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法师乔安 > 第49章 温斯洛普计划

法师乔安 第49章 温斯洛普计划

作者:程剑心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48:19 来源:笔趣阁

巴林顿勋爵提出的平叛方案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惜并未获得议会多数支持,在内阁和国王那里也受到了冷遇。

包括乔治三世本人在内,斐真的执政者们普遍对平息殖民地叛乱怀有乐观的期待,认为快速扑灭叛乱的唯一方式就是组织一支庞大的陆军力量,对叛军主力予以雷霆般迅猛的打击!

斐真本土的贵族绅士们根本看不起殖民地的泥腿子,叛军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被打垮一次,这群暴民就会偃旗息鼓,各回各家,战争也就结束了。

相形之下,巴林顿勋爵提出的“海上封锁”方案就未免太小题大做了。

派遣舰队远渡重洋,封锁新大陆海岸线上的重要港口,其实远比派遣陆军出征更加劳民伤财,即便斐真凭借强大的国力可以支撑长期封锁,也要担心因此带来的国际影响。

禁止殖民地与斐真本土乃至瓦雷斯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天底下简直没有比这更得罪人的政策了!

约顿海姆和米德加德出口的魔晶矿石,亚尔夫海姆出口的谷物和棉花,这可都是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的“压舱石”,牵一发而动全身!

几乎所有工业国家都不同程度的依赖新大陆进口的廉价高品位矿石和棉花等原材料,一旦切断这条贸易渠道,很多国家的无数座工厂就要歇业停工,破产倒闭,致使数以万计的工人失业,沦为导致社会动荡的隐患。

斐真本土是一个土地贫瘠且人口众多的岛国,严重依赖新大陆进口的廉价谷物平衡粮价。

除了寇拉斯帝国,瓦雷斯世界的其它工业强国也都需要从新大陆进口大宗谷物,否则粮价就能飙升到天上去,城市中的底层民众吃不饱肚子,不造反才怪!

斐真海军舰队封锁新大陆贸易口岸,必将激起公愤,致使斐真成为瓦雷斯各国共同的敌人,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以上因素,无论巴林顿勋爵的方案看起来多好,在现实中都不具可行性,受到冷遇也就不意外了。

经过议会讨论,派遣陆军越洋平叛的作战方案最终胜出,并且获得乔治国王的首肯。

1626年6月初,来自斐真本土的两个陆军师乘坐运兵船,在军舰护航下顺利抵达新阿瓦隆港,驻扎在约顿海姆的总兵力由此上升到了三万人,与城外的叛军兵力旗鼓相当。

随同援军来到殖民地的还有三位斐真将军,他们将承担起辅佐温斯洛普总督镇压叛乱的使命。

这三位将军都是战绩卓著、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

第一位是海军中将威廉·豪,奉命担任殖民地海军舰队指挥官。

第二位是陆军少将约翰尼·柏戈因,此人出身名门,多才多艺,在社交场上和部队里都很受欢迎。

第三位是陆军少将亨利·克林顿。相比两位同僚,克林顿更符合大众对职业军官的一般印象——喜怒不形于色,在战场上以残酷无情著称,因此博得了“冷血动物”的绰号。

温斯洛普伯爵在总督府设宴款待三位将军,饭后在客厅展开地图,与他们一起研究如何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

观察地图不难发现,新阿瓦隆坐落在伸向枫叶湾的斯莱德半岛上,只有西南角一条细长的“脖颈”与大陆相连。

如今半岛脖颈已经被三万叛军驻扎的阵地死死扼住,新阿瓦隆与外界的陆路联系完全被切断,只能困守孤城。

当然,形势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糟糕。

叛党既没有海军舰队,也缺少可供用来攻城的重磅大炮,斐真一方的军舰可以畅行无阻地进出枫叶湾,往新阿瓦隆运兵运粮。

从理论上讲,由于源源不断的海上供给,再加上完善的城防设施,新阿瓦隆城不存在被攻陷的风险,就这么跟城外的叛军长久对峙下去,打消耗战,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然而温斯洛普伯爵无法忍受长期处于倍叛党围困的境地,连政令都出不了城,自己还算个什么“总督”呢?

为了打破僵局,温斯洛普总督认为有必要主动出击,夺取一处战略要地。

在新阿瓦隆南方隔水相望的地方,直线距离不到两里,有一座半岛,从高空望下去,半岛轮廓酷似一只伸向海洋的皮靴,“鞋跟”后方的礁岩神似马刺,故而被当地人叫做“马靴半岛”。

马靴半岛北部有一座状似谷仓的山丘,海拔高约500码,站在坡度平缓的山丘顶部,既能俯视新阿瓦隆全城,也可以俯视城外叛军的阵地。

马靴半岛与新阿瓦隆城所在的斯莱德半岛,如同从一根藤上长出的两片叶子,两座半岛共用一条“脖颈”,恰恰就是叛军重兵把守的阵地。

温斯洛普总督认为,如果己方部队在新阿瓦隆港口上船,在海军舰队的炮火掩护下,最多花上半天功夫就能在马靴半岛北部的浅滩地带顺利登岸,继而占领谷仓山高地,就可以凭借有利地形对叛军阵地构成火力压制。

当时机成熟,斐真主力部队亦可配合运送到马靴半岛上的部队,对叛军阵地发起钳形夹击,将之一举歼灭,而后乘胜追击,占领叛军设在伊达利尔镇的大本营,这场平叛战争也就迎来尾声了。

温斯洛普伯爵向远道而来的三位将军阐述的全盘作战方案,称得上谋略得当,唯一的美中不足之处就是保密措施没有做到家。

第二天上午,这份作战方案才传达到斐真部队的尉级军官,一份完全相同的副本就已经摆在城外叛军临时总司令拉瓦尔将军的办公桌上。

……

·史料:巴林顿方案的另一种解读(《美国独立战争简史》【英】斯蒂芬·康威)

乔治三世国王和他的大臣们已经开始组织一支很大的增援部队,准备于来年部署到殖民地去。这支部队将与从波士顿撤出的英**队联合起来,剿灭叛乱。

负责陆军事务的陆军大臣巴林顿勋爵对于是否能够及时组织起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表示怀疑,他更倾向于通过海军封锁美国海岸线来迫使美国人屈服。

然而,国王固执地认为,快速扑灭叛乱的唯一方式就是组织一支庞大的陆军力量;而有效的海上封锁,即便这种封锁是可以做得到的,也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让殖民地屈服。

而且,海上封锁还可能会刺激法国,法国可能担心,英国在大西洋上部署这么多的战船会对法国人在加勒比地区的领地构成威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