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第539章 要想富,先修路

扛着AK闯大明 第539章 要想富,先修路

作者:行者寒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5:22 来源:笔趣阁

“嗯,可不单单是水师之事,这几日可歇息得舒坦了?”崇祯当然知道这竖子刚才想喊什么,只是仍旧撅着胡子冷哼道。

一看到刘鸿渐那一脸的嬉皮笑脸,崇祯就像吃了老鼠屎般难受。

这就好比自己用心呵护养了十几年的大白菜,被只猪拱了,而菜农还要关上门放几天假以防这只猪被打扰般。

然后这只好吃懒做五天的猪拱完了白菜,还一脸瑟的笑嘻嘻来问候菜农,任是脾气再好也要受不了。

“嘿嘿皇上,看您说的,臣这几日可不单单在休息呢!您看这是什么?”

刘鸿渐知道这大叔心里头不舒坦也不在意,拿出好几本在家陪老婆孩子时拟定的文书递给崇祯。

“《关于扩建纺纱、玻璃、水泥等工坊的提案》、《关于兴修贯通大明南北官道的提案》,这是……”崇祯接过翻看一边嘀咕道。

“要想富,先修路。皇上,据臣所知,自京师往江南福建出行,最快者走水路,经运河一路转运,最快者仍需四十日。

而若是走官道,没两个月根本休想到达,此是为交通之不利也。

倘若太平之时倒也没什么,一旦遇战事,兵贵神速之下,朝廷大军便会延误战机,此是其一。

即便是太平年月,发展经济依然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商贾更需交通来惠泽四海,此是其二。

是以臣以为,既然已有水泥混凝土这等利器,大明当务之急便是需要修建一条贯通南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官道!”

说到这官道,刘鸿渐是最有发言权,大明有官道,其不过是一条略宽敞的土路而已。

再加上大明重要的交通工具马车根本就没有减震系统,完全是车轱辘硬砰地面,那颠簸的劲儿真是年轻人都受不了。

以至于从古至大明,多有被贬谪的老大臣死于赴任途中,其间有一大原因便是赶路实在太过劳累。

他现在虽然腾不出手去亚马逊丛林倒腾橡胶树,但若是能以水泥铺就官道,想来马车行于其上不仅速度会快许多,舒适度也会加倍提升。

“全部用水泥混凝土来铺就吗?那得花多少银子。”崇祯自然知道官道的好处,但是他更知道这水泥的造价。

去岁修建那些个水坝、水渠抛出人工等成本之外,只水泥便花去将近一百万两,就这还是水泥工坊成本价出售给的工部。

而这文书上所提议的,是要修一条从京城直通广州府的全新官道,天呐!那可是足足有数千里。

“臣估算了一下,若保质保量的完成,加上人工、物料等,至少需要白银一千余万两。

但是皇上您可不能只看眼前的付出呀!”刘鸿渐知道崇祯大叔穷怕了,有了银子不怎么舍得花,但他有把握说服这大叔。

“咱这官道虽然初期投入有点大,但这水泥官道可不是原有官道可比的,咱们可沿途设关卡收取费用,emmm,也就是养路费了。

只要交了养路费,咱不管他是平民还是商贾,一律皆可走咱的公路。

臣算了一下,如若一个行商持路引自广州府上路,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行至京师约只需二十日左右,比漕运快了十日不止,且只需养路费五百文。”刘鸿渐举了个例子道。

漕运虽然量大,但速度很难有所提升,但公路就不一样了,首先是灵活轻便,再者便是快,而且行商自广州能贩运来些什么,还不是从海外走私过来的稀罕货?

那可都是暴利,大老远跑一趟怎么可能只一辆马车?商人们又怎么会在乎那点养路费?

一条公路造价虽高,运营得当的话,这便是一条流淌着白银的聚宝路呀!

“容朕考虑考虑吧。”崇祯心里头不踏实,国库如今虽然存银充足,但修条官道就要花去一千余万两,这生意他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嘿嘿,臣记得您内帑还有不少银子呢,要不然咱们不用国库之银,这差事交给咱西山商合来干?”刘鸿渐也知道这事儿即便是崇祯同意,朝臣那边也不好对付,是以十分鸡贼的提议道。

这路在刘鸿渐看来是绝对不会亏本儿的,想想后世的高速过路费就知道了。

虽然如今大明内地商业还不是很流畅,但他相信,这样的情况持续不了多久。

水泥工坊虽然明着是按成本价给的工部,但若是一分不赚那简直扯犊子,他又不是开慈善机构的,成本还能继续压缩的情况下,若西山商合能拿下这个大项目绝对是爽歪歪。

而若官道由民营的西山商合来修建,这养路费……嘿嘿嘿嘿,自然是西山商合的。

“若真有必要,此官道还是交给内阁与工部商议吧,朕容后便会通知慈。”崇祯沉吟了一下,胡子翘了翘道。

这差事若真交给民营商合来干,估计工部的范景文就要跳脚了吧,水泥、钢铁的垄断已经让工部官员十分恼火。

毕竟大明三百年来盐铁官营,凡是高精尖皆出自工部,哪像如今都乱了套,技术都掌握在了个人手里,搞的工部存在感极速下滑。

“哦,那好吧,但此事不能再脱了。”刘鸿渐只得悻悻的道。

确实不能再拖了,眼下最要紧的便是盘活大明的经济,户籍制度的弊端导致大明内部一潭死水,而这条贯穿南北的公路,便是一切的开端。

即便拿不下这差事也没事,水泥不还得用老子的吗?

至于刘鸿渐写的另一个提案,便是大力扩张西山商合原有产业。

比如玻璃工坊产的玻璃,明明比欧罗巴那边的质量更好、也更大,如今却只在北方普及开来,竟连偏远点的南方都少见。

挣自己国人的银子不算什么,去挣白鬼、红鬼、黑鬼的银子才算能耐。

这个提案其实是黔国公、英国公、诚意伯一起找他商议的,三个新股东的加入,使西山商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也有了经商经验更丰富的掌舵人。

他们现在迫切需要的便是商品,不论是玻璃还是优质的纱线,在江南亦或是南洋都是很好卖的紧俏货,但西山就那俩小工坊,产出来的东西哪里够三大家子的商队卖。

对于这个提案崇祯倒是没有任何意见,毕竟扩容各工坊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贫苦的百姓,而且银子又不是他一个人出。

“这些事且交给黔国公他们打理便是,朕有更重要的事,水师士兵兵部已按照你的要求征召完毕,都已在天津大沽口待命。

朕听闻宝船厂已有数艘主力福船下水,你当速速开始着手训练,不日南下给朕荡除那郑芝龙!”每每想起福建的郑芝龙崇祯便如鲠在喉。

ps:推荐一本朋友的书《掌门好帅》,这是一个穿越者在修真界拼搏奋斗的故事,带着一个门派从小变大,一步步走向巅峰。本界纵横,异界征伐,一个庞大而波澜壮阔的画卷缓缓展开......书荒的朋友可以一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