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武会诸天 > 第五百一十四章

武会诸天 第五百一十四章

作者:夜半痴语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3:44 来源:笔趣阁

苏白只看她那份筹码,便知她是大赢家,而女庄家更是香额隐泛汗光,可知她是输得慌了。

发牌。

庄家变戏法似的把牌九牌叠成两张一组,再掷骰定点数,决定谁先取牌。

牌九有正、大、小三种赌法,正牌九的打法是二至四人,各领六张牌,庄家则摸七张率先打牌,出牌后备家依次摸牌、出牌、碰吃,只要手中牌组成两副花色加一夷牌,便是“糊“出,推牌得胜。

大牌九是以四张为一组,再分两组以定胜负。看是否成对或以点数定输赢。对子以天、地、人、和、文子、与武子排列。

小牌九在赌场最常见,因可供更多人共赌,只以两牌为一组定胜负,计算的方法与大牌九相同,只是少一组牌。

刻下赌的是大牌九,故每人取牌四张。

今趟美女拿的显非好牌,只见她拿牌一看,立时轻皱眉头,神情仍是美丽迷人,充满醉人的风情。

她忽又哈哈笑起来,花枝乱颤的样儿,看得众人无不意乱神迷,玉手一翻,牌面向上,竟是一副人六配人五。

到庄家翻牌时,围赌者无不起哄欢呼,原来竟配不成对,全军尽墨。

苏白暗忖,若要显露锋芒,这刻就该把庄接过来由他去推,不过这种高调的做法当然不适合他扮作职业赌徒的身份,遂往另一桌走去。

这桌赌的是小牌九,推庄的手风极旺,铩羽者起身离座不绝,徐子陵趁机入座,先败两局,输掉二十多两。

到第三局时押下五百两筹码,登时人人侧目。女庄家亦紧张起来,如此豪赌,即管在长安这种大赌场,也不常见。

连看三铺后,苏白凭借自己的技法,再凭过人的记忆力和比常人锐利百倍的目光和特别的手法,无论如何洗牌,他亦能追踪其中最重要几只牌的位置,只要能影响殷子落下的点数,他有七、八成把握可胜出。

就在此时,他感到有对锐利的眼睛在盯着他,那是个矮小的中年人,只看推庄的女子多次望往他,好像想向他请示的样子,晓得他该是赌场方面的人。

围观的男人忽然一阵哄动,竟是邻桌那美丽的女赌徒挤进来趁热闹,这样多出个活色生香的美人儿,气氛立时不同。

美女的目光落在他的赌注上,又移往他脸上;可是徐子陵却故意不理她,摆出对她全无兴趣的样子。

女庄家纤手一扬,三颗骰子落在铜盘内,先是飞快转动,接着逐渐缓下来,变成各自滴溜溜的滚翻。

他送出一注真气,由涌泉输出,透过地面,再沿桌脚游往盅盘。普天之下,真气比他深厚的人非是没有,但能将真气运转遥控到如此骇人听闻的境界,恐怕只有三大宗师了。放而纵使有行家在旁,亦休想可看破他在暗中弄手脚。

骰子终于停下。

庄家依点数发牌。

他双目射出锐利和冷酷的神光,盯着身前的一组牌,既不拿牌来看,也不像一般赌徒般用手去探牌底,似乎能看穿排九牌的虚实。

庄家显然拿到大牌。精神一振的娇呼道:“开牌!“

众赌客纷纷摊牌,都是些地八、人六、红四的小牌,给庄家的天八统吃。

当众人目光全落在苏白身上时,他从容自若的翻牌示众,围观者无不惊羡赞叹,原来竟是对至尊,依惯例庄家须赔双倍。

庄家求助的望向那中年人,那人低声道:“照赔吧!“

说毕掉头离开。

苏白收筹码时,那美女道:“这铺庄让我来推。“

庄家如获皇恩大赦,连忙让座,若由客人推庄,赌场只抽头串,若赌注够大,可获利甚丰。

苏白长身而起。美女刚坐入庄家的椅子,愕然道:“不赌了吗?“

苏白迎上她的目光,含笑摇头,径自离开,众人哗然起哄。

美女低骂道:“没胆鬼!“

苏白无动于衷的把筹码兑换后离开赌场,刚跨出主大堂的门槛,一名大汉迎上来恭敬的道:“这位大爷,我家公子请你过去说两句话。“

.........

