眼熟,但上次见面已经过去半年多记不清了,因为觉得刘瑾很耳熟便脱口而出,谁知道刚说完面前这中年人脸色就变了。

“鄙人姓张,名叫张瑾!”张瑾压住心里的郁闷沉声道。

什么刘瑾?上次就认错,这次怎的还能认错?老子长得就那么像那个祸国殃民的死太监吗?

身为郑府的座上宾,便是大明的伯爵、侯爵如果敢这般跟他说话,他都能让这人吃不了兜着走,在福jina,郑家就是王。

可这是京城,面前之人他惹不起。

“哦,本王记性一向不好,张老兄莫在意,此番你家老爷派你自福jian而来,所为何事?”刘鸿渐坐在主位上,两个仆人分别给二人看茶。

“回王爷,那叛贼徐允祯一家意欲经福建逃往海外,恰好被我家老爷碰上,此贼出四十万两银票,意欲请我家老爷着人护送其逃亡。

但我家老爷世受皇恩,自不肯做这等不仁不义之事,是以命在下连人带财物一并送往了京城。

我家老爷还再三交代,若到了京城一定要拜访王爷您,以示通家之好。”张瑾言语平静,似乎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本王还倒是南安伯看了本王写的信才幡然悔悟,原来是感念皇恩啊,倒是本王小觑你家老爷了。”刘鸿渐拱手表达歉意,但脸上却满是轻蔑。

通家之好?谁特么跟你老郑通家之好?

明明是被本王找到了软肋不敢不从,还偏要说的这般冠冕堂皇,你老郑的脸皮厚度都能赶上京城的城墙了。

“在下听大公子说,在南jing时大公子曾与王爷您相谈甚欢,大公子还赞叹王爷有经天纬地……”张瑾怎么听不出刘鸿渐的嘲讽,但他也不知那封信究竟写的什么,只能继续套着近乎。

“少说这些没用的废话,本王很忙,你家老爷让你来找本王作甚?可有运粮食过来?”刘鸿渐哪里有空跟这厮打太极。

如今北方大旱,并且比预料中的更严重,四处皆缺米粮,江南的稻米根本供应不上,昨日首辅李邦华还跟他嘀咕这事儿。

“这……不瞒王爷,如今南洋也不太平,荷兰人和弗朗机人霸占了暹罗、苏禄,致使郑家在那边的生意受损,粮米产量也大幅下滑。”张瑾躬身解释道。

“也就是说没有运粮来?”刘鸿渐瞪了一眼张瑾,心知这厮没说实话。

二人又聊了两句,张瑾掏出一封鼓鼓囊囊的信封,言明是郑家的一点心意。

得,搞了半晌是来送银子贿赂他的,刘鸿渐心中冷笑。

也是,郑家能否安安稳稳的在福jian发大财,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刘鸿渐接过大致看了一眼,这老郑也真是舍得下本,一次便出了六十万两。

并且这张瑾还声明,只要郑家长存,每年都会送来至少这个数字的银两,为了让刘鸿渐放心,还专门说这是郑森的意思。

刘鸿渐打了个哈哈便笑纳了,不收白不收,不到万不得已,现在还不是与郑家闹翻的时候。

大明需要时间,小郑也需要时间。

张瑾走后,刘鸿渐不敢耽搁,当即去了一趟皇宫,把银票往崇祯的桌案上一摆,直接把郑芝龙的龌龊事摆到了台面上。

虽然他深受崇祯信任,但什么银子能收、什么银子不能收他还是分得清楚的。

这事儿跟崇祯说了就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若是不说,真待别有用心之人捅到崇祯这儿,依崇祯大叔的性子,谁知道会如何想。

