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武会诸天 > 第三百七十一章朱祁镇

武会诸天 第三百七十一章朱祁镇

作者:夜半痴语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2:14 来源:笔趣阁

宣德二年,孙氏为明宣宗朱瞻基产下长子朱祁镇。随即,出生四个月的朱祁镇被立为皇太子,其母孙氏为皇后。

宣德十年春正月,明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正统。皇太后张氏尊为太皇太后,皇后孙氏尊为皇太后。

在朱祁镇即位之前,宣宗驾崩之后,宫中传言,说要立襄王为帝。当时的张太后召集群臣,指着皇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君。于是朱祁镇顺利登基。新君年仅九岁,主少国疑,众臣请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不允。即便如此,国事仍旧掌握在已经贵为太皇太后的张氏手中。

张氏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还三天两头把王振叫去骂一顿,有效地打击了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权的时候不敢干坏事。而当时王振并不嚣张过分,也可见张氏的眼光很远。她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颇为着名,史称”三杨“。

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明人焦竑《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正统初年,张太后与三杨治国有道,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好景不长,正统五年,杨荣去世;正统八年,张太后驾崩;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

随着三杨去世,太后驾崩,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正统朝的政治开始走入滑坡路。彼时,皇帝从少年天子长成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令南方诸省筹措粮饷,派遣南兵稳定因宣德皇帝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引发地缘地震后动荡不安的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而且仔细观察朱祁镇的一个成长轨迹,就会发现在之前的历史上有一个帝王的成长经历和他十分的相似,那个人就是汉朝的汉武帝。

文景之治,经历文帝、景帝两代的积累,给汉武帝积攒下了深厚的家底,才可以让他肆无忌惮的扩充军队,横扫匈奴。

而明朝也有仁宣之治,自永乐朝以后,仁宗皇帝、宣德皇帝两人的励精图治,将整个大明朝经营的日益强大,给朱祁镇留下了一个底蕴深厚的大明帝国。

因此,几乎所有的文臣武将,包括皇帝朱祁镇自己在内,都觉得如今的整个大明帝国将会更加的强盛,会在他的手中发挥出更耀眼的光辉。

当初明太祖驱逐鞑虏,定鼎中原。明太宗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驱逐的,防备的,无外乎漠北的蒙古。蒙古逃回漠北,北元一分为二:瓦剌和鞑靼。瓦剌和鞑靼之间,互相争雄。到了正统年间,瓦剌逐步强大起来,并且时不时就南下侵扰明朝疆域。

尤其是瓦剌的实权派——太师也先,经常以朝贡为名,骗取明朝的各种赏赐。因为明朝自诩为天朝上国,对于进贡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会礼尚往来,赏赐颇为丰厚,并且按人头派发。这种情况下,也先不断增加使者数目,最后竟然高达三千余人。总览朝政的宦官王振对此颇为不满,下令减少赏赐。也先借此为名,挥师南下,直逼大同,威胁北京。

是以,当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经离世,皇帝朱祁镇刚刚二十余岁,正是自己一展拳脚的大好时机,看到北方鞑子如此放肆,颇为恼恨。王振借此鼓动皇帝,建议他御驾亲征。朝中大臣劝阻,皇帝不听,一来是效仿他的父亲——明宣宗曾在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汉王;二来为了证明自己,何况大明朝国势鼎盛,区区蛮夷,怕他不成?

当时,朝廷的军队主力都在外地,仓促之间难以集结。于是皇帝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为了说服自己的母亲孙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朱祁镇信心满满的带着大军御驾亲征,在他看来之自己建功立业的第一步,他将完成大明数位皇帝都没完成的功业,彻底的消灭蒙古人,正如当年汉武帝打的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一般,成为比肩汉武的皇帝。

可惜的是,一朝英明丧尽,不但功败垂成,将士死伤无数,连随行的官员也死伤殆尽,甚至自己都被瓦剌人俘虏,这无疑是让朱祁镇满腔的雄心壮志一丧而空,甚至是起了寻死的念头,毕竟数十万人因为自己而死,朱祁镇不过是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心中负担何其重。

但是或许心中还有着一些对于生存的渴望,朱祁镇最终还是没有去死的勇气,只能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来激励自己,告诉自己现在还不能死,他还要报仇。

他的选择没有错,果然瓦剌人在京城受挫之后,知晓明人宁愿另立皇帝也不愿意向瓦剌人认输的时候,对方终于选择了要送自己回去,利用自己这个曾经的皇帝,去挑起大明的内耗。

说实话,最初听到满朝文武不在乎自己的姓名,宁愿另立自己的异母弟弟为皇帝,都不愿交换自己回去的时候,朱祁镇心中满是不忿,觉得他们是背叛了自己,他恨不得将这些乱臣贼子统统杀个一干二净。

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反复思考,他心中的不忿却也没有当初那般大,甚至还有一些理解了对方的选择,知晓那其实是最好的选择,只是他不能够接受自己是被抛弃掉的那个人罢了。

所以,现在听到也先的话,朱祁镇却是依旧一副古井无波的心态,这是他最大的一番收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