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第694章 舆论导向

扛着AK闯大明 第694章 舆论导向

作者:行者寒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54 来源:笔趣阁

“臣要跟皇上谈谈舆论导向问题。”刘鸿渐也放下了筷子郑重的道。

先前刘鸿渐一直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他觉得这年月信息传递实在太慢,一道圣旨从京城发出,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到达两广和云南。

一些更偏远的地方甚至都一年了,那里的人还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儿。

在后世那个娱乐至死、舆论为王的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大明的无数倍,但这对大明也是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比如因为科举改制而引发出来的官僚阶级、举子书生的反抗,很显然,朝廷的舆论乃是掌控在这群人的手里,而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在努力。

对于朝廷传出来的消息,也就是看见什么便是什么,由于儒学文化的先入为主,百姓们天然的觉得读书人说的都是对的。

以至于为官者、乃至举子们更加的肆无忌惮的与朝廷对抗,朝廷也由于要考虑民心所向,束手束脚,不能使政令更有效率的得到推广。

舆论不论是在后世、还是现在都实在是极为重要的力量呀。

没有舆论的打压,不法者凭着关系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舆论的影响,官员们做不法之事少了顾虑,莫说其他,后世多少无耻之人是被网友们绳之以法的可见一斑。

倘若他与小朱能掌控了大明的舆论导向,何愁官员们敢跟他们对着干?

“恩……刘兄言之有理,不过,刘兄认为当如何控制这个什么……舆论导向呢?”朱慈听的一头雾水,很是认真的道。

毕竟不是后世人,依朱慈的所学,压根就理解不了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而且朝廷也是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下发圣旨的,只不过这些圣旨往往只传给特定的官员,或者最多下放到县,效率低暂且不说,各地的百姓压根就看不着,毕竟县城里才能住多少人?

“依臣之见,不若成立一个内缉事厂,专门负责将朝廷政令传至大江南北,速度要快,至少要下放到村镇,还要着人专门讲解。”刘鸿渐皱着眉头道出了心中所想。

如今贯穿南北的新官道已经在加紧施工,长江以北的路段最早在今年下半年便可竣工,南方最次明年年中也可通行。

倘若在黄河、长江等大河两边设立专门的驿站,备好渡船、战马,消息的传递必然要比先前快上数倍。

待主干道修好后,刘鸿渐并不打算解散这支已经成熟的工程队,要想富,先修路,只是主干道必然不入刘鸿渐的法眼,天下有南北,更有东西,路还是要继续修的。

之所以专门成立机构,而不是在原有的机构改制,首先是因为旧有官僚体制的问题,刘鸿渐不希望这个新的机构被污染。

而且大明只行省一级的便有十八个,以后必然会有更多个,以下府、州、县、堡、村,实在是太多了,想让各地的百姓都明了朝廷的政策,势必要招纳更多的人手。

这是个大工程,在识字率不到百分之五的年代,只有用这种笨方法方能掌控舆论的导向,而基础教育的普及至少要十年方能看到些效果。

“内缉事厂……可是刘兄,你可知我大明有多少个村镇、多少个县吗?”刘鸿渐的一通解释倒是让朱慈明白了一点,但倘若真如此,他担心他的钱袋子支撑不住。

只是修那条新官道,便将国库里的银子用去了三成还多,如今刘兄不仅要成立内缉事厂,还要继续修路……天呐!

“这个……臣没算。”这问题刘鸿渐还真是没考虑,不过他也丝毫不羞,直接问道。

“大明如今加上新纳入的东北行省、盟古行省、朝鲜行省、北海行省,总有县一级者九百四十七,村一级者户部去岁大致统计,至少有三十六万个上下!”朱慈解释道。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身为天子,倘若连治下有多少行政单位都不清楚,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恩……以后还会更多,但这事儿得办,新官道还得继续修、内缉事厂也得组建,依臣看,先期便招纳两万人吧。”刘鸿渐想了想道。

他既是摄政王,自然要行使一部分权力,即便朱慈现在不明白,但以后肯定会明白。

不说其他,在后世,在他小的时候便经常在出去玩时,看到附近村子里到处写的各类标语。

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到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再到发展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再到依法治国、科教兴国。

这些耳熟能详的标语几乎见证了民族崛起的全过程,历史的变迁中,这些标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百姓。

不要小看这些东西,这是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候,最能影响百姓的好招数,即便是现在,一个村子总有那么一两个识字的,这便够了。

只要标语贴的好,何愁百姓不跟着党走,哦不,是跟着小朱走?

还记得那篇广告词吗?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啥?

洗脑啊,即便没有用过这东西,倘若弄一盒去送亲戚,亲戚多半都会笑纳,对于乡下人,你送他们lv包包不见得有送一盒脑白金让他们乐呵,为啥,因为他们在电视上只知道这玩意儿。

这标语就是这么个意思,后世的政府的这招定然是经过无数实践来证明其效果的,大明为啥不能?

“皇上是在担心银子吧,呵呵。”刘鸿渐见朱慈的脸都拧成了苦瓜,轻笑道。

朱慈报以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皇上知道还是海事衙门仅今年四个月,征收到了多少关税吗?”刘鸿渐神秘的道。

也是难为小朱了,这么大一个国家,到处都需要银子,哪里像他,天天吃饭睡觉打豆豆。

“哦?有多少?”朱慈瞪着眼睛直直的道。

海事衙门是朱慈、刘鸿渐二人都十分关注的地方,前者是因为刘鸿渐说的信誓旦旦,后者则是因为本来就清楚海事的重要性。

“黄道周来报,说今岁三个多月共征收到进出口税八百四十万两,臣也是昨晚才得了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