寇仲一边查看卷宗,顺道向两位“助手“探听口风。

他们既得刘政会的吩咐,更知寇仲乃皇上与贵妃看重的大红人,兼且不须戒忌,寇仲问的又是旧隋的事,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令寇仲对杨素当时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

隋文帝杨坚是非常干练而有政治手腕的开国帝君,政绩斐然,却有个严重的缺点,就是极重猜忌之心。

不知是否怕人重施他自己的夺国故技,开国大臣大多获罪不得善终,功臣刘防、郑译、梁士彦等先后被诛。

杨坚又喜怒无常,手段严峻,所以群臣伴君如伴虎,惶恐不可终日。

杨素是少有能得善终的隋朝大臣,他全力助杨广废太子杨勇登上帝位,其中更可能煽动杨广毒杀皇父杨坚,正是为求自保的一种手段。

问题来了,假若杨素的秘密宝库是在杨坚执政时由鲁妙子策划建立,此事必须非常隐秘,以避杨坚的耳目。

在这种情况下,杨素绝不会在自己名下的宅院内动工兴建秘道宝库,若给杨坚发觉,任他杨素舌粲莲花,也将百词莫辩。

寇仲敢肯定杨素只会在表面上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地方兴建宝库。

杨坚任命宇文恺于开皇二年动工建新城,不到两年迁入新都,大赦天下,此后城内不断大兴土木,直至今天。

照道理若于新城初建时开凿地下库藏,最易掩人耳目,因当时形势混乱。只是杨坚诛杀大臣,始于开皇六年杀刘防,故杨素生出警觉,兴起建造宝库之心,该是开皇六年后至仁寿四年杨坚驾崩十八年间兴建的。

最有可能是上半截的九年,在这段时间内,开国功臣差些给诛杀殆尽,杨素不害怕才怪。

令寇仲最头痛的是在这期间于跃马桥附近各里坊兴建的宅院达百所以上,还不包括扩建的,他难道逐家逐户的去明查暗访吗?

头昏脑胀时,刘政会神色凝重的回来,坐到他旁,一言不发。

寇仲提心吊胆的问道:“什么事?“

刘政会沉声道:“你两人给我出去。“

两人见他脸色不善,连忙退往室外,还关上室门。

寇仲心叫“来啦“,旁敲侧击道:“皇上是否知道我在这里。“

刘政会摇头长叹。

寇仲放心少许,旋又为他担心,道:“有什么事,刘大人放心说出来,说不定我可请娘娘为你想办法。“

刘政会微微一怔,露出意外和感动的神情,道:“先生误会啦,我并不是为自己的事忧心。“

寇仲轻松起来,道:“那就好了。“

刘政会又再叹一口气,愁眉不展的道:“年晚才来这么一件事,真不?呛谜淄贰?“

寇仲好奇心大起,以退为进的道:“若是不方便,刘大人不必告诉我。“

刘政会道:“这并非什么秘密。很快消息会传遍长安,皇上下旨时,太子殿下、秦王、齐王和裴寂、封德彝、陈万福等全在旁听着。“

寇仲差点想给他一脚,催他快些说出来,道:“究竟是什么事?“

刘政会一字一字缓缓道:“皇上命我把通训门、通明门和嘉门三道官门堵塞。“

寇仲一头雾水道:“皇上要堵塞三道门,只届小事吧!“刘政会道:“这三道门却是非同小可,通训门是东宫和太极宫的唯一通道,嘉、通明两门则连贯掖庭和太极中宫,太子殿下以后要到太极宫,只能从承天门或玄武门入宫。“

若徐子陵在此,定可明白李渊的用意,把出入通道限制在两道大门中,在安全和防守上自然是稳固多了。

寇仲一时仍末明白李渊此举的动机,一呆道:“皇上想加强出入通道的控制。自有他的道理,刘大人为何如此忧心忡忡。“

刘政会苦笑道:“这些事实在不该告诉先生的。“

寇仲压低声音道:“小人对宫内太子殿下和秦王的斗争所闻,所以没什么该知道或不该知道的问题。“

刘政会苦笑道:“皇上此举,令人感到危机更是迫在眉睫。皇上颁令时,谁都不敢说半句话。现在请恕小弟要失陪,因为必须立即去安排一切,否则不能于过年后如期施工,先生请见谅。“

