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第868章 这是朕的承诺(第三更,4000字大章)

皇宫内早已是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各各宫里都在放烟花,虽然依旧肃穆,但肃穆中又都透着喜庆。

孙秀秀三女都不是第一次来皇宫了,尤其是坤兴,以前压根就一直住在宫里。

对于哥哥的这一出坤兴倒是一点也不惊讶,因为每逢过年朱慈都会邀请安国郡王一家子入宫一起吃年夜饭,这传统似乎是从她父皇崇祯时就开始的。

酒宴就摆在乾清宫,朱慈、陈皇后以及秦贵妃早已等候多时。

见孙秀秀等人前来陈皇后赶紧起身来迎,秦贵妃本来不想起身的,因为她是皇贵妃,身份要比孙秀秀等人高,只是陈皇后都起身了,她也只好挤出一抹笑意起身来。

“嫂子快快免礼,今日除夕,我们就是吃个年夜饭,你还是就当朕是三年前去刘兄家里的那个小太子就成!”朱慈指着早已摆放好的桌椅笑道。

“妹妹,赶紧给嫂嫂看茶。”

朱慈也有些日子没见坤兴了,真个是没当外人,殿内除了朱慈一家子和孙秀秀一家子外再无他人,就连一向笑呵呵的庞大海都被赶到了殿外吹冷风。

不过这称呼也是挺奇怪的,坤兴嫁给了刘鸿渐,按理说刘鸿渐应该是朱慈的妹夫,而刘鸿渐偏偏又比朱慈大,而且他本人先前也是称呼孙秀秀嫂子。

于是在强势的刘鸿渐面前,朱慈只能与其各论各的。

“皇上,夫君今日不在,臣妾就以茶代酒替夫君敬皇上一杯了,祝愿皇上龙体康健,也祝愿大明蒸蒸日上。”孙秀秀举起茶杯冲朱慈和陈皇后以及秦贵妃点头示意。

陈皇后也端起了茶碗还礼,朱慈则笑呵呵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姐姐,刘鸿渐什么时候回来?”昭仁公主坐在陈皇后身边认真的道。

她不太喜欢秦贵妃,虽然秦贵妃对她也很好,但她就是不喜欢。

周太后与懿安太后喜欢清静,她们二人知道朱慈邀请了安国郡王一家子,也没有跟年轻人来凑热闹,而是在慈宁宫也摆了宴席,与先皇的妃嫔一起吃年夜饭。

昭仁公主最怕的就是周太后,其次是懿安太后,现在两人都不在,所以她一点也不惧怕皇兄朱慈。

“昭仁,安国郡王正在罗刹国打仗呢,不要老是念叨,他总会回来的。”陈皇后给昭仁夹了一块鱼肉放在她面前的碗里道。

“哼,那个负心汉!等他回来我就……”

“你就如何?真是越来越没体统了。”朱慈绷着脸训斥了一句。

“我就嫁给他,是不是呀,其其格?”昭仁一点也没有被吓住,她可是早就摸透了她皇兄的性子,这是在假生气。

“恩呢,嫁给他咱俩以后还能一起玩!”其其格坐在秦贵妃边上附和。

她似乎早已经忘记自己曾经是个蒙古公主,她老爹将其送到京城后也一直没管她,周太后很喜欢这个古灵精怪的女儿,又怜惜昭仁没有玩伴,干脆就收了其其格做义女,留其在宫中与昭仁为伴。

两人都不识省油的灯,每天在乾清宫、坤宁宫和慈宁宫里乱窜,搞得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都有点怕这两个小祖宗。

“两位公主殿下又说胡话了,快吃菜吧啊,菜都凉了。”秦贵妃只当是两个小女孩玩笑,忙也给其其格也夹了菜。

朱慈和孙秀秀对视一眼表情有些尴尬,昭仁也是拿这个妹妹没有办法,她现在分不清昭仁是说着玩的还是真想这样。

先前一直把昭仁的童言稚语当玩笑话,可这都两年了,昭仁几乎一直都如此说,说着说着知情的几人就感觉有点不正常了。

好在是陈皇后和秦贵妃一直给两女夹菜,鲜美可口的饭菜一会儿就堵住了二女的嘴。

“姐姐这么小,也要嫁给我父王吗?我父皇真厉害!”

