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倾南北 > 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内

权倾南北 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内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9:23 来源:笔趣阁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关中之战的起因,就是白袍和羽林骑联手掀起来的长安之乱,这让大家在充分的感受到了白袍威力的同时,自然下意识的想要和这些来无影去无踪、隐藏在黑暗之中的家伙们保持距离。

这也导致现在陈禹一个人站在那里,身影怎么看都有些孤单。

但是他和那些单纯的陛下手下走狗不一样,白袍也从不把矛头对准自己人,所以站在这里陈禹问心无愧。

听到陛下的问题,他径直开口:“启禀陛下,得赖于之前我们向北方疏散关中的人手,白袍已经在银州和延州之中埋伏下了至少三十人的暗子,另外我们收买的眼线也已经成网,可以确保消息的完整准确。”

李荩忱微微颔首,混乱自然也就成为了探子们最好的掩护,之前宇文盛和梁睿跑到北面,在担心眼前的局势情况下,自然也无心在乎城中的情况,甚至他们能够约束自己的军队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更遑论确保城中的安稳,这自然也给了白袍太多可乘之机。

尤其是一些家在关中或者已经对宇文盛等人能够再开创一片天地根本不抱希望的将领、官员们,也都暗地里和大汉联络,想要在汉军北上的时候充当内应,以换来汉军的不杀乃至于重用。

就是因为现在局势的混乱,白袍很容易就获得情报,甚至已经能够确定杨坚是真是假。

“具体应该如何作战,爱卿直接去和车骑将军商量吧。”李荩忱斟酌说道,他并不在前线,自然不好直接发号施令,李荩忱也并没有打算做“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的某些皇帝。

“诺!”陈禹急忙说道。

白袍是直接听命于李荩忱的,因此之前白袍大多数的行动实际上也都是李荩忱在后面下决断,现在李荩忱无疑也等于开始一点点放权了,不过这种权利显然也是白袍的自主行动权,而不是其余的任何人能够掌控白袍的权利。

是白袍去和裴子烈商量,而不是裴子烈去指挥白袍,双方依旧是作为两个独立的单位相互合作罢了,同之前羽林骑和白袍的合作自然也是一个意思。

白袍是暗影,甚至对外声称根本就不是真实存在的,李荩忱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禁脔落入任何人的手中,而就算是和李荩忱关系最亲近的萧世廉和裴子烈,也不会傻乎乎的去谋取白袍的控制权。

至少从现在看来,白袍的存在是有利的,李荩忱需要有一支力量不但能够让他掌握敌人的风吹草动,也能够对自己人形成震慑。而大汉的文武官员们自然也需要有一支只效忠于陛下而不是受命于其余任何人、尤其是自己的政敌的力量,在自己蒙受冤屈的时候能够证明自己的清白。

“户部咬牙坚持一下,朕已经给户部上交的奏章给了批复,现在大汉上下想办法开源节流,必须要把这个难关度过去。”李荩忱沉声说道。

陈叔慎当然也清楚朝廷现在面临的难处,且不说户部,太尉府、工部、商部哪一个不是在连轴转?

不说别的,刑部侍郎袁承家,也是南陈右仆射袁宪的长子,原本以为自己作为刑部侍郎应该是北上的六部官员之中最轻松的一个,却没有想到长安城中监狱里因为来回的政治斗争和骚乱,囚犯早就已经人满为患,而且还有大批的杨坚随从等着他去判决、有至少十多个宅邸等着他去主持查抄,现在顶着黑眼圈忙得团团转,在刑部衙门里几乎都看不到他的影子,不知道又到哪里去主持工作了。

而其余的部门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家也不过都是仗着自己年轻,在咬牙坚持罢了。

毕竟陛下还经常出宫转一转,四处奔波呢,大家自然也不能落后。

这一次随同李荩忱北上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或许缺少一些经验,但是干劲总是十足。

“臣等为陛下效劳,万死不辞。”陈叔慎等人齐声说道。

李荩忱呼了一口气,霍然起身:“今年之内,平定银州!”

“臣遵旨!”众臣一起拱手应命。

他们知道,今年之内,不是期望,而是底线!

大汉这个战争机器,还没有散去上一次发动之后的余热,就再一次轰隆隆的运转。

战争还没有开始,但是原本就枕戈待旦的大军已经进入了备战状态,几乎就在李荩忱命令下达的两三个时辰之后,萧世廉就率军开出了灞上大营,在鸿门下寨,兵锋直指弘农。

太尉府对于可能出现的战况都做好了备案,而萧世廉这一路兵马不管是为了牵制尉迟迥还是要真的进攻华阴,都要向前进的,所以萧世廉在受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采取了行动。

而太尉府显然也展示了他们的存在重要性,毕竟正是因为他们的未雨绸缪,汉军的行动才能这么快。

在之前无论是谁行军打仗,都没有想过要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战事做好应对各种各样可能的备案,而现在太尉府的这些年轻人显然就填补了这个空缺,他们并没有制定详细的战术部署,而是给所有的主将一个准确的战略目标和可供参考的战略安排,不管将领们是不是按照这个去做,至少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时间的消耗。

毕竟以从前的模式,朝廷决定开战之后,还要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群臣拿出来主意之后还要交给陛下审批,之后再落实到下面,各级将领实际上也要对作战进行安排布置,甚至在这之中很有可能还会出现对朝廷战略意图的错误理解,弄巧成拙。

而太尉府的存在显然就避免了这种可能。

李荩忱带给这个时代的,更多的实际上还是类似于后世额行政管理模式,毕竟他也不是神仙,手中也没有百宝箱,不可能什么都改变,他能做的也就只有先把整个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当有一个高效率的中央和地方组织在运转的时候,自然也就能够处理更多的事情,而相对应的,民间的效率也会跟着上去。

以大汉百姓的勤劳,只要办事的效率上去,自然也就能够创造出来更多的奇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