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倾南北 > 第一六三六章 战争的前奏

权倾南北 第一六三六章 战争的前奏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9:23 来源:笔趣阁

“宇文宪现在急于整顿内政,所以只要他的注意力从边境再转移到朝堂上,当北周不乱自乱的时候,就是我们进攻的时候。”李荩忱微微眯眼。

时间应该快到了,宇文宪不可能等太久,一旦察觉到大汉现在还不打算进攻,他肯定就要着手整顿朝堂,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尽快的让朝堂上的声音达成一致,否则到时候大战爆发,恐怕自己的朝堂上肯定就会先分裂。

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怀疑宇文宪的这些小动作是为了称帝,因为在确定了大汉不会在短时间内发动进攻之后,宇文宪收拢人心的最后手段自然就是给人希望,从龙的希望。

不管宇文宪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会选择称帝。

而李荩忱要做的,自然就是半渡而击,在宇文宪为收拢人心而称帝前后,发动对北周的致命一击。

那个时候北周国内或是还存在着反对宇文宪的力量,或是宇文宪还没有来得及给那些从自己的称帝过程中收到好处的人足够的利益,正是真正薄弱的时候。

而且一旦宇文宪称帝,天不容二主,大汉更是有讨伐的资本。

在座的几个人神情都是振奋。

南北一统,三百年的乱世,终于要在自己的手中结束了,而且自己注定还是胜利者。

“既然刘休征有所怀疑,那我们就让他以及宇文宪的那些耳目们怀疑的更加彻底一些,”李荩忱紧接着说道,“他们所在乎的,不过是朝堂上和世家之间的矛盾,既然他们有这个矛盾,那我们也不妨制造一些类似的矛盾假象,另外各个地方的基建上也可以制造一些地方上百姓和官府之间的矛盾。”

这些并不需要真的做什么,大汉现在已经有了报纸,只需要在报纸上把一些事情添油加醋的描写一下,就足够以假乱真了,毕竟刘休征不可能屁颠屁颠的跑过去核查对错,而北周在南方也没有类似于大汉白袍那样的组织,当然也不可能真的派那么多人去看看。

更何况现在大汉报纸的可信度还是公认的。

顿了一下,李荩忱紧接着说道:“另外趁此机会,朕也打算整顿一下吏治,大汉立国不久,但是不少官员都是留用的之前官吏,历经数代根深蒂固,很多早就已经和地方上沆瀣一气,也是到了整治一下的时候。”

大汉开国之后,因为几乎是全盘继承了南陈的家业,所以尤其是很多南方官员都保留原任,这自然就滋生了**,只不过长期以来大汉都忙于对付外敌,对于内部的这些至少现在还不至于伤害到整个国家稳定的蛀虫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随着御史台现在已经开始调查工作,也是时候捉虫子了。

毕竟一旦大汉对北方开战,很有可能反过来被这些身体内的虫子给拖后腿,朝廷发下来的征收粮食和税务的命令,一旦被他们翻倍利用,成为剥削百姓的利刃,那么朝廷事倍功半不说,还会极大地增加百姓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官逼民反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趁着这几个月,御史台也可以抓紧把一些重要州县的贪官污吏清理一下,不仅仅是为了收拢民心、还百姓一份青天,更是让大汉后续的北上能够有稳定的后方保障。

李荩忱可不想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群臣轰然应诺。

大家在朝堂上忙的晕头转向,下面的这些好吃懒做的蛀虫,也是时候清扫一波了。而大汉这么大规模的整顿吏治,也更能够让刘休征认为大汉现在的注意力在国内,殊不知李荩忱这只是为了将自己手中的刀,磨得更加锋利。

李荩忱默默看向前方,殿门洞开,外面的天阴沉沉的。

虽然还没有到元日,但是舆论和金融的战争已经爆发。

战争的前奏,无声无息,却同样激烈。

大汉的刀,越磨越锋利。

大汉新元四年二月末。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两个月,即将入春。

南北双方针对之前华阴城外斥候流血冲突事件迟迟没有拿出来一个准确的和解方案,建康府和邺城之间的信使往来如飞,却总是仿佛达成了默契一样扯皮不断,借着元日等等假期,这件事越拖越久了。

不约而同的,大汉和北周都收束了兵马。

“华阴那边真的是很安静啊。”

站在潼关城墙上,尉迟迥喃喃说道。

潼关城下,北周的军营和远处华阴城外大汉的军营相互对立着,双方都没有什么大动静,就像是两个巨兽匍匐在原野上,正在打磨自己的獠牙、静静等待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口。

自从双方出现上次的摩擦之后,尉迟迥自然不敢怠慢,一直亲自坐镇潼关前线,可是似乎大汉那边倒是一天比一天平静下来了,这自然让尉迟迥很是诧异。

这不像是大汉一向的行事风格啊。

李荩忱本来就是个喜欢抓住机会就死抓着不放的主儿,更不要说对面的萧世廉,从来就是得理不饶人,尉迟迥还以为他们怎么都会气势汹汹的来战一场,不管胜负,打总归是要打的。

可是大汉却硬生生的压下去了这股气,这说明什么?

不是大汉的内部存在矛盾,让他们根本不敢贸然动兵,就是大汉正在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能够抓住北周更大的破绽之后争取一击致命的机会。

尉迟迥是个标准的军人,不是个政治家,对于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他实在是弄不清楚,也并不打算弄清楚,他只想着眼于眼前的战事上,弄明白这场战斗到底会不会爆发,又会什么时候爆发。

所以尉迟迥觉得自己有理由怀疑,大汉正在酝酿一个更大的阴谋,或许说阴谋有些邪恶了一些,不过一场规模浩大的倾国之战,却是很有可能的。

从三国到现在的南北朝割据,华夏的气运已经衰弱到了一定程度,国家积贫积弱不说,百姓更是饱经摧残,无论是南北,国力加起来恐怕都不能触碰到当初西汉或者东汉的零头,因此现在的战争注定不可能是旷日持久的,因为贫弱的国力根本不可能支撑起来一场持续数年甚至一年的战斗,而前线拉锯之地的荒芜,也注定了就地寻找补给不现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