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第3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扛着AK闯大明 第3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作者:行者寒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54 来源:笔趣阁

雨后初晴的北京城,再无昔日的繁华,大街上到处一片狼藉,时不时有身着破烂盔甲的兵士慌乱的四散而逃,远处城墙外的炮声愈加刺耳。

位于北京城西北角的一处阴暗的小房子里,老秀才刘德隆拿着刘鸿渐交给他的书信,狐疑的看了刘鸿渐一眼。

“儿啊,你这写的啥?你确信这信可以救我大明?国之大事可不敢胡来啊!”刘德隆虽有与北京城共存亡的勇气,但他心里可是知道自己的儿子曾是个什么德性。

虽说自打被雷劈了后,好像跟以前有点不太一样了,但现在儿子让他把这封信想法子呈交到朝廷,让他心里总觉的心里没谱。

“爹你放心吧,我还没活够,怎么会拿咱老刘家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只管送去,如果朝廷视若罔闻,只能怪朝廷有眼无珠!这大明不救也罢,儿有能力保护咱家周全。”刘鸿渐想起自己戒指空间内的宝贝心思电转。

若不是为了自己仅有的亲人,他才不会以身犯险,前世那种孤苦伶仃的感觉太难忘了,他不想再一个人。

虽说他老刘家家道中落,但祖上荣耀时颇有几个患难之交,家道中落后虽少来往,但找个递信儿的人还是没问题的。

现任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就是个靠谱的人选,老秀才寻思了一下带着书信出了门。

一个时辰后,刑部右侍郎孟兆祥怀里揣着故旧刘家的书信上了轿子。

老孟心事重重的,倒不是因为刘德隆拖他带的信,而是京城如今的局势。

闯军势大且士气如虹,而京城刚刚经历过鼠疫,本就空额严重的京营兵如今已经不堪大用,倘若吴三桂的关宁军再不来,大明……唉!

皇极殿内貌似起了争执,吵吵嚷嚷的不复往日的威严,争吵的人明显分为两派,你一句我一句就像大街上为了蝇头小利争吵的泼皮,崇祯正襟危坐于宝座上,满脸愤恨又略显疲惫。

匪军围城数日,大明两百多年江山危在旦夕,这些所谓肱骨往日里一副养尊处优胜券在握的神情,现在不仅没有任何退敌之策,反而因为一件小事就吵的不可开交。

文武不合,党派相争,我大明真的要亡了吗?

“够了!都给朕住口,此事容后再议!”见朝堂上兵部右侍郎王家彦与吏部右侍郎李建泰互相推搡着,竟有升级为武斗的势头,崇祯皇帝怒目喝道。

殿内瞬时安静下来,虽然大伙都不怎么待见崇祯,但他毕竟是天子手握生杀大权,就算如今文官势大,也不敢公然冒犯天威。

这天下,还是姓朱的。

“孟爱卿前来,可是有事启奏?”见刑部侍郎孟兆祥站在文臣班列中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为了转移朝堂的话题,崇祯问道。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踱着小碎步上前跪拜行礼。

“启奏陛下,臣有一世交是为城西刘家,其祖上也曾入朝为官报效朝廷,数日前刘家独子遭天雷霹雳而大难不死,遂生救国之志,特拜信函一封托臣转呈陛下!”

孟兆祥说完从腰间取过一封叠的整整齐齐的书信,他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毕竟即便是世交,也不能随随便便的把一封连内容都不知道的信呈交给当朝天子。

为了印证刘德隆的说辞,他还专门着人询问了刘家的邻居得知了却有此事,又与那刘家独子聊了一番,深觉其是个明事理之人才敢冒如此风险。

毕竟京城已经危如累卵,有臣子想尽一份力也不是什么大事,若只凭朝里这群同僚商议,呵呵,他们已经商议了数日了,看这势头还是全无头绪。

“哦?天下还有这等奇事?快呈上来!”崇祯心中狐疑虽觉荒诞不经,但也想看看这被天雷劈中而不死的人,是否真的有退敌良策。

他是真的没办法了,直到近日他才幡然醒悟,这群文臣整日争吵全是为了手中的权势,竟没有一个是真的在为朝廷着想。

数月前李明睿提出南迁之策,这群朝臣没有一个同意,现在落得这个局势却又无计可施,文臣误国,诸臣误朕!崇祯扫视着剑拔弩张的众臣。

一个小太监步下御阶,接过孟兆祥的书信,双手呈于崇祯皇帝。

“你来念!”崇祯并未接过书信,有些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

之前随堂的一直都是崇祯的大伴儿王承恩,此人从崇祯是信王时就一直跟在身边,甚得崇祯信任。

如今闯军围城王承恩提督京营接管了京城城防,就派了一直跟着他的王二喜来顶替。

小太监王二喜哪经历过这阵仗,哆哆嗦嗦的拆开书信,一看内容傻了眼,因为里头有好些错别字,他轻咳一声稳定了一下心神。

“大明皇帝陛下亲启,草民刘鸿渐世居京城而受皇恩,今闯贼乱我大明致使生民涂炭,草民虽无甚大能,但也想为朝廷尽一份力。

此事凶险,若成则匪军必乱,若草民不幸身死,家有老父,万望陛下照拂一二,草民泉下也可含笑。”

