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航空崛起 > 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鹏航空上市了

航空崛起 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鹏航空上市了

作者:霞飞红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1:54 来源:笔趣阁

林鹏和叶子等到航展专业日结束,便离开了朱海,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去了。

而到专业日结束,中航工业集团和中国商飞也取得非常不错的业绩,中航工业集团与国外客户达成了四十六架飞机的协议,这其中又有新飞豹的十二架订单,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订购的。

而中国商飞也卖出了三十六架arj21-700和c929宽体客机的十二架意向订单。

航展结束以后,关于中国大飞机的话题,还有大鹏汽车与中航汽车的话题,并没有冷下来,反而是经过媒体的炒作,越来越热了。

而就在此时,借着这股热劲儿,大鹏航空科技上市也取得了突破,有关部门批准了大鹏航空科技上市的申请,大鹏航空科技将在十二月三十一日,港股上市!

新年就要到来了,整个明珠都是喜气洋洋的。

当然对于港交所来说,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天,因为今天来自希安的大鹏航空就要在这里上市了。

对于大鹏航空科技的全体员工来说,今天也是特别重要的一天,可以说所有的员工都在期待着,期待着股票上市后能够大涨。

因为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握有或多或少的一些原始股。

而对于林鹏,林东,宋雨晴等高管来说,今天就更加重要了,如果股票大涨的话,他们的身家也是暴涨。

林东,以及林鹏等人,早早的就来到了证交所,此时证交所内也是人头攒动,来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的记者也是很多。

作为一家新兴的高科技公司,大鹏航空科技就像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新星,不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取得了世界第一的名头,而且又开始进军汽车制造业,在此前朱海航展上,引起的轰动非常之大。

所以业界都是非常看到大鹏航空此次在港上市的。

创办没几年就要在港上市,大鹏航空科技绝对是国内最厉害的高科技公司之一了。

新闻发布会终于开始了,林东以及林鹏带着一众高管亮相,新闻媒体的长枪短炮也是对着他们闪个不停。

而在大鹏航空科技总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坐在公司大会议室,观看大鹏航空科技上市的消息。

就在此时,资本界的很多资金,也开始向这支刚挂牌上市的股票涌入。

林鹏早在上市前就预测,首日就会迎来涨停。

果然结果不出他所料,大鹏航空在上市之后的一个小时内,就不断的上涨着,还没到两个小时就涨停了。

而最终它的市值,达到了一百三十二亿。

这对于一家高科技公司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上市,大鹏航空科技募集到了大鹏汽车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就在当天晚上,各大门户新闻网站,都纷纷的报道了大鹏航空在港挂牌上市并涨停的消息。

消息这样写道:在二零零八年的最后一天,大鹏航空正式开盘,开盘价三十一点五港元,较发行价二十二点六港元,上涨百分之四十一点五,总市值超一百二十亿元,截止涨停收盘,大鹏航空股价报三十三点八港元,上涨百分之四十四,总市值一百三十二亿港元。

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大大小小上百个门户新闻网站刊登了这篇堪称快讯的新闻报道,将大鹏航空科技公司,推向了最热点。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样一家搞无人机的航空科技公司,甚至大鹏汽车在进军汽车制造业,成立大鹏汽车,并在朱海航展上引起轰动之后,也只是业内人士比较关注,普通老百姓和股民们并不知道这么一家公司。

但是现在,恐怕就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这样一家上市公司大鹏航空了,因为它一下子就成为了股市上的宠儿,很多股民都在好奇,这家公司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却是一下子就有如此之多的资本看好,并且上市首日就涨停了。

在股民的各大论坛,在汽车媒体的论坛里面,大鹏航空都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特别是汽车之家网站,甚至把大鹏航空上市列为二零零八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第八大新闻事件。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写道,2008年注定会成为中国乃至国际汽车业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汽车产销量未能够达到预期的一千万辆,最终结果只有九百三十八万辆。

2008年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高油价、经济景气下行和成本等一些不利的外部因素,很多车企都做出了调整和改变。

在外部,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汽车业,曾经富可敌国的m国三大汽车巨头面临破产。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都是百年企业,被视为m国工业的象征,但是在这一年里,三巨头却急走下坡接连亏损,甚至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如今这些榜样也要倒了,中国车企应该怎么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或许大鹏汽车给出了答案,尽管大鹏汽车还没有真正的开始推出量产车,但是通过上市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它的成功。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汽车巨大的市场还在,2008年中国汽车业的转折带来的不是萧条时代,而是一个新的繁荣时代的开端。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只有那些走在潮头的车企,才能在未来发展得更好。

林鹏看到这篇文章也不由得感慨万千,由于2007年全国汽车产量达到888万辆,连续7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

所以专家们纷纷预测,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跃上1000万辆台阶,并因此做好了庆祝第1000万辆下线的方案。

结果却是落空了。

当然这些转折带来的就是这一年内,各大车企的高层人事变动非常的频繁,与此同时,车企之间互相挖墙角争夺人才的事情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对高级管理人才的挖角,就更加的厉害了。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国内十二家知名车企,联合开发双离合变速箱的事件。这也是中国汽车史上,联合开发关键总成最大的项目。

中国汽车制造业最弱的一环,其实不是发动机,而是自动变速箱。只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注定是会失败的一次联合,不仅仅是因为外资控股,中国车企得不到什么真正的技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