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倾南北 > 第二一五八章 祭坛上的五个牌位

权倾南北 第二一五八章 祭坛上的五个牌位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9:23 来源:笔趣阁

论辨明风向、察言观色,江总这家伙的确是个好手。

既然自己的出场有可能惹来很多老臣的不快,那干脆就只站在幕后。反正让许善心这个立了大功的人出面主持,你们总不能再有什么异议了吧。

李荩忱对着许善心微微颔首,示意可以开始了。

许善心深吸一口气,今日能够站在这里,对于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荣幸。

李荩忱面前的桌案上,摆放着五个牌位,分作两层,上面一层有三个,中间的上面写着“昊天”,代表的正是上天。苍天悠悠,把控着人间的生死悲欢,也把控着无数的宿命使然。

而昊天牌位的两侧,一边是黄帝之位,一边是炎帝之位。

炎黄,这已经是从秦汉一直到今日都得到公认的华夏起源。将黄帝和炎帝的牌位摆在这里,自然是要告慰这两位华夏的开创者们,今日华夏儿女终于历经三百年的血火苦战之后,将蹂躏他们、也蹂躏这一方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土地的胡人,全部驱赶或者消灭,让华夏的旗号重新遍布神州各个角落。

当然这个驱赶和消灭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让所有胡人都消失在华夏的领土上,这也是不现实的。

在李荩忱看来,当胡人已经完全被同化的时候,实际上和把这些胡人民族全部都消灭并没有什么区别了。比如鲜卑人,当他们也开始以华夏子孙自居,当他们已经忘记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之后,当他们不记得祖辈们曾经在草原上信奉的那些神佛之后,他们和华夏还有什么区别呢?

同化,本来就是华夏民族的种族特技之一——假如这个算是“之一”的话,那李荩忱窃以为唯一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恐怕也就只有“种菜”了。

实际上从华夏崛起于黄河流域开始,整个民族强大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和其余的部落、之后再和其余的国家融合的过程,黄帝和炎帝之间也是爆发了战争之后才合二为一的。

现在华夏逐渐彻底把巴人、南蛮还有鲜卑等等族群融入到自己的血脉之中,实际上也是这么一个民族融合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之中原本充满了悲惨和血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了这些族群的加入,华夏的文化也更加的多元化、华夏所能够直接管辖的土地也更加的辽阔,而华夏这个民族,也注定了愈发的强大。顽强而又包容,这或许是这个民族能够数千年经久不息的原因之一。

当初的黄帝和炎帝能够抛弃成见、共同发展,方才有了今日的炎黄子孙,因此李荩忱相信这两位华夏始祖的在天之灵还是很愿意看到华夏在李荩忱的带领下走出这样一步的。

毕竟民族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扩充自己的地盘、增加自己的人口,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客观规律。

这大好的江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拿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牢牢坐稳的。

而在这一排的下面一排,有两个牌位,左为尊,左边的是李成的牌位,李成已经被追谥为元皇帝。

虽然他并不是李荩忱的亲生父亲,但是的确对李荩忱有养育之恩,又有两次救命之恩,自然当之无愧。至于李荩忱可能的亲生父亲杨愔,身为北齐一国之相,其身份毕竟敏感,而且归根到底,他是为了北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而北齐在大汉的宣传之中可也不是什么好货色,到时候一旦又拿出来说杨愔是陛下的父亲、是大汉的先祖,那可就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大汉的先祖会尽心竭力的为鲜卑人服务了。

甚至有可能街巷坊间还会出现各种传闻,直接质疑李荩忱的真实身份,怀疑他会不会是鲜卑人之类的,皆有可能。

为了避免这么多麻烦的产生,直接隐藏这个事实似乎反倒是最好的选择了。

而且弘农杨氏现在已经通过联姻和皇室以及朝堂上的权贵等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本来就不渴求一个得到证实的皇室身份。因为那往往意味着肯定也会有人指摘说弘农杨氏附庸富贵,对于弘农杨氏本身难道就是好事么?

不见得。

实际上作为一个后来人李荩忱很清楚,历史上杨坚作为弘农杨氏不知道流落在民间多少代的寒门旁支——假如这是事实的话——硬生生的要把弘农杨氏变成皇亲国戚,以表明自己出身根正苗红,并且尽可能的拉拢以杨素为代表的弘农杨氏贵族。

可是最后结果呢?

杨坚并不能阻止后人依旧在这件事上嘲笑他的牵强附会,而隋朝的灭亡和杨素之子、名义上的皇亲国戚杨玄感的叛乱也有脱不开的关系,所以杨坚所做的不过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笑柄罢了。

既然没有必要,那李荩忱自然也就不会去做。

毕竟在李荩忱心中,真正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实际上还是李成。

上一次大汉渡过淮水的时候,李荩忱为了主持颍水这边的战事,并没有来得及前往吕梁收敛李成的尸骨,只能在遗憾之中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妹妹。

李怜儿已经在那个山洞之中搜寻到了众人的骨殖,只可惜早就已经不能辨认,而且当初搜剿山林的北周士卒因为同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深恨之,因此不少骨殖都已经遭到了非常明显的破坏。李怜儿也只能把这些骨殖全部收敛起来,运到洛阳。

村寨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那些年北方战乱南下的流民,因此本来就应该葬在北方更加合适。而对于李成等人来说,追随陈庆之完成的洛阳之战,既是华夏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也是他们一生的荣耀和骄傲,所以把这些老兵葬在洛阳城外,他们也不会有遗憾的。

他们的在天之灵,重新看到这一片曾经浴血厮杀并且刻下辉煌之名的土地,不知道会不会感慨万千。

至于元皇帝李成的牌位旁边,则是“大汉英烈”之牌位。

顾名思义,这就是为了祭奠从大汉立国之后时至今日,所有前赴后继战死的将士们。

李荩忱要竖立这个牌位,一开始是有很多人表示反对的。

原因无他,以往历朝历代的祭祀,都是祭祀天地之后再祭祀本王朝的列祖列宗,岂有皇帝祭祀平民之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