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倾南北 > 第二三四三章 猪鼻子插大葱

权倾南北 第二三四三章 猪鼻子插大葱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9:23 来源:笔趣阁

“疼不疼呀?”

“陛下怎么还真用力呀!”

“好了宣华,别哭了,乖啊。”

李荩忱不由得叉腰,迎着杨丽华她们责备的目光,甚是无奈。

在姊姊们的安慰声中,陈宣华哭哭啼啼。

李荩忱哼了一声,因为他明显的看到,在杨丽华她们目光错开的时候,这臭丫头旋即变化表情,对着他做了一个鬼脸。

“猪鼻子插大葱——装象(样)!”李荩忱一挥手,“走啦,你们最好别管她,让她哭!朕这就写封信告诉皇后。”

陈宣华登时打了一个激灵。

天不怕地不怕的她,总概算还是有怕的。

于是在沈婺华她们无奈的注视下,小丫头抹了抹眼泪,飞快的窜上前,一把抱住李荩忱的手臂,蹭啊蹭的:“姊夫,错了嘛!”

李荩忱笑了一声:“这还差不多。”

“姊夫最好了!”陈宣华急忙奉承道。

而沈婺华和徐素她们相视一笑,若是让药房的那些官吏们知道,他们头顶上那位一言九鼎、赏罚果断的老大,在陛下面前是这么一副一点儿形象都不要的样子,也不知道会不会眼珠子都掉出来。

回想起当时经过清江口时的那一番对话,沈婺华更是在心中忍不住感慨一声。

陛下和她们在一起,以求能够用相互之间的爱情、亲情和友情等等人间百味来避免自己被权力侵蚀。而实际上她们又何尝不是在这么做呢?

眼前的陈宣华,和在药房之中主持公务的陈宣华,截然不同。

显然只有在姊妹们面前,尤其是在陛下面前,她才能放下一切的架子,甚至是伪装,露出属于一个年方少艾的女子,本就应该有的快乐和天真。

“沈姊姊?”徐素轻轻唤了她一声。

沈婺华蓦然回过神来,才意识到李荩忱和陈宣华已经一拖一拽走得远了,而徐素和杨丽华留在这里,好奇的看着她,显然一来不想打扰到陛下难得和陈宣华嬉闹两下,二来也不能把沈婺华丢在后面。

“走吧。”沈婺华笑道,瞥了同样若有所思的杨丽华一眼。

在场的诸位之中,要说最有共同语言的,恐怕还是她们两个。

都当过母仪天下的皇后,都有过不堪回首的往事。

现在一切烟消云散,人生已经走在另外一条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路上,也因此有胆量偶尔回头看一看,看一看当时的人情冷暖,看一看当时的艰难无助······

沈婺华在生命中最低落的时候,曾经以为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遇人不淑。

而现在,她认为自己最大的遗憾,或许应该是没有能够在最好的年华里遇到李荩忱。

混了一个姊姊的名号,总归是不可能在一个个抱着陛下撒娇的小妹妹们面前放下架子的,只能羡慕的看着。

杨丽华也应该有类似的感触吧?

曾经,都是可怜人啊。

————————————--

石头山对于陛下的意义很重要。

这个在大汉内部也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李荩忱的授意下,大汉的茶楼、酒楼甚至青楼之中的说书人们,都曾经讲过陛下的发家史。

当然,这背后有内府在掌控一切,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都是后宫妃嫔们和陛下共同敲定的。

皇帝的发家史,并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

甚至只要说的好了,还能够增加陛下的威望,让天下人知道,何等的刀山火海,他们的皇帝陛下在其中都能如履平地。

尤其是李荩忱的发家史中也不都是打打杀杀,还有和前陈乐昌公主、当今皇后之间的那些爱恨情仇,还有和淑妃娘娘之间的那些相守相望等等,另外再加上陛下和宇文宪这两个似乎是宿命之中的敌人之间的“相爱相杀”等等。

这些掺杂在其中,若是再点缀以萧世廉和长公主之间等等的爱情故事,自然足以让听者听得如痴如醉。

没办法,皇帝陛下也好,皇后也罢,以及骠骑将军这等朝廷中流砥柱,到底都是此世犹然还活着的人,而且还是手中掌握着大权的人。任何人自然都不敢随意编排,不然就算不至于掉脑袋,也得小心这辈子都得朝廷管饭了。

所以久而久之,李荩忱的形象都已经有些单一和刻板化,乐昌她们也差不多。

通过讲述陛下的这些故事,可以让百姓们意识到,他们的皇帝陛下,是一个何等有情有义又足智多谋的好男儿。

而且陛下允许说这些故事,本身就是陛下胸襟宽阔的体现。

殊不知这些故事多数都经过了内府、礼部还有书院齐心协力、绞尽脑汁的完善,尽可能的让陛下的形象十全十美。

最后还是李荩忱在翻阅终稿的时候表示,有一点儿小瑕疵无妨,朕又不是为了塑造自己“高大全”的形象,也不是为了把自己神化,只是想要让天下人知道,陛下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一步又一步,或是自己能力出众、或是有上苍庇护,才走到今天的一个人罢了。

而李荩忱深层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而是意欲通过这些故事,传递出来一些想法,包括家国情怀,包括道德情义等等。

李荩忱想要告诉天下的是,国家、朝廷、民族,这些听上去很宏大的概念,和他们的距离并不这远,甚至息息相关。正是陛下带着无数和他们一样的人一点点拼杀下来的,是无数英烈的鲜血换来的,而不是凭空就出现的。

大汉旗帜下的每一个人,当自称“汉人”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捆绑在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一些什么。

而背弃这个国家和民族,永远都会被捆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李荩忱的发家史中,吕梁山里的种种基本上都被遮掩住了。陛下初出茅庐、扬名立万的开始,就是在这石头山。

因此重返建康府,陛下在石头山下设宴,群臣都没有反对的理由,当然也没有反对的必要。

而今的石头山,和当年李荩忱参加石头山诗会时候的已经截然不同。

石头山之重要,在于石头山上石头城。

这修建于东吴时期的壁垒,是扼守大江的最重要门户。

晋室南渡之后,东南各朝,自然也以此地作为重要堡垒,防范敌人真的直接渡过大江进攻建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