好在是稳住了两个小公主,可谁知郡王府世子刘凌风也不是省油的等,直接一句话就把话题重又引得跑偏。

“不许叫我姐姐,我比你大一、二、三、六岁呢,得叫……得叫姨,对吧,其其格。”

……

“你父王当然厉害,朕可是与你父王并肩作战过的,你父王在战场上可勇猛了!”朱慈懒得再理会昭仁,直接对刘鸿渐的大儿子刘凌风道。

“是吗,那皇上快给我讲讲,我父王究竟是怎么勇猛的。”凌风一听马上来了兴致,不再理会他该跟昭仁怎么称呼的问题。

“当年,朕与你父王驰骋疆场,将敌人……”

“呸,还当年,不就几个月前吗?”昭仁一边吃菜一边听哥哥吹牛逼,时而还要去拆台。

“你好好吃饭,别打岔!”朱慈瞪了一眼昭仁,昭仁则冲朱慈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

“当年,朕欲你父王驰骋疆场,将敌人围在库伦城中,罗刹人你见过吗?

个个生得人高马大还浑身是毛,朕与你父王都称他们为毛子。

库伦城中足足有五万多毛子,你父王将城墙轰破后,朕拎着战刀与你父王冲入城中,足足砍杀了好几百个!

那是杀得个血流成河呀!傲天你怕不怕?”朱慈一口气说了许多话,觉得口有些干。

陈皇后和适宜的又给朱慈倒上一杯酒,朱慈一饮而尽谈兴更浓了。

小傲天也是个合格的听众,凌雨和凌雪也仰着头听朱慈将故事,将关于她们父王的故事。

“不怕!父王杀毛子,我长大了也要杀毛子!”刘凌风稚嫩但很认真的道。

“嘿,你怕是没机会喽,你父王如今应该都快打到罗刹国的首都莫斯科了!”朱慈笑了笑道。

他自己也有些遗憾,西征罗刹是大明三百年来的第一次,也是大明第一次打到欧罗巴,不能一起并肩作战是朱慈的心结。

“父王总会给我留一点的,等我长大了再去杀!”刘凌风举起小拳头晃了晃。

“傲天,莫要说胡话,快去给皇后娘娘倒茶!”对于朱慈和自己儿子的对话孙秀秀有点哭笑不得。

若说凌风年纪小不懂事吧,可朱慈都已经二十,过了年就二十一了,还是当朝的天子怎么说话也这么不着调,跟自己夫君似的。

凌风听话的放下手里的碗筷给陈皇后倒了一杯茶,凌雪则也乖巧的给秦贵妃也倒上一杯。

而后两人马上又作为远处,并摆好了架子准备听朱慈继续讲故事。

“你父王啊,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跟朕一样。”朱慈又道。

陈皇后尴尬的冲孙秀秀笑了笑,她也觉得今日皇上有点不一样,她还倒是朱慈喝酒喝多了,但平时朱慈的酒量也还可以。

唯有昭仁白了一眼自己的皇兄,她吃饱了饭决定不再听皇兄吹牛皮,拉着其其格又出去看烟花去了。

“那我父王回来,你是不是要给我父王升官?”凌风知道面前的这个人是皇帝,但他不知道皇帝是干嘛的,只知道皇帝很厉害。

凌风一句话引得孙秀秀手里的筷子都掉了。

童言无忌,这句话实在不该郡王府的人来说,刘鸿渐虽然功劳大,但已经是世袭罔替的郡王了。

再往上升,还有什么可升的,亲王吗?

大明三百年来异姓郡王都屈指可数,而且都还只是追封,异姓亲王?听都没听说过!

秦贵妃心中也吓了一跳,但转念一想却又有些自得起来,皇帝最担心的便是臣属功高震主,但凡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即便打了胜仗也恨不得将这功劳转给他人,否则就很难得善终。

而郡王府倒好,一家上下不仅不知急流勇退,还竟然想着继续往上升,难不成你安国郡王想取而代之吗?