寇仲把抄下的资料纳入怀中,长身而起道:“刘大人不必相送,我已是识途老马,懂得如何离开。“

刘政会不好意思的道:“待小弟办妥皇上的事,再和先生把酒详论古今建筑的发展。“

寇仲暗忖心领了,匆匆离开。

雨雪仍洒个不休,寇仲寻宝的热情和希望,也像寸雪般冰寒刺骨,再没有半丁点儿的信心和把握。

独孤阀的府第位于西市东光德里内,跃马桥就在里坊西南方,规模宏大,房舍重重,却不像沙府般是新建的府第。

寇仲印象中也曾翻看过这府第的资料,因它占地远过里内其他华宅,不过因建成的年份在开皇六年之前,所以摆到一旁,没有太着意。

从沙府到这里来只是一盏热茶多点的工夫,但寇仲故意逗独孤凤的开心,扮得傻里傻气的,在正院广场下车时大家已混熟了。

寇仲习惯成自然的对主宅仔细端详,独孤风奇道:“莫先生对园林建筑定是很有心得哩!“

沙芷菁为他吹嘘道:“莫先生正因和工部的刘政会大人志趣相投,所以认识两天,立成莫逆。“

寇仲心付沙芷菁倒留意自己的事,照理常何是不会四处对人宣扬他与什么人交往这类事的,她的消息不知是从何而来,有机会定要查个清楚。

独孤凤欣然道:“先生原来是这方面的专家,凤儿对建筑一无所知,不知先生对我们的西寄园有什么评价。“

寇仲心叫问得好,乾咳一声道:“这是旧隋的建筑风格,且该是隋初建成,故在风格与手法材料仍上承魏晋南北朝的遗风。“

独孤凤移到他旁,讶道:“先生看得真准,究竟在什么地方和现时的建筑有分别?“

寇仲心答这恐怕要老天爷或刘政会才晓得,即随口答道:“每一代都有一代的建筑手法和精神脸貌,内行人一看就知。“

沙芷菁本以为他除懂医病外,什么都不晓得,此刻顿然刮目相看,低声问独孤凤道:

“你们的西寄园真有这么久的历史,我还以为是新建的。“

独孤凤道:“在开皇八年曾翻新过,此宅是当年大臣陈拱的府第,陈拱是杨素的亲信,官职虽不很高,在当时却很有权势。“

寇仲剧震道:“什么?“

两女讶然看他。

寇仲知道自己失态,幸好此时独孤峰亲自出迎,才不用费唇舌砌词解释。

同时改变主意,怎都要在医治尤楚红的哮喘病弄点成绩出来。否则尤楚红这脾气古怪的老太婆不要他再来看病,他将没机会来踩场寻宝。

徐子陵沿东大寺绕一个圈,仍找不到师妃暄的玉鹤庵,心中奇怪时,发现东大寺后方有道窄小的路径,两旁林木蔽天,予人直通幽微的隐蔽感觉。

由于下过一场雪,小路铺满白雪,不留神下确很易错过。

徐子陵走进小径,脚踏处发出“沙沙“的响声。

倏地豁然开朗,一座规模只有东大寺四分之一大小的庙堂出现眼前,朴实无华,予人躲避俗尘的清幽感受。

若非要找师妃喧,他绝不敢惊扰庵内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宁洽平和。

来到外院大门,正要扣环敲门,他感到有人正在内朝大门走来。

徐子陵心付又会这么巧的,退后三步,避往一侧,以免对方启门时,见他立在门外,会因而吓个一跳。

“衣丫“!

大门敞开少许,一个男子闪身而出,头戴的风帽,压低至遮着眼睛,一时看不清楚他的样貌。

两人同时吓得一跳。

徐子陵想不到出来的不是尼姑而是个大汉,对方则想不到会有人立在门外。

那人抬头在帽沿下朝他瞧来,徐子陵亦往他望去。

打个照面,两人同时虎躯剧震。

那人愕然呼道:“子陵!“

徐子陵则心中叫苦,啼笑皆非的道:“竟会这么巧哩世民兄。“

竟是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