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银河科技帝国 > 第九十三章 订单飙涨

银河科技帝国 第九十三章 订单飙涨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1:07 来源:笔趣阁

银河科技旗下的中子星材料公司,大硅片量产消息出来没有三天。

华芯国际便第一个找上门来。

黄永东亲自带着张海军和几个华芯国际的人,在参观着硅片的包装区域。

至于生产区域,非常抱歉!不接待外来人员参观。

不过就算是在包装区域,张海军等人已经可以看出中子星硅片的生产效率,这一年恐怕不止1200片吧?

看着看着他便将疑问说了出来。

“黄总,你们这生产线的年产量不止1200万片吧?”

“差不多吧,因为我们一天就生产十二个小时左右,加上需要检修时间,年产量1200片差不多了。”黄永东笑呵呵的回答。

张海军一听差点郁闷到吐血,你们银河科技是在开玩笑吧?一天开工12小时?别人家的生产线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你们倒好生产半天休息半天。

不过这也暴露出中子星材料公司的年产量极限应该是2400万片左右,这种情况下中子星材料公司应该可以满足华国市场,而且绰绰有余。

在确认过了中子星材料公司的生产量和产品质量之后,张海军便立刻下了一个大单,吃下两百万片中子星硅片。

华芯国际前脚刚走,华虹半导体便到了,接下来国内其他的半导体企业,也接踵而至。

很快中子星材料公司的1200万片硅片产量,便被东唐国内的企业吃下了950万片。

有不少企业甚至还和中子星公司签订了两三年的合同。

一下子中子星公司就营收了95亿华元。

银河科技的半导体布局,这下子就可以实现初步自我造血,不需要银河科技输太多血来养星河集团。

由于华芯国际等公司,有不少是上市公司,所以他们和中子星材料公司的合同,是必须公告的。

围脖的首页,顶置着一条分析帖。

《中子星硅片已经累计获得950万片硅片的订单,营收95亿华元。》

“我靠……”无力吐槽

“东唐国的硅片市场一年就差不多这个数了,银河科技简直是势不可挡。”秦皇汉武

“听说连工艺都和圆晶片不一样,中子星的规格是30厘方晶片,这是要和圆晶片划清界限吗?”硅片何苦为难硅片

“硅片何苦为难硅片,规则是人定的,银河科技有能力打破规则,当然要制定自己的标准,反正我看什么多少英寸就是不顺眼。”不服就干

“虽然银河科技让我的股票亏损了十几万,不过还是祝贺银河科技再接再厉。”选择原谅

“选择原谅,你可以去做空太阳国的信越他们,反正这些天他们的股票跌得惨不忍睹。”有钱任性

“坐等银河科技的芯片。”喵星人

“光刻机之类的是一个大麻烦,我估计外国人不会卖设备给银河科技。”丰满的理想

网上纷纷扰扰,股市跌跌不休,尽管信越、lg化学等硅片五巨头,纷纷发公告或者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减价或者公布正在研发之中的18英寸圆晶片,但是市场依旧是普遍看衰他们。

毕竟减价就是弱者的手段,至于18英寸圆晶片研发进度的公布,这个有什么用?拿来当心理安慰吗?

如果说18英寸圆晶片马上量产,说不定市场会认同,但是研发进度公布,只能让市场的观望者,更加悲观的认为五巨头是在垂死挣扎。

太阳国信越公司的股票价格再一次暴跌,从中子星硅片量产消息出来之后,他们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累计跌了35%。

其他四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一片哀鸿遍野。

台基电的张忠谋看着一份中子星硅片的检测报告,不由的按了按太阳穴。

一旁的总经理蔡义雄也苦笑道:

“张总,这个硅片我们不买不行啊!”

“是啊!如果我们不用,别人也会用的。”张忠谋无奈叹息。

不要小看中子星硅片的高质量和高质量均匀,加上方晶片可以做到不浪费,面积也比12英寸圆晶片大200平方厘米。

往往就是这种细小的差距,让两个企业分出高低。

一块12英寸的圆晶片,可利用率大概在95%左右,而芯片良品率在95%左右,这个良品率与其说是良品率,不如说是成品率。

这95%的成品之中,分三个档次优品、良品、次品,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

优品、良品就是作为cpu使用的,一部分良品和次品一般作为储存芯片使用。

台基电的实验室对于中子星硅片进行初步测试之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可以提升2~5%的成品率,同时让优品和良品的比例提升,压低次品的比例。

这个是实验室的初步估计,具体情况还需要实际生产时才知道。

但是台基电不得不买,除非张忠谋想让台基电被人超越,当别人的踏脚石,不然只能跟进。

“义雄你去内地一趟吧!和他们谈一谈采购的事情。”张忠谋并不想去大陆,特别是张汝京在银河科技之中。

俩人的关系可是说是非常微妙,毕竟张汝京被迫离开华芯国际,就是张忠谋出的手,连张汝京第一次创业的世大也是被台基电收购的。

所以张忠谋并不想去见张汝京。

不过蔡义雄到了汕美,才知道联电和世界先进,已经和中子星公司签订了合约,以200美刀一片的价格,吃下了中子星公司剩下的250万片产量。

中子星公司的会客厅之中。

“黄总,我们台基电是非常有诚意的,而且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厂,每年的硅片需求量也在150亿平方厘米左右,我们的合作是共赢。”蔡义雄劝说着。

黄永东当然知道台基电的需求量,作为全球芯片制造企业之中的龙头,占芯片行业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市场,每年的硅片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

他假装沉思和挣扎一会,然后无奈的说道:

“我们可以为台基电增设两条生产线,但是价格是不可能便宜的。”

“可是200美刀一片实在是有点高,能不能……”蔡义雄正想砍价。

黄永东直接打断道:

“蔡总,重新搭建生产线这些都需要成本的,况且200美刀,是看在自己人的面子上,要是三鑫之类过来,250美刀一片。”

“稍等一会,我打个电话。”

“可以!”

蔡义雄连忙到会客厅一旁的房间之中,和张忠谋通电话商量价格问题。

不一会蔡义雄回到会客厅之中。

“黄总今年的硅片我们可以接受200美元一片,但是我们希望明年的价格可以下调10%。”

“不,今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了,明年还是这个价格,后年可以考虑一下。”黄永东摇摇头拒绝道。

双方就价格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显然黄永东并不想减价,毕竟这些钱可是有他一份的。

显然掌握着技术优势的中子星是有恃无恐,蔡义雄迫不得已只能签在今年400万片,明年1500万片的巨额订单。

整整38亿美刀,相当于260亿华元。

显然这个消息是无法隐瞒的,因为台基电在东岛和米粒家纽交所上市,而上市公司这种大规模交易是一定要公告的。

这张巨额订单一出,顿时引爆股市市场,信越和gl化学他们立马感到惊慌失措,失去东唐国市场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东岛市场。

台基电、力晶、联电、世界先进四家东岛半导体公司,在世界芯片制造之中占了57%的市场份额,如果加上华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6%。

超过63%的市场被中子星材料公司占领了,他们已经感到一股沉重的压力感袭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