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日本战国走一遭 > 20.请来牵家曳屋众

日本战国走一遭 20.请来牵家曳屋众

作者:秽多非人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3:44 来源:笔趣阁

问一个很朴素的问题,宅基地贵还是房屋贵?

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现代,那肯定是宅基地贵啊,一百平的地可以往上叠三四十层,那价钱高的你无法想象啊。

可在古代呢?城下武士的宅基地都是大名领主送的,不要钱,按级别分,很有点普世大公平的意思在里面。

相对于不要钱的宅基地,自然是花大价钱造起来的武士宅比较贵咯。如果用点好木头,分分钟上百贯,还不能弄大屋子。

纲良叔父这间屋子连花园带宅邸,总有一千来坪,房子不算太大,搁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单层二百多三百平米不到。反而是花园、马棚、仓库占据了不小的地方。

尤其是那个花园,池塘就有一百来平,很气派,种的观赏型矮松和苗木也不少。武士宅不兴那种很骚包的枯山水,那是需要有“文化”、有“意境”的“高雅”人士才玩的开。

如果把纲良叔父的屋子扒了,花花草草确实不值什么钱,可是那栋房子起码花了几百贯,那是真的不舍得,不仅不舍得,搁现代那都能算国宝。毕竟纲良叔父的屋顶椽子都是用的佐渡红松,如今已经是国家保护树种了。

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曳屋!

什么是曳屋?望文生义,拖着屋子走。

这行当在现代也算不多见的东西吧,主要见于古建筑的迁移保护,很少有普通人的房屋会用到这种办法。毕竟不值当!

砖头才多少钱,雇一个搬迁团队过来,够在农村起三栋小洋楼了。

可是在古代不一样啊,纲良叔父的房子要是拆了,那真的浪费。虽然是木制的,但是好好维护,住上二三百年没任何问题的。

……

“派人去滨松请助左卫门,请他帮忙。”小平太要找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不多见的曳屋众。

以小平太的认知,在三代将军家光时,江户就有明确的曳屋众存在。同时零星的记录也有室町幕府时期就存在的说法,并不是什么太过罕见的事物。

其诞生的土壤自然就是类似于京都、、江户这种人口超过十万,乃至超过一百万的大都市。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能体会到大城市的寸土寸金,而古代的城市规划又不能说是尽善尽美。或者说即使规划的很好,但具体到单栋建筑的时候就不太规范了。

加上日式的房屋不是平地起屋,而是架空式的建立在柱石和木构架之上的,更加方便了房屋的移动。

于是在无可避免,要移动房屋腾出空地时,曳屋众便出现了。

此时江户还小,应该还不太容易找到曳屋众,但却是完全没问题可以找到的。何况如今手工业者这类人的工资很低,雇来山内都花不了几个钱。实在是搬家必备的最好帮手。

去滨松请助左卫门的人同时也把纲良叔父请了回来,毕竟要搬他的家。

“曳屋?”纲良叔父也愣了,长这么大也是头一回碰上。

“是啊,毕竟左右两边的空地都不够大,不然我也不会用这个法子。”小平太很诚恳。

“济事吗?这屋子还是御滨松殿下赐的。”纲良叔父摇头晃脑的看着面前在测量的曳屋众。

曳屋众被小平太以总工程三十贯文的价钱从町雇来,人家听说信浓有个愿意出黄金三十两曳屋的冤大头,恨不得全家老少都出动过来。

曳屋众的等级和时下的木工也大致相同,最顶级的就是可以独立接活,包揽丛设计到构建所有活计的大工。下面还有诸如杂工、小僧等等一系列层级。

而且每个大工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们测量有的人是用步子,有的人是用手臂,有的人是用木棍,有的人是用折尺。

由于小平太出钱够多,町曳屋众一半的大工都在这里,加上他们的手下,林林总总不下五十人,每天管他们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人家有真本事,不管是用脚、用手、用棍、还是用尺的,所有人得出的数据相差不超过三厘米,令人赞叹。

在测量完屋子大小以后,他们水平平移数十米,按照测量的数据开始具体设置房屋的底层柱石。

而纲良叔父家则鸡飞狗跳,把所有的东西全部腾空,包括家具和锅碗瓢盆。甚至铺设的榻榻米和地板都全部掀掉,让房屋底层的具体布局显露出来。

而曳屋众大工就会用木板进入屋内把每一个支点都详细画下,杂工们则上屋顶掀瓦片,把瓦片全部搬下来,减轻房屋的重量。

然后曳屋众分成两拨,一拨人去新地基上完全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地基。另一拨人则开始曳屋的实际准备工作。

将房屋底层架空的砖墙或者木栏破坏,破坏的同时开始往里面填塞枕木,架住所有主要的屋梁和部件,最后取走柱石。

这样实际上整个屋子就彻底悬空,完成了第一步的操作。

然后通过在枕木中不断四面同时增添楔木的方式,逐步抬高房屋,最后抬高到房屋下足够塞一根巨大原木的高度。

这还没完,还要把林立的房屋地板下木支架给锯掉。保证房屋地板下没有任何阻碍原木滚动的障碍物,方便拖拽。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你把房屋主体木柱的底部给锯掉了,以后房屋即使立起来,柱子也是两段的,那不就是把房子浮在地板上吗?

不要急,这个以后有办法解决。

这时候曳屋才算正式开始,包括杂工小僧以及临时雇佣的力夫上百人,把捆扎在房屋梁柱上的绳索捆在肩膀上,前面的人拉。另一部分人在后面用木棍撬着原木推动屋子动。

即使只是人力,几十米的距离也不过只要两三天而已。

这样整个房屋就迁移到了重新建造的的柱石地基上,仍旧是用枕木架高,把与梁柱不能完全吻合的柱石稍做调整,坐到完美契合之后,才能开始安放。

那已经削平地板下所有木柱的房屋怎么安放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