呵呵,呵呵。

“傲天!再胡言乱语回去就别想再出去!”孙秀秀怒道。

她在家里很少发脾气,但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功高震主遭人妒,这道理她比谁都明白,也正是因此她平时几乎很少去接受京城内其他勋贵家夫人们的邀请。就连刘德隆老太爷也几乎不跟朝臣以及勋贵打交道,对于功勋卓著的人来说,最大的屏障就是将所有臣属都推到他的对立面。

让皇家知道,这臣子是一心为国、为他办事的,为此不惜得罪朝野上下所有人。

刘鸿渐虽然没有刻意为之,但为了大明的未来前几年着实的将包括勋贵、朝臣在内的高层人物得罪了一遍,哦不,是两遍。

可是,现在这个场合说这个话真的好吗?

眼见小傲天被吓了一跳,陈皇后赶紧尴尬的打圆场,好在是凌风很执拗,并没有被吓哭,只是也趴在桌子上不再多言。

可谁知朱慈接下里的话足足是又吓了众人一跳。

“该升,怎么不该升?朕早就想晋封你父王为亲王了!”朱慈红着脸站了起来对刘凌风道。

刘凌风本想问那为什么不升呢,但他看了一眼自己娘亲的脸色,决定将就要出嘴的话憋了回去。

“可惜啊,可惜你父王不受,傲天啊,你爹实在是个懒人,比朕都懒。”朱慈叹了口气重又坐回座位上。

“皇上,你喝多了。”陈皇后起身给朱慈倒了一杯茶水劝诫道。

“朕没喝多,快满上,今夜是除夕,朕今天下午刚从英烈碑祭拜回来,等明年和坪长大了,朕就要带着他一起去。”朱慈心有戚戚,指着酒杯道。

守边的将士们太苦了,那段日子虽然短暂,但朱慈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那份儿苦。

将士出征每天要赶将近一百里的路,晚上都是搭帐篷随便睡在荒郊野岭,打仗时更是没有人清楚能不能活过一场战争。

很有可能今夜还在帐篷里吹牛逼,明天就战死沙场,甚至连个全尸都留不了。

他现在也突然明白为什么刘卿总是对他说,皇帝应该去军营看看,最好能参与一场战争。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战争、战争的代价是什么,以及将士们的真实情况。

皇帝也应该出去看看自己的平民,好了解什么叫民生多艰,皇帝也应该去看看海洋、去看看海洋外的文明,而不是窝在深宫高墙之乎者也。

好在是他还年轻,朱慈突然笑了笑又喝了一杯。

“嫂子,你勿要多虑,朕与刘兄乃是患难之交,刘兄与先帝也曾精诚合作、情同……父子。”朱慈微笑着对孙秀秀道。

当年大明最危急的时候,是刘鸿渐挺身而出帮助先帝力挽狂澜,这一切朱慈看在眼里。

“父皇临终前曾有告诫,朕自问并非凉薄之人,只要有朕在,没人能动得了刘卿,这是朕的承诺!”

他知道孙秀秀在害怕什么,虽然在他看来根本不是个事儿,可该说的必须说。

“谢皇上大恩,但我相信,待大明真的太平了,我夫君定然不会留恋权位的。”孙秀秀很感激朱慈,但同时也对自己夫君有些强烈的信任。

“那可不行,嫂嫂回去得帮朕好好劝劝她,即便是太平了也不能离开朕啊,否则那般大的疆土,朕岂不是要忙死了?”

朱慈一听就坐不住了,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五年前了,待拿下罗刹国大明的疆土几乎是要翻一番,如果再加上新收的朝鲜、新疆和台湾,还有谋求了许久的东瀛。

朱慈顺口就能说出刘鸿渐曾经给他描绘的蓝图,什么北美的金、南美的银,澳洲的袋鼠、印加的橡胶,这些他都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呢!~嘶不敢想啊。

虽然觉得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毕竟是习惯了有人在一旁监督,如果刘鸿渐以后真的功成身退,朱慈心里还是很难接受。

对此孙秀秀只是微笑没有作答。

京城里一片祥和,除夕的深夜京城静悄悄的下了一场大雪,大雪兆丰年,成立的百姓都说明年庄稼肯定又会是个好收成。

而没有人会想到远在数千里之外,大明的十万大军仍旧在严寒中浴血奋战。

没有人会想到在他们的太平背后,有军人在为他们遮风挡雨,而军人则唯愿给祖国以安宁,自己去背负寻常人不愿背负的重担。

哦,确切的讲应该是八万。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