刘鸿渐向来不肯做无名英雄,既然决定出手,定然要让明廷里的那群所谓的大佬知道,是谁在不顾生死的拯救朝廷。

崇祯听完了信心中虽感念颇多但却不发一语,而是望着群臣。

“市井之民,安敢妄谈救国之事,孟大人可是糊涂了?”内阁首辅魏藻德率先阴阳怪气的质询道。

魏藻德官居内阁首辅、礼部右侍郎,曾任兵部尚书,在任期间虽一无建树,只知道倡导百官捐助,但却很会合纵连横。

能当上首辅的人手中定然是有两把刷子,魏藻德是崇祯十三年的状元,年岁不大却深喑官场之道,而且很了解崇祯的脾气和软肋,关键时刻总能把锅甩给别人背。

另一把刷子不得不说东林党了,魏藻德深知东林党人的厉害,他虽非江浙出身,却经常在崇祯高兴时说东林党人的好话,深得东林党人喜欢,再加上他善于钻营,以至于虽没什么政绩,却能位极人臣。

“是啊,孟大人,此乃朝堂之上,若是一个小小的百姓都能退了闯军,还要我等作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看孟大人还是快些派人去抓捕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吧,你身为刑部右侍郎,这妄言之罪,想必知道该如何处置吧!”礼部左侍郎张琦阴阳怪气地道。

朝堂之上你一言我一语又变得聒噪起来。

“魏大人,张大人,如今匪军兵临城下,有此勇士敢身先士卒为朝廷分忧,此是朝廷之幸。

即便此子之言却有狂妄之处,但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若大明万民皆是如此拳拳报国之心,还愁退不了城外的闯逆吗?”

孟兆祥官职为刑部右侍郎,与魏藻德等人素来没什么交集,说话也不客气。

“狡辩!区区一个街头青皮有何能耐敢言国事,我看此人不过是个哗众取宠之辈,想借国难博取名声行铜臭之事。

如若不立即捉拿此人,我大明法度何在?圣上威严何在?”动不动就拿大明的声威说事,是魏藻德的拿手好菜,因为他知道崇祯是个好面子的皇帝。

见孟兆祥沉吟不语,底下的魏藻德一系的言官也开始发威。

“臣附议,陛下当以大明国威为重,万不可助长此歪风邪气!”

“这孟兆祥定是收了那泼皮的贿赂,不然为何帮一个市井之人!”

“……”

孟兆祥此时被这群同僚的声讨声淹没,心中却是愤恨不已,尔等不能出计谋挽救大明于危亡,竟还不让百姓自发救国吗?

虽说近日里莫名其妙的下了场大雨缓解了北方的旱情,但北京城现在仍然是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哪里像群臣所说的固若金汤。

而且现在鼠疫疫情严重到守城的军士都已死伤过半的地步,剩下的也都没什么战斗力,难道就在这大殿之内坐以待毙吗?

此子中了天雷而不死,世所罕见,他心里其实有着一丝侥幸,万一奇迹出现了呢?

“如今之局势,众卿可有退敌良策?朕不想听尔等堪堪大论,朕要退敌之策!”见朝臣又开始了争论,崇祯大怒。

他已经听厌了这群朝臣的争吵,如今南下已不可为,谁能退敌,谁便是拯救大明的英雄,除此之外,说再多也是无益。

他愤怒是因为这群朝臣不关注此子本身的报国之志,而是揪着此子的身份不放。

面对他的质询,包括内阁首辅魏藻德在内全都没了声响,崇祯顿觉失望已极。

“他是英雄也罢,小人也好,孟爱卿且去回复他,如若他真能为我大明解这围城之困,朕必不吝恩赏。

至于他的家小,就先有劳孟爱卿着人看护吧!

至于众卿家,还是多想想如何为我大明分忧解难,我大明……两百多年江山……还望各位竭心尽力……”

崇祯大帝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每次躺床上闭上眼,心里都是那大明江山、祖宗基业,如今满目疮痍,风雨飘摇。

如若大明真的毁在他的手里,他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每念及此,便声泪俱下,彻夜难眠。

少倾,见朝堂上又开始围绕是退是合的话题开始争辩,孟兆祥轻轻摇了摇头,随即行了个礼悄悄的退下了。

三月十七日晚,刘鸿渐身着一套闯军士兵的衣服准备出城。

由于北京城内城大部已被农民军围困,刘鸿渐只得摸到稍远些的安定门,悄悄的步入夜色之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孟老头站在夜色中捋着胡须叹了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