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第505章 曹化淳的助攻(近五千字二合一大章,求订阅呀,要死了……)

腊月初六,一切事情的始作俑者刘鸿渐,终于抵达了京城。

坐了六七日的船,一路舟车劳顿,刘鸿渐只是感觉身体有些疲惫,但其心中仍然燃着熊熊烈火,这烈火足以支撑他面对一切指责。

回到郡王府的当晚,刘鸿渐首先派了常钰去宫里送了信儿,给崇祯大叔报了平安,顺便汇报了山东的一应事项。

崇祯对刘鸿渐不自己亲自入宫见他有些气恼,这些天来他身为皇帝承受着来自整个朝廷的压力。

短短五六日,弹劾刘鸿渐的奏疏已经盛满了八口大箱子,就摆在乾清宫他处理政务的大殿内。

还想着这小子来了,定然要好好训斥一番,顺便商议一番如何应对朝臣们的怒火。

要知道之所以到如今朝臣还没罢工,还能忍着怒火继续坐班,全是因为被告刘鸿渐这话事人不在。

这是事关孔家、儒官、举子们尊严的大事,若是让这群朝臣知道刘鸿渐已经回到了京城,那么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处理不好说不定朝廷便又要大动干戈。

没曾想这小子压根就没来,崇祯气的茶碗都给摔了,常钰成了出气筒,被崇祯喷了个龙血淋头。

可训斥了一番常钰,又觉有些过了,毕竟差事是他下的,在没有赈灾粮的情况下,刘鸿渐不仅兵不血刃的平定了山东的匪患,而且还保住了大部分灾民的性命。

虽然手段有点不地道,但这才是那小子的能耐,换做其他任何人,把朝臣绑到一块也不可能办到。

兴许是那竖子累着了呢?崇祯叹了口气,却又命常钰转告刘鸿渐,明日早朝务必前来,并做好被弹劾的准备。

临了又加了句,不必过于担扰,一切有朕。

刘鸿渐对宫里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但对于朝臣们的弹劾与指责,却是早便有了心理准备。

消息最灵通还是锦衣卫,刘鸿渐到达郡王府刚跟家人吃过了晚饭,锦衣卫指挥同知梁阳便找上了门来。

一年多过去了,梁阳还是老样子,年虽已六十还瘦的麻杆似的,但一双精目与干练的处事风格,让刘鸿渐觉得这老梁头还能再干五百年。

刘鸿渐老神在在的躺在躺椅上,崇祯赏赐给他的两个朝鲜女婢一左一右给他捏着腿,他自己闭目听着梁阳的汇报。

说到近来朝臣们沆瀣一气弹劾他的事,刘鸿渐愣是连脸皮子都未动。

梁阳很是佩服刘鸿渐大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这份心态,话了还言明,锦衣卫已经搜集到了弹劾他的几个主要大臣不法的证据。

一旦刘鸿渐需要,即可作为筹码去反击朝臣。

刘鸿渐只言用不着,他本就没想过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去与那群老头争论什么,公道自在人心,况且这不宫里有崇祯大叔在吗。

一群只会打嘴炮的读书人而已,还能整出什么幺蛾子,他只需要安安心心的当他的咸鱼,权当外头人全是放屁。

若是梁阳知道刘鸿渐此时的心态,不知又是作何感想,心真的是大呀。

梁阳刚走新任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韩郁又来了,同样的事韩大叔又絮絮叨叨的反复叮咛了一番刘鸿渐,并建议他明日务必准时上朝。

虽然弹劾他的官员很多,但支持他的也不少,内阁首辅李邦华就是其中之一,这厮向来与那一帮文纠纠的家伙不对付,一直坚定的与崇祯站在一边,号称李光棍儿。

东阁大学士韩郁自不必说,刘鸿渐的铁杆排头兵。

除却这两个大佬以外,八边总督黄得功、西南总督秦良玉,以及各路总兵、参将,几乎所有的武官全部向京城发加急奏疏支持安国郡王刘鸿渐。

一年多来的征战,不少将官头上都有了爵位,这群人算是大明的新秀,也是刘鸿渐坚定的支持者。

将士们才不管什么孔家,一年多来各地士兵的军饷提高了、发放准时了足额了,武器装备皆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就连死后的荣誉都考虑到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大明数十万将士也都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谁而起。

有官职、爵位在身的将官可以写奏疏,数十万将士则玩起了万言书,并扬言若是安国郡王因此遭遇不公,他们还有清君侧的想法。

听了韩郁的汇报,刘鸿渐真不知这些将官是在帮他,还是在帮那些弹劾他的人。

也就是崇祯知道他的为人,若是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其他皇帝,但凡有一人如此得全体将官拥戴,不管这人是不是真的有罪,等待他的只有一条路,死路。

反观弹劾他的那伙儿人,大多数皆是来自江南曾经家中有大片良田的裸官,或者有个代名词儿更适合东林党。

虽然经过崇祯、刘鸿渐二人一拨一拨的割韭菜,如今的东林党已经逐渐势微。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崇祯和刘鸿渐连草都不给他们这群骆驼吃了,收了他们老家的农田,可不就是等于断了骆驼们的粮草。