“呵呵,佑明倒是有心,只不过这银子既然是那郑芝龙送与你的,你收下便是,朕,不缺银子。”崇祯心情不错,一来对于这臣子的坦诚开心,二来他这话说的也理直气壮。

事实上早在昨日郑家献俘时,崇祯便召见了郑家的人,郑家人直接献了白银一百八十万两,银子都已经入库了。

经刘鸿渐带兵下南方,前前后后死了上万卫所兵、数千勋戚家仆,外加上有刘鸿渐的威胁,老郑心里也忐忑。

大明水师是不行,但他郑家陆军也不行,真要是被朝廷驱逐,那是老郑不想看到的。

“嘿嘿,那臣就却之不恭了。”崇祯难得大方一回,刘鸿渐当然也不会矫情。

“佑明,水师之事看来得抓点紧了,朕听闻天jin那新建成的宝船厂已经在开始打造战船?”半年多来的经历,使崇祯少有的开始关心起水师来。

“是啊皇上,这还多亏了工部的大力支持,从南方调集来大部老船匠,如今天jin宝船厂同时建造着四艘主力战船,其排水量与郑家的主力战船相当。

而且军械所打造的加农炮火力比之原有的弗朗机炮射程更远,臣最近还在与军械所研究,想在这战船周身贴附一层钢板,制成铁甲战舰。

若此举能成,咱们大明水师的底子就出来了。”说起水师,刘鸿渐少有的认真。

一年多来的南征北战并未让刘鸿渐有多么兴奋,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不得不打。

可是面对海洋,刘鸿渐眼中都能燃起火花儿来。

“嗯,此事交给你朕放心,需要什么原料且与户部工部知会,有什么难处,跟朕说。”崇祯不懂兵事,更别提水师。

“此是何物?”崇祯指着桌案上的一个木盒道。

刚才刘鸿渐入殿时,除却带来了郑家的贿银外,还提着一方木盒。

“这是臣给皇上带来的礼物,是咱的玻璃工坊研制出的新玩意儿,皇上肯定会喜欢的,你看!”

刘鸿渐放下水师之事,打开了木盒,从中取过一副老花镜递给崇祯。

老花镜镜片两边用白银固定,眼镜腿儿则是用上好的金丝楠木,木工雕琢的细致,甚至镜片两边的镀银上还描了花边。

由于不知道崇祯远视多少度,此番带来的十副眼镜度数各不相同。

崇祯还是第一次见这玩意儿,疑惑的拿在手里反复观摩不知是干嘛用的。

刘鸿渐笑而不语,起身走到崇祯身后亲手把眼镜架到了崇祯的鼻梁上。

“呀”崇祯睁开眼吓的一哆嗦。

乾清宫大殿虽然已经全部换成了玻璃,但到底是没有日光光线好,平日里崇祯批阅奏疏都必须先冲着光,把奏疏放老远才能看清朝臣们写的小楷。

但如今戴上了这古怪的小东西,看东西竟然变得从未有过的清晰,崇祯还以为见了鬼,他连刘鸿渐下巴冒出的青色胡茬都看了个清楚,不由吓了一跳。

刘鸿渐见崇祯大叔的窘态也是噗嗤一笑,然后给他解释了这眼镜的用途,崇祯得了这神物心里喜的没边儿,以后批阅奏疏再也不用那般费劲了。

他总共拿来十副眼镜,本来还想着给大叔选一副用,其余的让大叔赐给朝臣,也好给他的新产品打打广告,可崇祯哪里肯应,直接把十副眼镜全部收入囊中。

一边让王二喜把眼睛送入内帑库房,一边还信誓旦旦的说着自己的理由。

万一坏了怎么办?

这时的工艺水平有限,从镜片打磨到镜框、镜架的雕琢,全部是手工制作,产量极低,单单是镜片打磨都要耗费极大的功夫。

崇祯说的倒也在理,这时的镜片质量也不如后世,这玩意儿掉到青石地面上一准儿得坏。

刘鸿渐没法子,只得决定回去再让匠人们打造一些,好送给朝臣以作宣传。

“佑明,有一事朕前后思量估计还得让你去办。”崇祯乐了一会儿把眼镜取下来放到了桌案上,似乎是想起了什么难事。

但大明前前后后仿佛都只有刘鸿渐一人在真忙活,崇祯自己都感觉有点对不住这小子,毕竟依他对刘鸿渐的了解,若不是他逼着刘鸿渐去忙活,估计这小子不知在哪逍遥快活。

“皇上有事直说便是,臣身为臣子,自当为您解忧。”刘鸿渐也不含糊,现在南方北方皆太平,朝廷又有了银子,还能有啥事?

有啥事是银子解决不了的吗?

