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第541章 流亡者墨家

扛着AK闯大明 第541章 流亡者墨家

作者:行者寒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54 来源:笔趣阁

“此是卑职督造成功的第一艘铁甲战船,请王爷登船查验!”

墨桓盯着那艘巨大的宝贝也是满脸的兴奋,这实在是他有生以来建造的最得意的战船。

刘鸿渐带着五六个亲卫跟着墨桓登上了一号铁甲福船,船舱内部为樟木、松木、杉木所造,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弹药、条石、粮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

“王爷,一号福船长二十丈,遵从您的意思,船外皆覆铁甲,此实为巧夺天工之举。”墨桓此言虽有拍马屁的嫌疑,但听语气乃是墨桓的由衷之言。

“一号福船装配各类火炮48门,其中8门60斤炮,10门30斤炮,12门18斤炮,18门9斤炮,作战士兵500人。”

他在澳门卜加劳船厂见识过弗朗机的主力战船,此船虽然由于身披铁甲导致船体过重,上部无法搭配更多的火炮,但航速却被蒸汽机所弥补。

而且论防御力,一号福船当为目下南洋之最,尤其重要的是,蒸汽机动力的一号福船,将不再受风向所限,此才是一号福船的最大优势。

刘鸿渐自船舱底部的蒸汽机组开始巡视,往上经士兵住所到主力火炮舱室一一亲自查勘。

顶部的船舱之内设有两丈见方的指挥室,四周摆放一应器具皆为楠木所雕,中间则摆放一整张长方形沙盘,此是为作战指挥室。

整个过程中刘鸿渐一言不发,只是墨桓陪在一边做着讲解。

甲板中央竖立着蒸汽动力标志性的铁质烟囱,刘鸿渐抚摸着以铆钉、融焊固定在杉木船帮上的钢板心中激荡不已。

“王爷,此船还未有名号,请王爷赐之。”墨桓心知刘鸿渐心中振奋,但仍沉着请道。

即便他一直看着这艘船建成,但当他登船之后,仍然心中难以压抑那份激动,更别说刘鸿渐是第一次了。

海风拂面带着些许咸意,阳光刺眼而并不**晒得刘鸿渐暖洋洋的,刘鸿渐站在船舷之侧望着海面上林立的数十艘大小战船。

“此舰便叫山海关号吧!”刘鸿渐望着海面沉思良久终于开了口。

战舰和战船不是一个量级,敢称战舰者皆为火力猛、船速快、防御力强的大型船只,而十七世纪中叶欧罗巴各国能称之为战舰者也是不多。

此是天津宝船厂建造出来的第一艘主力船只,论防御力和船速当得上战舰之称。

“山海关为大明第一雄关,百年来抵御北蛮不得入,此舰当得此名,卑职容后便着人以金漆命名。”墨桓随后道。

“墨先生辛苦,本王回去定为墨先生请赏!”

大明水师荒废百年,宝船厂从无到有首席造船师墨桓居功甚伟,当得上刘鸿渐以先生敬称。

“谢王爷抬爱,王爷信得过我这化外之民,卑职定当竭忠尽智报效中华。”墨桓躬身行礼显得格外郑重。

“墨先生何以自称化外殖民?你与春秋之墨家可有瓜葛?”刘鸿渐一直觉得这个墨桓沉稳的不像话,行的礼节也不似明礼。

大明姓墨的本就罕有,再加上其自称化外之民,而其言报效中华而非大明,则更令其生疑,让他不由得联想到大名鼎鼎的墨家墨翟。

但凡熟悉春秋末年百家争鸣那段历史的,没有人不熟悉墨家的,且不说墨家提出的兼爱、非攻之道义,只是墨家所擅长的机关之术便足以令其大放异彩。

自墨翟之后三百年,墨家传人一直秉承墨翟最初的理想,靠着威力强大的机关之术,游走于受到不义侵略的弱国,帮着他们抵御战争。

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奏,刘彻一旨帝令,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随之衰落,而后又遭各种诬陷,不得已举族流亡,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大明锦衣卫果然名不虚传,王爷所言不假,墨某确为墨家之人,就是不知今之中华可容墨家否?”墨桓虽心中惊诧,但仍是面不改色。

见自己底细已被查明,又知面前这位王爷执掌着大明朝最为庞大的监察机构锦衣卫,墨桓只得如此联想。

而他之所以用这样的语气,实在心中凄苦。

自西汉独尊儒术,墨家后人被迫流亡海外,一千多年来,墨家从未放弃回归中华,但又不舍祖上真传,为各朝所不容。

到了大明,儒教更是深入民心,不论百姓、商贾、举子皆以学儒为尊、为荣,墨家便更无立足之地。

千年来墨家苟延残喘于那样诸岛,到了他墨桓,因得幸于小弗朗机驻南洋总督利玛德之识,方有了些许改善。

墨桓本已对回归中华大地不报念想,然一年前广州知府着人来请,密言是大明安国郡王意欲重振大明水师广招天下匠人。

墨桓虽远居澳门,但却一直关注着背后的中华大地,而安国郡王刘鸿渐不拘一格的行事作风让墨桓心中的火焰再次燃烧。

“墨先生言重了,锦衣卫虽对南洋局势甚为看重,但并无探查墨家之意,此实为本王的臆测。

墨先生更勿需过分担扰,在本王的眼里并无儒、墨之分,更有甚者,相比于儒学,本王觉得,墨家的机械之学更利于我中华之兴。

本王从不轻言信诺,但本王向你保证,倘若本王有生,百家争荣之日定当重现,中华大地是所有汉家血脉之栖地,墨先生且安心处之。”刘鸿渐少有的郑重,流亡千年,仍挂念着旧土,当得上他这份敬重。

“倘若国朝不弃,墨家第六十二代家主墨桓在此立誓,墨家定当竭尽所能,为国朝奉献一腔热血!”墨桓再也压抑不住胸中的激愤,竟撩起袍子跪了下来。

没人明白流亡者的痛,更没人明白一个眷念故土、时刻死归的爱国者的苦。

“墨先生快些请起,本王代表大明朝廷,欢迎墨家子孙后人重归旧土!”刘鸿渐弯腰将墨桓扶起,郑重的道。

有了墨家相助,以其对机关、机械之工学所长,定当是大明的另一助益,刘鸿渐自然不舍人才外流,随即许下诺言。

“走,随本王且去看看大明新征召的一万水师士兵!”舰船有了,士兵有了,一切皆在他所预想之内,刘鸿渐此刻踌躇满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