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银河科技帝国 > 第三百章 再次突破

银河科技帝国 第三百章 再次突破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3:17 来源:笔趣阁

葫芦岛市,东银水务集团总部。

拉夫已经带着谈判队伍到了,现在他们正在参观葫芦岛的海水淡化工厂。

看着蓄水池里面的淡水,不停的进进出出,他不得不承认东唐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是世界第一,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

“张先生,不知道朱总裁什么时候回来?”拉夫转过头向一旁的水务集团副总问道。

“可能6月4号左右吧!确实海水淡化工厂的出售合同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必要等朱总回来。”

拉夫连忙摇摇头:“我想亲自和朱总裁谈一谈,没关系我可以等。”

“那好吧!”

拉夫巴不得朱建国晚一点回来,他知道这一次的谈判十有**是要黄的,自己不过是在拖延时间罢了,就当公费旅游了。

所以拉夫一点都不关心谈判的事情,直接在葫芦岛市游山玩水。

而朱建国此时正在晋省视察中线供水干线的铺设情况,当然没有空理睬土澳的谈判队伍。

中线供水干线,目前已经推进到了吕梁市的文水县附近,事实上中线供水干线基本上和铁路路线重合。

比如现在中线供水干线在吕梁市境内的规划线路,就是沿着铁路线路,差不多是平行铺设过去的。

从晋中市文水县吕梁市柳林县吴堡进入秦省。

“工程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朱建国看着进度表问道。

管道施工公司的中线负责人施海连忙回道:

“主要的问题是地形问题,晋省的地形比较负责,给我们施工带来一些不便,现在我们的线路已经进入了吕梁山脉的范围。”

“多加克服一下,如果有可能可以和铁路建设集团交流。”

“我们和铁路部门一直有联系。”

“对了,黄河大桥方面,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朱建国问道。

毕竟中线供水干线,通过柳林县之后,就是秦省的吴堡,在那里必须经过黄河。

“我们和星球集团讨论过了,打算采用海峡跨海大桥的模式,搭建一条跨河大桥。”施海打开全息手环解释道。

朱建国看着模拟设计模型,满意的点了点头。

尽管中线的铺设速度比起北线慢很多,但是朱建国还是对于目前的施工进度比较满意。

毕竟两条线路的地形不一样,北线都是平坦的荒漠戈壁滩或者草原之类的,这些地形并不复杂,就是气候比较恶劣一点。

而中线需要穿越太行山脉、太原盆地、吕梁山脉、黄河等等,地形复杂了好几倍,另外中线经过的地区人口稠密,征地赔偿问题也比较麻烦。

……

另一边。

东岛花莲附近。

银河科技的一个研究所之中。

袁全博士等人正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看着实验室的测试情况。

随着源源不断的海水通过薄膜,一旁的辐射剂量检测仪上面,其中的辐射剂量正在快速飙升着。

“博士,浓度已经到达临界点了。”

“更换薄膜。”袁全博士立马吩咐道。

研究员连忙按下薄膜切换按键,瞬间过滤池的薄膜迅速切换。

工作人员不敢怠慢,连忙操作着机器人,将一块附着了满满的铀的薄膜取下来。

然后快速的进行化学处理,制作出浓度为70%左右的黄饼。

“薄膜的情况怎样?”袁全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薄膜使用寿命的问题。

原因非常简单,高浓度铀的强辐射会迅速的摧毁薄膜的分子结构。

无论是何种材料制作的薄膜,一旦长时间和强辐射接触,再厉害的薄膜都要变豆腐渣。

“从过滤情况来看,全新的薄膜第一次过滤效率是100%,第二次97%……第八次只剩下37%左右的过滤效果。”研究员说完将报告递给袁全博士。

“暂时只能这样了。”对于辐射照射问题,她暂时也是没有办法解决。

“对了,博士,这是产量报告。”

接过来翻看一下之后,这个实验室工厂的产量,大概是年产量760公斤黄饼(浓度70%)。

这些黄饼生产出来之后,一部分由银河科技储备起来,剩下的一部分则出售给中核集团。

袁全博士离开了实验室,来到一公里外的办公楼里面,这个时候她才脱下防护服,高浓度黄饼的辐射剂量非常大,这些防护服是必须的。

负责研究所管理的副所长张思霖看到袁全回来,给她倒了一壶茶。

“袁博士,今天的实验怎么样?”

喝了一口茶之后,袁全无奈的说道:“薄膜已经成功了,但是使用寿命是一个大问题。”

“还是只能使用十次左右吗?”张思霖知道这些数据。

袁全点了点头:“高浓度黄饼的辐射剂量太高了,会快速破坏薄膜的分子结构,这个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还好啦!至少比起等离子体研究所好一些,他们现在都拿中子照射没辙。”张思霖笑着说道。

他说的事情,袁全当然知道,等离子体研究所尽管已经有了常温超导体,但是中子照射问题却一直毫无突破,鬼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或许核聚变发电,真的是永远距离我们五十年吧!”袁全开玩笑道。

“对了,产量计算出来了吗?”

“出来了。”

“大概多少?”

“使用一百平方米的过滤薄膜,一年可以生产760公斤左右的黄饼,浓度是70%左右。”袁全直接回道。

“这样吗?”张思霖听到这个数据,打开全息手环计算一下成本。

铀过滤薄膜每平方米3700华元,由于辐射剂量的问题,薄膜平均一天更换两次左右,那生产760公斤黄饼的薄膜成本就是100*365*2*3700=2.701亿华元。

平均每公斤大约35万华元,显然这个成本并不划算,毕竟国际黄饼价格大概在每公斤50~300华元之间。

“这个成本太高了,如果用来生产蘑菇,倒是挺划算的,如果用来发电就不划算了。”张思霖无奈的说道。

“慢慢来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袁全当然知道这个成本太高了,作为民用发电那是入不熬出的。

至于为什么做蘑菇,反而比较适合,主要是薄膜可以迅速的生产浓度达到99.999%的黄饼。

而黄饼浓度到了80%以上,提炼成本是每一个百分点来计算的,浓度越高,成本越高。

浓度99.999%的黄饼是要用克来计算的,一克几十万华元。

而采用薄膜法生产的黄饼,每公斤只需要100~120万左右,就可以获得浓度99.999%的黄饼。

所以薄膜法可以取代离心法成为高浓度黄饼的提炼方法,但是在民用发电发明,并不需要高浓度黄饼,这个几十万一公斤的成本反而不合时宜了。

“博士,你将数据给我,我将实验报告上传一下。”张思霖放下茶杯说道。

袁全博士点了点头:“可以,我待会整理给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