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我要上头条 > 第三百九十八章 提高产量

重生之我要上头条 第三百九十八章 提高产量

作者:一梦一界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1:25 来源:笔趣阁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一切都很顺利。

《太子妃升职记》的制作进展,非常的迅速,应该是可以在苏昱的预期内上线的。

除此之外,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个人专辑,进展同样是不错的,现在新潮流传媒公司正在全力宣传两张新专辑。

新专辑,还未上线,知名度已经是不低了。

当然,这两张个人专辑的知名度,主要还是因为白晴宁和江弦影本身的人气,以及群星的宣传,新潮流传媒公司在其中的宣传作用,倒没有那么大。

新潮流传媒公司毕竟只是一家小公司而已,体量不大,资源自然是不多的。

所以,就算新潮流传媒公司用上所有的资源,也不可能有太好的宣传效果,这肯定是比不上其他规模更大的经纪公司或唱片公司,其中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好在的是,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人气不低,就算是第一张个人专辑,但支持者依旧是不低,而新潮流传媒公司只要把握住这一点,让两人的人气完全发挥出来,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了,这也就不需要多大的资源。

对于这两张个人专辑,粉丝还是非常期待的。

毕竟,这两张个人专辑除了之前在音易平台发行过的六首歌以外,其余都是新歌,当中还有四首新歌,还是群星的歌,这就是最大的购买理由。

就算没有新歌,单单是之前已经发行过的六首歌,就让粉丝愿意买这两张专辑了。

因为,这六首歌都是只在网上发行过,没有出过实体唱片,没有收录于任何一张音乐专辑里,对于喜欢的歌,粉丝都是希望可以买到唱片来收藏的。

更何况,除了六首歌以外,群星还为白晴宁和江弦影出了四首歌,都是之前没有发行过的新歌。

这样一来,这两张个人专辑的收藏价值就更大了,那想要买到这两张专辑的人,自然就更多了,这就是潜在的购买人群,基本是不会错过这次的专辑。

就算在网络上,也可以听到这些歌,但对于粉丝来说,他们还是会买张专辑来收藏的。

所以,期待两张专辑的人,不单单是苏昱他们,还有众多的粉丝。

从两张个人专辑现在的宣传来看,在发行后,销量应该会很可观,首日销量应该可以达到十万张,最终销量可以超过两百万张,这就是公司对两张专辑的销量预测。

对比江弦歌的《忽然》这张专辑,十万张的首日销量,似乎有些不够看的。

《忽然》的首日销量是六十万张,第二天的日销量,更是提升到120万张,这样一对比的话,十万张的首日销量,的确是有些寒酸了一点。

但别忘了,江弦歌发行《忽然》这张专辑时,已经是有天后之称了,也已经出道几年,基础已经是非常好了,才会有这么好的销量。

而白晴宁和江弦影都是刚刚出道不久,也可以算是新人,这更是她们第一张个人专辑,首日销量有10万张,就算是非常好的成绩,很多歌手都达不到这个销量,更别说是新人,可以达到这种成绩的新人,那是寥寥无几,都是运气和实力双佳的新人,才有这种成绩。

所以,新潮流传媒公司对江弦影和白晴宁的预测销量,已经算是非常高了,并不算是过于低估了。

最重要的是,从新潮流传媒公司成立以来,也是培养过不少歌手,但经由公司发行的专辑,其最好的首日销量应该才十万张而已,最高总销量也只有达到一百万张。

从以往的专辑销量纪录来看,公司对白晴宁和江弦影给出的预测,的确是非常高了。

当然,新潮流传媒公司以往的专辑销量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歌手实力不行,或者是作品不好,另外一方面也是受限于公司的资源,没有更好的资源来宣传,也就很难有很好的销量了。

正因如此,十万张的首日销量,一百万张的最高销量,就是新潮流传媒公司的最好成绩了。

在这种成绩下,很难相信新潮流传媒公司有资源和渠道,可以让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个人专辑,卖出更好的成绩来,如果可以达到两百万张的销量,那就算是破了公司的最高纪录了。

这不算是一种悲观的低估,更多的结合公司的整体实力后,所给出的销量预测。

当然,公司的规模和资源,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一张实体唱片的销量,这是可以肯定的一点,但也不是绝对的,更不代表小公司就不能卖出大火的专辑来。

在歌坛历史里,可是有不少这种销售奇迹,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却是推出一张火爆的专辑,其销量远超想象。

这种例子虽然不多,但也是真实存在的,偶尔也会出出现的。

所以,新潮流传媒公司的规模虽然小,在唱片这一块,也的确是没有太多的渠道和资源,但还是有可能推出大火的专辑来,只是可能性较小而已。

只不过,苏昱却是认为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个人专辑,销量应该是会高于公司的预测。

两张个人专辑的首日销量,他不敢说,但最终销量应该不会是两百万张的,他觉得是可以达到五百万张,应该是不会低于这个数量。

苏昱不单单是这样想的,而且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在公司制作两张个人专辑,准备向工厂下订单的时候,就证明了这一点。

徐静初是准备每张专辑都先下一百万张的订单,如果预售好的话,再追加生产一百万张,这就是她的计划,相对保险一点。

但苏昱却是直接表示定五百万张的订单,而且是每张专辑都生产五百万张,两张专辑就是一千万张了,这比起徐静初的生产计划要高了五倍,风险自然是提高许多。

毕竟,这一千万张唱片卖不出去的话,就会砸在手中,那公司的亏损就非常大了。

如果有八百万张卖不出去的话,就算一张唱片亏十块,那也是八千万了,实际亏损比这还要大,风险自然也非常高了。

不过,苏昱认为这两张个人专辑的销量是可以达到这个数量的,应该是不会卖不出去的。

而唱片的产量越高,成本就会越低,自然是一次性生产五百万张唱片,才可以拿到更低的出厂价,如果只生产一百万张的话,采购成本是高许多的。

最重要的是,苏昱认为一张唱片销量最好的时候,就是刚刚发行的时候。

特别是刚刚上市的前几天,这会是粉丝购买**最高的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段,购买**就会慢慢降低了。

如果在专辑刚刚上市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唱片满足市场需求的话,那过了这段时间后,粉丝很有可能就不会想买了,也就会影响到最终销量。

只有在发行的前几天,就有足够的唱片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才可以保证最终销量会是最高的。

正因如此,苏昱才会要求直接把订单提升到五百万张,两张专辑生产出一千万张来,而不是只生产两百万张,就是希望做足所有的准备。

这样做的风险虽高,但收益也会是最大的。

一旦,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专辑销量,超过预期的话,那给公司带来的回报会是最大的,同时,也可以让两张个人专辑,达到最好的成绩。

而这就是苏昱最想达到的目的,也是他坚持提高订单数量的原因。

风险是高了一点,但他觉得这是值得一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