答案是,还真有。

“北方持续干旱,自上月蝗灾起如今已经蔓延到了山dong,江南的米粮告急暂时无法运抵北方。

山xi、河nan二地还好,水渠已经通上了水,虽然这季冬麦是赶不上了,但至少河nan还有山xi的土豆、红薯支援,可山东……”崇祯说到此微微叹了口气。

真不知是苍天故意惩罚大明,还是故意惩罚他。

在位十八年,北方没有一年不闹灾的,旱灾闹完闹蝗灾、蝗灾闹完又来鼠疫,鼠疫才倒过去,竟又来了旱灾。

“如今山dong饿殍满地,流民响马四起,竟又有燎原之势,朕本欲出京营之兵剿匪,但又担心京营兵杀伐气过重,又入往年般贼匪越剿越多,以至民不聊生。”

崇祯这几年算是怕了这些流民,在为十八年,至少有十五年在剿匪,剿来剿去,越剿越多。

十几年来秦兵、天雄军、关宁军,什么狠人都干过这差事,没有一个干成的,崇祯想来想去,这事儿还得指望刘鸿渐。

“山dong自来多响马,唉,都是土地兼并惹的祸呀皇上!”前半句刘鸿渐的是实话,但又有些言不由衷。

他心中明白,并非山dong百姓匪性重,有吃的有喝的,谁喜欢干那把脑袋别裤腰带上的勾当?

大明缺战马而出马政,自成祖时期山dong便是马政的主要区域,家家为朝廷养马,可人都吃不饱,马又怎么能养好。

朝廷越罚,底下百姓就越怨声载道,人都要饿死了,干脆便去做了响马山贼,反正家家都有马,来去如风之下,朝廷那些卫所兵还真没办法。

上百年来一直都这么闹腾着过来,只是朝廷没作为,山dong百姓依然是吃不饱穿不暖。

才倒是南北动乱平定,本来还想着大伙儿都能安生着过日子,可一场大旱外加蝗灾却是又让山dong百姓走了老路。

“朕已经下令着户部优先丈量河nan、山dong的田亩,尽快将重新分配给两地的百姓,只是如今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户部报,江南最快的一批米粮,也要到一个月后方能运抵山东,朕希望佑明你先去山东稳定住局势,万不可再落入前几年的境地。”

崇祯眉头都皱成了一团,百姓们受饿,他自己心里也难受得紧。

“山dong无粮,朝廷亦无粮,臣就算去了又能作甚?去杀那些没粮食吃的所谓贼匪吗?”刘鸿渐虽知崇祯心里难处,但他自己心里也很抵触。

都是些穷苦的要饿死的百姓,在饿死和抢夺食物面前,又有几人会选择饿死,可只凭这些,就要去杀了他们吗?

谁都有活着的权力呀!

崇祯无言,他知道这确实不是什么好差事。

亲兵、天雄军、关宁军在关外名声赫赫,可到了内地剿匪,到现在各地还传着这些军队的坏话,百姓不管你多么牛逼,你去杀人家,就没人念你的好。

“如果皇上准允臣就地征集米粮救济百姓,臣便去。”刘鸿渐知道崇祯也是没了法子才开了这口,只得开了个条件。

贼匪不会去抢穷人,百姓本来就没什么家产,据他所知,这些响马贼皆是打的劫富济贫的口号,而且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舍小家为大家而已,贼匪做得,他刘鸿渐更做得,唯一的信条只有一个,为生民立命总是没有错的,即便背负一时骂名,总有一日终会名扬乡里。

“这……”崇祯一时语塞,他哪里还不知刘鸿渐打的什么主意,自己这位肱骨,是想把劫富济贫的套路发扬光大呀。

山xi时是如此、陕xi时亦是如此,就连最近打压勋贵也是如此。

“唉,你看着办吧!”崇祯没同意,但也没拒绝。

这事儿说到底不怎么光彩,勋戚还好说,毕竟算是他的家事儿。

可山dong的士绅地主没惹朝廷呀,朝廷要收回土地,人家也没反抗,再说崇祯自己也说了,凡是交出土地者,以往过错既往不咎。

现在,怎么又要拿人开刀?朝廷的信誉呢?

“如此,那臣便跑一趟吧。”刘鸿渐无奈只得应下此事。

唉,本来说好要在家好生陪陪老婆孩子,刘鸿渐出了皇宫慨叹一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