众骆驼们既然抓住了刘鸿渐的蛤蟆腿儿,不把刘鸿渐攥出尿来怎么会偃旗息鼓。

反对派的领头羊是内阁次辅范景文,老范不是东林党,家里也穷的一塌糊涂,他被一众骆驼们推上台前,完全是因为老范头上次辅的名头。

老范虽然不满刘鸿渐在孔家的做派,但其对近年崇祯和刘鸿渐对大明的改变还是认可的。

听完韩郁的一番分析,刘鸿渐深感头大,这群鸟官真是唯恐天下不乱,征用些粮食,救活了百万灾民,此是功是过还特么用想吗?

再说了,他不是打了欠条吗?

至于那孔家,完全是咎由自取有没有,存那么多粮食,留着造反吗?

老梁和韩郁的汇报,让刘鸿渐心中甚是气恼,外加上从宫里来的常钰,带来了崇祯命他明日务必上早朝的嘱托,刘鸿渐心情更差了。

他不想跟这群老头打嘴炮,却又发现毫无办法,正思索间,没想到郡王府又来人了,还是位稀客。

“王爷别来无恙?”已入了腊月,东厂厂督曹化淳披着风衣一进门便拱手笑道。

“这是什么疯,把曹公公都给吹来了,来来,进来坐。”刘鸿渐心道今晚事儿还真是多。

但老曹着笑吟吟的样子,想来不会也跟梁大爷、韩大叔一般来给他报忧。

“如今满朝文武皆因孔家之事闹得不可开交,王爷心态果然了得,若是咱家深处漩涡中心,早便吃不得饭、睡不好觉喽~!”

曹化淳进了屋子脱去风衣,早有下人接过,挂在了一旁,露出了内里大红色的蟒服。

“你老曹可别说笑了,本王心里也是烦忧的紧,话说到前头,若你老曹也是来跟本王报忧的,本王可不听了,再听晚上可就真睡不着了。”刘鸿渐半开玩笑道。

“哈哈哈,王爷真是乐天派。”曹化淳闻言哈哈大笑,能说出此话的,定然皆是心大之人。

“曹某能有今日全凭王爷的一番举荐,如今咱家虽为皇爷办差,但亦不会眼看着王爷蒙羞。

咱家的朋友不多,朝中那些个大臣虽面上敬畏咱,暗地里却看不起咱,只有王爷能一视同仁,实不相瞒,咱家此番是来帮王爷的。”

曹化淳面色郑重,话语说的极为恳切。

太监身体残缺又深处大内,每每总听闻宫内暗藏杀机、勾心斗角,外加上十几年前魏忠贤对朝臣们的打压,百官自然更看不上阉人。

但阉人也有讲义气的,王承恩算一个,曹化淳也算一个,谁帮过他,心里头都惦记着呢。

“哦?曹公公可有良策?”刘鸿渐一听便来了兴致。

不论是梁阳还是韩郁,皆是中正之人,说白了,他们即便是出谋划策,也多是中正之策。

自老梁头代刘鸿渐执掌锦衣卫大小事务外,锦衣卫的恶名已经洗白,如此可见一斑。

但曹化淳不一样,他执掌东厂乃是皇家满前头号走狗,只要崇祯下令,东厂才不管什么大义什么名节,上去就一阵撕咬,而且口口见血。

入了东厂暗狱的,仍旧没有几个能活着出来,即便有漏网的,多半也只缺胳膊少腿儿。

想想螨清鞑子俘虏的下场便知道了,一百多根人棍,外加数个人彘……

啧啧,刘鸿渐心中咂舌之余,忙询问起曹化淳。

“王爷看看这个。”曹化淳不多言,从腰间取过一封奏疏递给刘鸿渐。

刘鸿渐心中疑惑翻开奏疏只粗略看了一遍心中便明了。

这封奏疏很长,足足有上千个小楷字,其间罗列了东厂搜集到的孔家历年来所做的不法之事。

上到行贿百官、贪墨不法,下到欺压乡里、草菅人命,一桩桩、一件件,竟连确切日期,以及人证、物证都写的明明白白。

“嗯,这倒是个好东西,想来明日本王上朝至少不用落得下风了。”刘鸿渐心里思量了一番,虽然锦衣卫也有孔家的案综,但却没有曹化淳这份详实。

“嘿嘿,王爷不可!”曹化淳奸笑了一声,反对刘鸿渐如此行事。

“哦?为何?老曹可还有更妙的手段?”刘鸿渐知道这老曹阴招子多,随即反问。

“若是王爷明日早朝直接将这份罪状呈交到堂上,您与那孔衍植顶多是闹个两败俱伤,这可不行,王爷t恤黎民在山东操持一个月,怎能回来遭此责难?”

