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日本战国走一遭 > 40.信州农民甲东国

日本战国走一遭 40.信州农民甲东国

作者:秽多非人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3:44 来源:笔趣阁

你要说人这个东西吧,主观能动性确实一般都很差。可是这个老天爷一逼迫,你就会发现,天呐!战国时代的农民简直666啊。

因为至今还是下霜而不下雪,很多没有沟渠和河川的今年就全部直接被弃耕了。种了也白搭,没有水,种啥都没用。

然后已经种上麦的田地里,全都都是在寒风里瑟瑟发抖但是手挽手并排踏苗的农民。他们做的事情我们国家北方农民也做,知道人的应该很多。

小麦大麦种进地里,下雪前天气还不算太冷。麦苗都抽发出来了,但是为了保证明年麦子能茁壮成长,让他在开春前根系更加发达。农民们会把长出来的麦苗全部踩断踩折,让麦苗都死球不消耗养分。

然后明年开春,根系发达的麦子才能长得更好,发育的更快,这就是所谓的“春前踩麦”。我国河北地区有的农民甚至开着摩托拉着石碾子,直接在地里碾一遍,很是有科学道理的。

其次是在无法耕作的缺水的上,信浓的农民们可能科学文化水平几乎为零,但是他们居然大多知道“寒霜破土法”!

日本的东国地区拥有水利条件和地形条件最好的关东大平原,为什么到了战国时代农业开发程度还是低于西国呢?

百度喂鸡和起点大作家、逼乎大v们张口闭口就是河流泛滥成灾,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全,战乱频繁,没有一个统一政权进行完整的规划治理。

这种东西都是嘴皮子碰一碰,脑门一拍,张口就来的东西。请大家务必当笑话看就好了,不用去理会。

除开水利设施这个大问题之外,关东平原本身不适合耕种!没错!不能种地!

包含信浓、甲斐等国在内的大范围关东地区,属于地理环境上的关东红土层!现在去关东平原上,随便找块平地往地下挖一米多就会碰上黏度极高的红壤。

这种红壤不仅泥土十分团结,而且酸碱度测试中酸度偏高。与正常农作物所需的弱碱性土壤有极大不同,大部分农作物根本无法在红壤上种植存活,即使存活下来,也由于土壤的黏度太高而根本无法扩展根系,最后全部扑街。

在《尚书禹贡》也提到扬州地方厥田惟下下,就是因为如今的太湖平原,长江下游地区的土地在古代也是酸度较高的黏性土壤。根本无法耕种,难以农业生产。

我国的江南持续开发到唐代,才开始进入扬一益二的时代。此刻距离河姆渡文化等先民活动时间已经超过了六千年!什么概念!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改造持续了六千年,才成功使得当地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

日本的农业技术本就薄弱,他们能有这么长的农业耕作时间改造吗?当然没有!

所以为什么到德川家康入国,关东还是那副死腔样子。被天下人都普遍认为是穷乡僻壤,明明平原广阔,却由于开发不足,土地不能耕种。

再回到信浓,写手本人就此推定,家康在信浓学习过“寒霜破土法”!

在秋末冬初下霜的时间里,翻地,起码掘出离地三十至四十厘米的泥土。这些不适宜耕作,已经黏结在一起的土块,在白天太阳日照的情况下被水汽侵入,气态的水渗透进土块的各个角落。

等入了夜,气温降低,水汽凝固成固态的冰。由于凝固成的冰的体积较大,在自然的力量下,黏结在一起的土块中间就产生了无数的细小的冰粒,土块就不再黏结在一起了。

等第二天太阳一晒,冰融化,已经被冰块弄的支离破碎的土就四分五裂。一下子就从令人无处下手的黏土变成了松散可耕作的泥土,自然的伟力实在无穷。

只要把这个过程持续上两个月,这块地,地表上三四十厘米的土壤就变成了能够耕种的松散泥土。

但还不够,土壤的酸性如何缓解呢?

信浓的农民那真的是机智,你根本难以想象。

各村各庄的地头会在秋末组织人手挖一个半米深,五米长宽的正方形大坑。然后在四周钉木桩,不用太高,半米左右的木桩即可。

再使用稻草密密厚厚的扎成稻草墙,把坑给围起来,形成一个人工的发酵池。

然后收集漫山遍野的枯树叶,把坑给填满。再铡稻草,把稻草铡碎均匀的抛洒进去。继续添加一定数量的稻草灰和米糠,最后是人畜的粪尿。【注1】

人畜粪尿这个东西尤其重要,信浓虽然不是村村养马养牛,但是大牲畜的粪尿还是比较好寻摸到的。这就是当地堆肥事业大发展的有利先机,别的地方还就不行。

这样已经把坑堆的满满的,先晒他三天!晒的你恶臭飘香之后,找几个鼻子不灵敏或者不怕臭的勇士,进去翻,一米来深的一堆肥啊,农民们身高才一米三一米四啊。

让这几位勇士在坑里连续给他翻上三四天,所有东西都均匀的搅合在一起之后。用稻草继续扎一个巨大的草盖,把这一大堆肥给捂起来。就这么让他在还算封闭的环境内发酵三到四个月,来年开春以后就变成了《信长之野望》里的秘技草肥(绿肥)。

反正这玩意来年揭盖拿来用的时候,能够把你臭的死去活来,沾在身上的腐烂恶臭洗三天澡都洗不掉。

但是这种肥它好啊,施在破土之后的黏土地里,就能把偏酸的土地酸碱中和至弱碱性。

泥土颜色也会从红色变为黑色,变成适宜耕种,肥力强劲的好地。

如果这个过程反复来上三四遍,中间几年都不种植农作物。这块地就能彻底苏醒,变成熟地。最后再拿去种几茬大豆,聚集土壤中的养分,那这个地只要能接上水,那就是一等一的肥田了。

现在大家能明白武田信玄为毛认为信浓是他的王霸之资了吧,为什么德川家康统治过信浓以后就知道怎么改造关东平原的土地了吧。

这之后关八州的农业在土壤改造和水利整备双管齐下之后迎来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富饶的关东大平原。

但是正当小平太以为信浓的农民们已经超棒,掌握了这么好的农业技术的时候。

小平太又看到农民们喊着号子,扛着铲子,挑着鹅卵石上山去了。

【注1】:信浓能发展出这种堆肥法,确实和当地繁荣的牛马等大牲畜的饲养和培育有巨大的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