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航空崛起 > 第三百九十八章 中型战术运输机需求数量庞大

王强哈哈笑道:“谢谢!”

当然运九也并不是那么完美,就说它的起飞滑跑距离,就有点长了,一千三百五十米的设计起飞滑跑距离。

当然在空载的时候,这个距离可以缩短,但是运输机嘛,肯定是要载重时的数据了。

如果能够在一千米内飞起来,那就相对来说比较好了。

此时运九飞机驾驶舱内的试飞员们,还不能放松,因为这次首飞还没完呢,按计划要飞四十五分钟才着陆,要等到飞机停稳,首飞才算是成功。

所以现在机组的几名成员,一个个都是紧盯着那几块液晶显示屏,运九飞机的座舱比起运八来,那是先进了很多,大部分的机械仪表都取消了。

先进的航电系统,可以让飞行员更加的轻松无忧的操纵飞机。

当然试飞的时候肯定也不能轻松,因为这是新飞机,只有通过不断的试飞,把飞行包线都飞出来,把各项性能都飞出来,定型之后才可以。

这架运九很快就爬升到了八千米高空,这时候它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五百千米每小时,无论是速度还是高度,都接近设计最大数值了。

当然首飞不可能飞到极限,所以按试飞大纲,他们就只飞到这个高度,然后以五百千米的时速进入巡航状态。

机组成员们不停地向地面指挥中心,汇报着运九的一些关键数值。

新的涡桨六c发动机,还有新的六叶螺旋桨,都比老运八上面的涡桨六和四叶螺旋桨,性能要好得多,所以运九飞个五百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还是比较轻松的,尽管高空中的发动机功率会下降不少。

林明栋对身边的王强道:“王总工,你们要抓紧时间,尽快完成运九飞机的试飞工作,试飞院那边也会全力配合你们。当然你们还要做好准备,我们新一代的中型战术运输机,可能很快就会立项了!”

王强一听,激动地道:“林总,我们一定不会辜负集团对我们的信任,新一代的中型战术运输机,前些天我还有唐总师,林副总师他们讨论过,我们一定会做到最好的!”

林明栋呵呵笑道:“那就好,我也希望早一天看到咱们国产的一百吨级中型战术运输机从这里飞起来。要知道中型战术运输机,不仅仅是咱们中国空军需求数量非常大,根据集团相关部门的研究,未来二十年,我们中国空军对中型战术运输机的需求数量可能就多达四五百架,再加上对外出口,至少是八百架以上。当然我们希望这其中,更多的是新型中型战术运输机!”

王强明白了,领导们更期待的是新中运啊!运九虽然也不错,但毕竟小了一些,领导们还是喜欢大的!当然他自己也喜欢大的。

所以王强也嘿嘿一笑道:“林总,那您的意思,咱们闪飞可以再建几条脉动式生产线喽?就像希飞的新飞豹脉动式生产线那样。”

林明栋笑道:“我可没说这话,你们自己规划好吧,总之这个蛋糕是很大的,而且目前看来没有别人跟你们抢,不过也不好说哦,万一希飞也要搞,你们可就有竞争对手了!”

王强连忙道:“林总,那可不行啊!希飞恐怕都忙不过来,他们的型号太多了,而我们就只有中运,集团领导可不能偏心啊!”

的确要是有数百架的中型运输机生产量,那么脉动式生产线是必须的,而且不止要建一条。

事实上在林鹏前世的时候,闪飞集团也的确在蓉飞和希飞之后,成为国内第三家采用飞机脉动式生产线的飞机制造厂。

闪飞的运九脉动式生产线,从二零一一年开始建设,到二零一六年就完成了验收,从二零一七年开始,就开始使用脉动式生产线来生产运九了。

一条脉动式生产线,一年下来可以生产三十到四十架运九,这个速度也相当快了。

当然跟m国的脉动式生产线肯定还是没法比,m国最厉害的还是f35战斗机的脉动式生产线,在洛马公司的脉动式生产线上,平均一天就可以生产一架f35战斗机,也就是年产三百多架。

毕竟f35战斗机的订单数量可是多达数千架,如果速度不快一点,又怎么能够按期交付呢?

要知道越交付得快,那么钱就赚得越快。

当然现在代化的飞机制造,由于相当复杂,比起二战时期m国的飞机制造还是要慢了很多。

要知道m国在二战期间生产了多少架飞机呢?三十万架。在产量最高的一个月,m国生产了九千架飞机。

当然那时候的飞机都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电子设备,用的材料也是最普通的,而那时候m国航空工业的工人也多,甚至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人,都大量的用妇女。

比如福特公司在密歇根州底特律附近的柳树峦工厂是m国战时飞机生产最大和最成功的案例。这家工厂采用生产汽车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制造了二战时期全部一万八千架b24轰炸机的一半数量。产量最高的一个月,达到了三百六十五架!

这个速度是f35战斗机脉动式生产线速度的十二倍了。

当然了,f35战斗机的复杂程度和精密程度,远远不是几十年前的b24轰炸机可以相提并论的。

观礼的人们一边热议着,一边翘首以盼,大约过了四十多分钟,首飞的运九终于飞回来了,听到一阵螺旋桨搅动空气发出来的巨大声音,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

一架黄色的四发运输机身影终于出现了,人们也激动起来。

将近一个小时的首飞,终于要完成了,不过降落的时候,风险也是相当大的,甚至比起飞的时候还大。

此时机组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地面指挥中心的引导下,这架运九飞机,平稳地进入了降落的轨迹。

在下滑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态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机组必须要和地面指挥保持密切沟通,因为他们无法直观地判断自己所驾驶的飞机姿态是不是完全符合降落要求,这需要地面的观测设备和肉眼观察来辅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