曹化淳微微笑着吹了吹茶碗里的茶水言道。

“你老曹莫要卖关子,有什么损招,赶紧说来听听、。”向来都是他刘鸿渐卖关子,如今见老曹这幅老神在在的样子刘鸿渐心里便不爽。

“哈哈哈,不瞒王爷,咱家刚从孔家回来,也见到了衍圣公,还跟他进行了一番长谈。”曹化淳哈哈大笑一声。

他知道自己这个恩人是个急性子,也不再卖关子,随即便把他想好的计策和盘托出。

刘鸿渐听完哈哈大笑,顿觉今晚上的烦忧全部消失不见,并且对明日的早朝变得期待起来。

老曹,可真是老机灵鬼呀!

第二天天还未亮,刘鸿渐便在孙秀秀的服侍之下穿戴整齐,竟连准备好的早点都未顾得上吃,兴冲冲的乘车去向皇宫。

今日的朝会崇祯选在了皇极殿而非平日里的皇极门,对于此百官们也心中明了。

他们的消息虽然略有延迟,但也知道安国郡王刘鸿渐已经于昨晚回到了京城。

当刘鸿渐没事人一样踏入大殿之内时,所有的朝臣皆对他怒目而视,并心中发誓待会儿要当他好看。

刘鸿渐对此浑然不觉,权当他们嫉妒自己帅,自顾自的站在了武官的队首。

不一会儿,衍圣公孔衍植也进了大殿,百官本想着趁崇祯还没来,与孔衍植再小声商议一番待会儿如何行事。

可令百官诧异的是,孔衍植仿佛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讪笑一下,自顾自的行到了文官的队首。

作为至圣先师孔圣人的后裔,衍圣公的班位位于文臣之首,竟还在内阁首辅之上。

百官们百思不得骑姐,但刘鸿渐心里却是门清儿,他扭头看了眼孔衍植。

孔衍植也仿佛感觉到了似的也扭头看向他,还微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刘鸿渐只是呆愣了一下并未回礼,片刻后,崇祯身着龙袍缓步步入大殿,待得崇祯一挥手,王二喜随即高呼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奏!”大殿内只静了片刻,刑部左侍郎王元古便出班请奏。

“王爱卿请讲。”崇祯面无表情,这王元古要讲些什么,莫说崇祯,就是边上侍立的小黄门都知道。

“臣弹劾安国郡王仗势欺人、强枪百姓存粮,祸乱山东!”王元古昂声道。

“臣有本奏!”崇祯还未回复,督察院左都御史施邦昭也是左夸一步出班请奏。

“施爱卿请讲。”崇祯虽心中不满,但还是压抑住了火气。

“臣弹劾安国郡王在山东借赈灾之由,起刀兵入孔府,无端杀害孔府家仆、抢夺粮食,此举不仅影响朝廷声誉,更是对孔圣人的亵渎,臣请陛下明察,从重处置安国郡王!”

施邦昭说完,还撇了一眼刘鸿渐,方岳贡请辞后,他便更加形单影只了。

“臣……”施邦昭刚奏完事,便又有大臣出班欲请奏,但却被崇祯摆摆手拒绝了。

“诸位爱卿先莫要如此急躁,你们的奏疏朕皆一一看过,对于众卿所奏之事,朕心中明了。”

崇祯说完,百官们便不淡定了,心说既然你都知道,干嘛还留中不发。

“只是,如今安国郡王和衍圣公都在殿里,众卿何不听听二人之言,再做定夺?”崇祯反问道。

“刘卿,你山东之行,可做过强抢百姓、祸乱孔府之事?”见群臣们都不言语,崇祯问向刘鸿渐。

“回陛下,臣身为郡王,所思所虑皆是如何替陛下分忧、如何让山东之百姓能度过天灾,又怎会去做那等祸乱百姓之事。

至于在孔府起刀兵,就更是无稽之谈了,请皇上明察!”刘鸿渐出言反驳道。

“刘大人可不要信口雌黄,陛下派你赴山东本是为了剿匪,你却不仅不剿匪,反而联合匪首刘六、刘七等人做那等不齿之事。

强抢百姓之事,早便闹得沸沸扬扬,如今京城之内还有不少山东来的证人,皆是受了你刘大人之迫害!”施邦昭随即厉声质问。

“施爱卿且退下,听听孔爱卿如何说。”崇祯瞪了一眼施邦昭,他都已经发了话了,让刘、孔二人辩解,你还插什么嘴?

他已经对这厮不满到极点了。

施邦昭悻悻的起身回了班,这话不说出来他憋在心里难受,不过有衍圣公出马,想来比他来说有效果多了。

毕竟衍圣公自己便是受害者,还是话事人和证人,又有孔圣人的大义加身。

百官皆看着孔衍植,这是信号,只待孔衍植控诉完安国郡王,便是他们发起总攻的时候。

只是,令百官万万没想到的是,孔衍植只一句话便让他们惊掉大牙。

“启禀陛下,安国郡王并未在孔府动刀兵,也没有强抢孔府,安国郡王只是找臣叙叙旧。”

ps:这两天订阅极为惨淡,心塞呀,求支持,求订阅,接下来加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