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我要上头条 > 第一千两百三十一章 处理器生产线

次日一早。

苏昱和苏京墨两人,一起去超级工厂。

苏京墨是要去视察超级工厂的进程,而苏昱也有这个意思,便一起去了。

一段时间没来,超级工厂又有了很大的变化。

原本,这里是一片荒地,可在日夜不停的建设之下,建筑群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让这一片荒地,成为现代化建筑群,甚至有了一丝科幻感。

事实上,超级工厂的设计主体,也是往未来工厂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工厂,基本都会像这个超级工厂,这代表的就是未来的工厂,属于创时代的建筑。

毕竟,超级工厂的建筑设计,是由大新闻系统所提供的,整体设计自然是非常超前的。

超级工厂的一期工厂,就是芯片生产基地。

而这个芯片生产基地,现在已经初步投入使用,第一批生产线现在已经投入使用。

今天,更是烛照处理器的第一次正式量产,这也是苏昱和苏京墨会来超级工厂的主要原因。

在今天之前,烛照处理器已经进行过几次生产,但都是属于试产,只是小规模的流片而已,并没有正式大规模量产过。

而今天,就是烛照处理器正式第一次量产的日子,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

其实,烛照处理器的生产流程已经是非常的完善和成熟,已经具备了大批量量产的条件,制造设备也完全没有问题。

只不过,为了谨慎起见,烛照处理器还是经过多次的测验和流片后,才正式确定大批量量产。

不久后,苏昱和苏京墨就来到了芯片生产基地。

其实,烛照处理器的制作流程,跟现在的硅芯片是差不多的,流程都一样,只是烛照处理器的制作流程更加简洁,工艺都被简化,从而降低了生产难度,以及成本。

除此之外,烛照处理器的所有生产流程,都被整合到一条生产线中,而不需要由不同的代工厂来完成。

从原材料提炼到成品,都可以在一条生产线完成,这无疑是极为方便,也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和时间。

当然,这种芯片生产线,占地面积也是非常庞大的,一般的小工厂,也是放不下这么庞大的机器。

但未来科技公司的芯片生产基地,在建设的时候,就是专门按照这种生产线来设计和建筑的话,当然是可以放下完整的生产线。

到了芯片生产基地后,苏昱和苏京墨都换上了特制的工作服,然后才进入生产车间进行生产。

从原材料的提炼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他们都一一参观过去,对于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表现,他们同样也会进行考察。

对于苏昱来说,他最感兴趣的,还是生产晶圆这一块。

晶圆,就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基本材料,也称为基片,属于晶体材料,加上形状是圆形,所以称为晶圆。

而晶圆的原材料,最常见的就是硅,也多数指硅晶圆。

晶圆的原始材料,是从二氧化硅矿石经由电弧炉提炼,盐酸氯化,并经蒸馏后,制成了纯度高达99.999999999%的多晶硅。

而芯片,就是一大片晶圆切成许多芯片而成的,属于芯片的半成品。

在业界中,晶圆被划分为4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等等,指的是晶圆的直径简称,很多12寸晶圆厂、8寸晶圆厂,就是由此而来的。

目前,主流晶圆厂是12英寸,占臻界晶圆厂产能的64%,而预期会持续增长,在未来的几年里,会达到70%以上。

而在实验室里,已经可以拿出18英寸晶圆用的硅晶锭,而业界普遍认为在未来的几年里投入使用。

一是技术问题,二是芯片设备业,很难接受转移。

当年,芯片行业从8英寸转移到12英寸,已经经历了许多困难,直到现在才成为主流,而18英寸必定会经历更多的困难,才有可能实现产业转移。

而短期内,18英寸晶圆厂,是很难真正投入建设和使用。

但这个判断,被未来科技公司打破了。

因为,在这个芯片生产基地里所生产的晶圆,就是18英寸晶圆,并且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良品率高于现在的晶圆厂。

未来科技公司的芯片生产基地,其生产的18英寸晶圆,虽然生产的22nm芯片,但可以切割出的芯片数量,已久是12英寸晶圆的数倍,良品率也远远高于现在的12英寸,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身的18英寸晶圆,面积虽大于12英寸硅晶圆,但生产成本却是低于12英寸硅晶圆,加上可以切割出的芯片数量更多,这分摊下来后的单颗芯片成本,远远低于现在的硅芯片。

可以这样说,这个芯片生产基地的芯片成本,只要实现大批量生产的话,其成本还不到市场主流芯片的一半,甚至连三分之一都不需要。

当苏昱和苏京墨参观到最后的生产环节,也就是最后的封装环节。

而他们到的时候,正是第一批处理器处理器生产完成的时候,一颗颗处理器,就呈现在他们的面前。

这些主体为蓝色的处理器,就是烛照处理器,而只要装入包装盒后,就可以正式进入零售市场进行销售。

到了这一步后,烛照处理器的生产成本,也可以估计出来。

之前的成本估计,都是根据试产来预估的,属于不太准确的数据,而现在,在经过量产后,就可以得出真正准确的生产成本。

处理器的成本和定价,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如果单单计算处理器的硬件成本,那当然就比较容易了,只要把所有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还有设备等损耗计算进去,就可以得到处理器的硬件成本。

但处理器的成本,可不仅仅是硬件成本,还有研发成本。

一颗处理器从研发到量产,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这甚至超过了硬件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处理器的产量越高,研发费用平摊后的单颗成本才会越低,才可以推高利润,而销量低的处理器,注定是收不回研发成本。

所以,一颗处理器的成本和定价,以及利润,还是要看实际产量和销量,才可以得出最准确的成本和利润。

只不过,烛照处理器的研发成本,则是非常低了,主要都是测试成本。

毕竟,烛照处理器设计图,是苏昱提供给未来科技公司,而不需要从头开始研发,自然是不用投入一大笔研发费用,只需要投入资源进行测试就行了。

这一来,分摊到每一颗处理器的成本,就是极低,这也是未来科技公司的最大优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