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第751章 在其位,谋其政

扛着AK闯大明 第751章 在其位,谋其政

作者:行者寒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5:22 来源:笔趣阁

满朝文武除却刘鸿渐外,其余朝臣皆行跪拜大礼。

而后刘鸿渐本来等着王二喜宣‘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标语,哪知朱慈坐下后,王二喜从后头取出来一道圣旨,并又冲刘鸿渐神秘的笑了笑。

“圣旨!安国郡王刘鸿渐接旨!”

得,还寻思着能免了礼,接过还是要还,刘鸿渐白了一眼朱慈心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天朝肱骨、国之柱石、大明之安国郡王刘鸿渐,先有督建水师之功,今不辞艰辛,远航南洋,为大明又添台湾一省。

由此追溯两个月前,早在工学院之顾佳远行欧罗巴时,卿便着手布局,使大明又得西域属地,朕心甚慰。

他族逼处,故土新归,是为新疆。

朕思量之,兹西域属地,便以卿之所言,定名为新疆。

台湾、新疆皆为大明行省编制,按旧例三年内设总督,总督人选由吏部、兵部与卿共同举荐。

卿之功劳,大明三百年未有之,朕意,加封卿为太傅,赐金三千两、蟒袍、飞鱼服各三件,赐察哈尔汗国美女两名!

钦赐!”

圣旨很长,王二喜宣读的抑扬顿挫、津津有味儿。

圣旨用了制曰开头,刘鸿渐一听便知道小朱这是又要给他加官进爵了。

前面听着还行,当着朝臣的面称他为天朝肱骨、过之柱石,也不枉他这几年来南征北战、四处吃土。

加封太傅他不在乎,自古以来天子所言赐金皆为铜制,更是鸡肋,倒是蟒袍、飞鱼服还像点样子,毕竟这玩意儿他穿惯了,其他地方还买不着。

但赐察哈尔汗国美女两名算是个什么意思?

小朱,你学坏了!

“王爷,接旨吧?”见刘鸿渐在发愣,王二喜提醒道。

“哦,臣接旨!”刘鸿渐接过圣旨瞄了一眼朱慈,发现这厮正一脸赞许的看着他,赞许中又露出几分揶揄。

户部尚书张天禄与首辅李邦华对视一眼,眼中皆冒出了葡萄酸。

太师、太傅、太保位列三公,他们这些老头子在朝中混了几十年都未曾得其一,在安国郡王之前,朝臣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想着死后能追封个太傅,而且还不是每个人都敢想。

安国郡王倒好,不仅一个人独揽三公,还是健在时敕封,看这小子那瑟样儿,再活个几十年不成问题,这……这找谁说理去?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众卿可有事奏?”朱慈没去看刘鸿渐古怪的眼神,自顾自的道。

“臣有事奏,臣此次下南洋主要目的便是为郑家水师解围,如今任务已经完成,郑家水师有战船一千八百余只,善海战之兵士两万余,如今尽皆归大明所有。

郑家虽有过错,然迷途知返,郑芝龙之子郑森,早有报国之志,其精于海事,对远洋贸易知知甚多,可为朝廷一大助力。

是以,臣举荐郑森为台湾行省总督。

苏禄之行,臣目睹北洋水师与荷兰战舰之差距,大明欲制霸南洋,只有北洋水师不足以震慑,大明欲威加四海,必须再组建一支水师,以巩固两广、台湾之海防。

是以,臣意在台湾组建南洋水师,举荐郑森为南洋水师提督。”

刘鸿渐没跟朱慈计较刚才圣旨的事,而是直接将这些天思量的关于南洋水师的事提了出来。

言罢,朱慈还未发话,底下的朝臣马上便窃窃私语起来。

很明显,朝臣们对刘鸿渐的提议抱有很大的看法。

“王爷,且不言郑森其人是否可靠,您可知组建北洋水师前前后后共花了多少银子吗?”户部尚书张天禄对刘鸿渐道。

他的语气很平缓,到底是知道刘鸿渐的地位,只不过身为户部尚书,他必须为大明的钱袋子负责。

“哦?张大人请言。”

刘鸿渐只知道一艘一号福船造价是四十万两,二号福船造价约为二十四万两,但更多的还是哨船、冬船这等辅助船只。

“自水师组建之日起,北洋水师共计花销四千三百九十四万余两,这些户部都有账目可寻。”张天禄回答道。

北洋水师的全部战舰总造价约为三千五百多万两,如今天津、龙江两个宝船厂仍旧在每日每夜的花户部的银子。

这还只是战舰的费用,北洋水师如今共有水师士兵三万两千余人,每年的军饷就要一百五十多万两,还不算粮饷、装备支出、还有每年战舰的维护费用。

更有甚者,台湾、南洋的三次海战恐怕刘鸿渐自己都不知道花去了多少银两。

“哦,有这么多吗,但本王这两年不是倒腾来一亿多两银子吗?张大人啊不是本王说你,这银子啊,只有花出去了才有价值。”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刘鸿渐只知道这仗该打、不得不打,但从未考虑过花去了多少银两。

“可是王爷,即便是花银子,也不是这么个花法呀,再这么折腾下去,不出一年国库便要耗尽了。”张天禄哭丧着脸道。

这些事只有户部最为清楚,张天禄每天都在为大明各地巨额的支出而发愁。

他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根本撬不动安国郡王这尊大佛,否则上次弹劾行动也不会临阵退缩,但在其位,谋其政,该说的还是得说。

“张大人莫要诓我,海关每年少说也有两千多万两的进项吧?”刘鸿渐顿觉这厮有点危言耸听了。

“王爷,今年修官道共花去银两四千两百多万两,算上官员们的薪俸、以及各地的其他支出,国库的存银已经不多了!”内阁首辅李邦华沉声道。

“国库现存银两千两百四十六万两。”张天禄给李邦华递去了一个感激的眼神。

若是放在以前两千两百多万两的国库存银,足够朝廷用好几年,但是现在,张天禄不知道是大明强大了,还是安国郡王膨胀了。

按照目前的花销速度,最多到明年端午,难不成你安国郡王再去抄一遍勋贵们的家吗?

他们可没有多少油水喽!

几位大佬在讨论,底下的其他官员都只能听着,这几乎等同于在旁听内阁人议事,官职低微者大都又是摇头、又是叹气,却再不敢妄言。

“张大人,本王只问你一句,这些花去的银子最终都到了谁的手里?”

刘鸿渐的思考方式到底是不同,他虽然对经济算不得熟悉,但也知道银子放到国库里没有半分价值,不过是一堆贵金属而已。

钱必须流通起来,后世央行一直都在调控利息,无不是因此。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