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倾南北 > 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

权倾南北 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53:00 来源:笔趣阁

现在只要让被打断的汉化重新开始,鲜卑这个民族甚至有可能就会直接湮灭在历史之中。

把一个民族直接融合和抹去,在萧世廉和裴子烈等人看来,显然要比一味的杀戮和划分等级以引起歧视来得好。

单纯的报复只会导致无穷无尽的血债血偿,导致一代又一代人不得不被笼罩在仇恨和杀戮之中,这显然并不利于一个民族的稳定和平向前发展。而把敌人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又何尝不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消灭了敌人呢?

华夏民族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实际上最擅长的并不是战争,而是融合,将其他民族的子民最终都融合到自己的民族之中,用自己的文化去教化他们,将他们那野蛮和落后的文化消灭掉。

老祖宗常说以德服人,现在站在高位上,萧世廉和裴子烈等人已经更加清楚,以德服人的真正意思在哪里。

以德服人,远远不只是是谁的拳头硬、谁的口号响亮、谁说的话有道理就要听谁的,更多的是用自己的道德礼仪去感化别人,让别人主动地丢下自己的传统和文化,投入到华夏文化温暖的怀抱之中,让别人心服口服并且扭过头来愿意为华夏的存续倾尽所有。

固然鲜卑作为一个民族有可能就此灭亡,但是鲜卑人却能够因此而得到保存,血脉依旧在流淌,只不过是作为华夏大民族的一部分流淌而已。

对于现在的鲜卑人来说,这显然是可以接受甚至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什么祖宗、什么传统,能保住命显然比那些来得重要,更何况鲜卑的汉化实际上已经进行了很多代人,甚至在北魏末年,中原地区的鲜卑人和汉人已经完全难以分别,只不过北方六镇作乱,又再一次给中原地区引入了新鲜的鲜卑血液,才让鲜卑这个概念重新受到重视,并且直接促成了后来北周的去汉化和鲜卑化的逆流。

不然的话,中原地区的鲜卑人早就已经不认为自己是鲜卑人了,凭什么要听你的再去恢复原来的姓名、礼仪甚至语言等等?

即使是这样,中原的鲜卑人也往往并不遵从于北周的这个命令,比如号称陇西李氏后人的现在关中李氏,没错,说的就是以李穆为首的这一大家子,按理说都应该改名,毕竟他们是从草原上来的,什么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本来就是大家听听而已,只不过你家势大,所以不能表示不信罢了。

至于曾经的北魏皇室,也应该从元氏改回拓跋氏才对。

然而元氏依旧是元氏,李氏依旧是李氏。

鲜卑化和去汉化与其说是对鲜卑人施行的,倒不如说是对汉人施行的,以让汉人能够强行融入到鲜卑文化之中,以降低汉人重新崛起之后对鲜卑统治的威胁。

尤其是诸如杨坚这样的汉人高官能臣,朝廷的稳定离不开你,但是又担心你可能会有图谋不轨之心,那怎么办呢,就把你也变成鲜卑人,现在大家都是鲜卑人了,你觉得你的那些汉人属下还会听从你的号令么,而你觉得真正的鲜卑人又会真的拥戴你么?

所以现在鲜卑化被取消,汉化继续进行,对于鲜卑人来说并不是不能接受,甚至是理所当然,自然不会有多少意见。

因此既然陛下、朝廷和这些鲜卑人已经达成了默契,有些事明说与否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至少现在朝廷上下不会真的把鲜卑人怎么样,再过一代人,鲜卑和汉人之间不再有什么区别,什么民族矛盾和仇恨之类的也就烟消云散。

李荩忱并没有注意到萧世廉和陈智深等人的目光,反倒是尉迟贞察觉到了他们怪异的神情,手上动作微微一僵,不过当李荩忱转过身来的时候,她又恢复了正常。

陛下的身影就像是一座山一样,足够为她遮挡住前方的狂风暴雨,因此还有什么好畏惧和紧张的呢?

李荩忱沉声说道:“幽州虽然拿下,而且也切断了周人的甲骑甲胄生产,但是这只是暂时的!”

萧世廉等人都提起精神。

李荩忱径直说道:“海军陆战队和奋武军的人数本来就不占优势,若是宇文宪或者独孤永业执意反扑的话,燕郡能不能守住还要两说,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快从正面发动进攻,迫使宇文宪根本没有办法回师救援!”

“启禀陛下,”萧世廉站出来,“按照太尉府的计划,各军最早将会从明日正午用饭之后发动进攻,现在这个时间,末将认为不应再提前,各军休息、整备方才几日,大战一旦开启之后必然是连日鏖战,将士们需要足够的时间休养。”

顿了一下,萧世廉又补充一句:“另外搭建浮桥之事上午才刚刚做出决定,现在工部仍然在敲定方案,必须得抽出来半天打造相关器械。除了白沟方向外,下游清河和另外淇水方向上,渡河都由水师负责转运,但是为了保证三军之间互为奥援,臣以为另外两路兵马也应该同时在正午发动进攻。”

李荩忱颔首:“那便明日正午,各军开拔。”

众将轰然应诺,一个个都露出激动的神色,这场他们期盼已久的战斗,终于要来临了。

而萧世廉和张须陀分别代表太尉府和军方被留了下来。

“把作战方案再从沙盘上给朕演示一下。”李荩忱沉声说道。

作战之前他必须要尽可能的让自己也心中有数。

这次战斗,李荩忱实际上并没有操心太多。身为皇帝,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现在在这大营之中最不缺的是什么,就是能打仗的人,因此自然轮不到李荩忱来操心这些事,不然的话这些年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太尉府、秘书监等等岂不是都白费了。

真正需要李荩忱操心的,还是财政、农耕等等和后勤保障相关的事务,即使是陈叔慎已经抵达,这些事也都不是那么好处理的。

大汉内部本来就缺少内政方面的人才,而且又是第一次抵达北方,对于北方的风土人情等等更是没有过什么接触,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李荩忱自然不敢放松。

陈叔慎专程从建康府赶到前线,当然并不仅仅是为了传达南方官员已经对陛下迁都洛阳的计划有所妥协的意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