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银河科技帝国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再造黄河

银河科技帝国 第一百六十六章 再造黄河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1:07 来源:笔趣阁

8月11日。

渤海区海水淡化工程一期的海水淡化工厂正式竣工。

东唐银河水务公司的总裁朱建国、副总马常,还有过来这边指导工作的海水淡化研究所所长袁全,以及海峰风电的方平和张海峰等人,齐聚一堂在一期海水淡化工厂里面。

“袁所,现在可以试运行吗?”朱建国问道。

袁全点了点头:“可以了。”

“开始吧!”朱建国向一旁的厂长吩咐道。

厂长连忙吩咐工人,按照操作流程,开始启动海水淡化工厂的设备。

海水淡化工厂的淡化蓄水池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设计长度为一公里,宽度是五十米。

海水淡化薄膜设置在两侧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就是公里,而宽度为二十米,一侧面积为两万平方米,两侧就是四万平方米。

整个淡化蓄水池是半密封状的,头尾可以通过海水。

每一百米有一个压水闸门,海水进入第一个闸门之后,压水闸门就关闭起来,向另一侧压过去。

一公里从头到尾压过去,95%的水就像榨汁机一样被压到海水淡化薄膜的另一侧。

而到了尾段,就剩下5%的高浓度氯化钠等溶液,这些溶液被排入一个专门的卤水蓄水池里面,然后通过管道运输到不远处的海盐化工厂和储备库里面。

同样被榨出来的淡水,在蓄水池里面,快速的被通过管道运输向需要的地方。

目前正在运行只不过是其中一条淡化渠,单单是这一条淡化渠,一年就可以生产280亿立方米的淡水。

而这个海水淡化工厂一共规划了三条淡化渠,两条是日常生产使用的,一条是备用的。

如果三条淡化渠满负荷运转,一年可以生产840亿立方米的淡水。

当然满负荷是不可能的,不是海水淡化工厂生产不了,而是运输管道运输不了这么多淡水。

目前正在架设的输水管道,单线的年输水量是150亿立方米。

如果海水淡化工厂满负荷运转,需要六条年输水量150亿立方米的输水管道。

因此海水淡化工厂目前就投入一条淡化渠在试生产,而且运转功率仅仅是40%左右。

眼前这个面积多达十万平方米,深度三十米,可以蓄水300万立方米的蓄水池,水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着。

不要以为300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满足淡化渠的淡水生产速度,一条淡化渠一个小时生产的淡水,就可以填满这个蓄水池。

所以试运行之中,仅仅是启动40%的功率,但就算是这样,这个蓄水池在两个半小时左右,也会被彻底填满。

副总马常连忙拿着一个绑着绳子的水桶,抛到淡水蓄水池里面,不一会便提起了一桶水。

“来,大家试一试这水怎样?”马常直接用一次性杯子装了一杯水,尝了尝水的味道。

其他人也纷纷拿起杯子装水喝起来。

“还不错!”

“没有感觉到苦涩味。”

“和纯净水差不多。”

“太好了,这下子北方的用水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马常高兴的将一杯水一饮而尽。

“没有那么简单!输水管道的输水量是一个问题。”朱建国苦笑起来。

众人一听也不由的笑起来,现在不是管道等水,而是水等管道的问题。

“朱总放心,我马上向上面反应这个问题,既然淡水富余这么多,我们不能让这些产能白白放在这里浪费掉。”马常连忙说道。

“那就劳烦马总了。”

“不麻烦,都是分内之事。”

马常巴不得这种事情多一点,毕竟水务公司越重要,他的职位就水涨船高,成绩也越高。

试运行了淡化渠之后,众人兵分三路。

马常去向上面打报告;袁全和厂长等人,继续在测试着海水淡化设备的情况,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朱建国和方平等人,则去商量风电发电站建设布置的事情。

……

北平城长老院。

“长老,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水务部的部长苏德麟笑容满面的跑进入二长老的办公室。

二长老抬了抬眼镜问道:“什么天大的好消息?”

“渤海湾的海水淡化工厂已经在试运行了,这个是详细报告。”

二长老顿时接过来仔细的翻阅起来。

[渤海区海水淡化工程一期试运行状况良好,单条淡化渠可以年产淡水280亿立方米……满负荷可以年产840亿立方米淡水……]

看到这里,二长老那宠辱不惊的表情,也不由自主的喝彩起来:

“好!好!非常好!这下子北方的用水问题迎刃而解了!”

“长老,海水淡化工厂的产量没有问题,现在是管道运输不了这么多淡水!”苏德麟连忙解释道。

二长老连忙翻到马常提到的问题之中。

年输水量150亿立方米?管道线路太过于单一?

“德麟,冀省、蒙区、辽东省、津市、北平市这五地,一年需要多少用水?”二长老抬头问道。

“冀省181亿立方米、蒙区185亿立方米、辽东省167亿立方米、津市27亿立方米、北平市43亿立方米,五地一共603亿立方米淡水!”苏德麟显然已经提前做好了功课,那数据是对答如流。

“603亿立方米,也就是说第一期就可以满足冀省、蒙区、辽东省、津市、北平市这五地的用水。”二长老迅速盘算起来。

“长老说得没有错,这些淡水供应五地是绰绰有余的,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沉思一会之后,二长老重重的拿着报告,斩钉截铁的说道:

“输水管道马上建,先建设通往冀省、津市和北平市的管道,这些淡水对于北方太重要了。”

“我们马上去安排。”

“不,我亲自督战这个项目,另外这个项目的名字太普通了,就改名叫再造黄河工程吧!”

事实上渤海区的第一期海水淡化工厂,其实可以当得上“再造黄河”这个称号。

因为黄河的年流量大概在560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两条淡化渠的年产量。

但是两者是不一样的,因为黄河的水含沙量非常多,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而海水淡化工厂出来的淡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很快长老院就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经过讨论之后。

决定增加两条输水主管道,一条是供应冀省、津市、北平市的二号线;一条供应辽东省三号线。

二号线优先开工,三号线明年下半年建设。

另外就是在渤海区鲁省的沿海地区、苏省的沿海地区,规划两座新的海水淡化工厂。

从规划图上看,再造黄河工程第一、二、三期就像三棵大树一样,海水淡化工厂是树根,输水管道是树干树枝,沿线城市就像树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