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岛上

大明1617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岛上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7:22 来源:笔趣阁

孙敬亭怒道:“他们不是自诩文明吗,怎么能这样杀人?”

李平之苦笑道:“就是自诩文明,所以非文明的人在他们眼里就是禽兽,杀之无妨……象我们汉人汉商,他们就是另眼相看的,对汉商,拉拢为主,对汉人也是与土人有别,有一些澎湖汉人被他们强掠帮着修堡,倒是还开工钱,也没有什么虐待的事情。”

孙敬亭摇了摇头,感觉自己的认识快跟不上这些荷兰夷的思维方式了。

众人一一见礼完毕,最终是军方的人过来,李守信向着孙敬亭打了个敬礼,朗声道:“末将见过孙大人。”

“李指挥少礼。”孙敬亭目光温和的看着李守信,说道:“从大同远驻海岛,经年不曾见到家人,实在是一种折磨啊。我临行前,特别叫人替李指挥的父母代写了一封书信,两位老人家身体都很康健,嘱咐你安心在军务和公事上,莫要惦记他们。”

李守信先是很恭谨的站着,提到自己父母的时候,脸上还是露出思念的神情来,到最后,他有一些感动,也有一点难过,毕竟和父母团聚没有多久就被派出来了。而象他这样的军人是不可能允许接着家人到这边来的,而且远涉重洋,李守信也不放心……台湾的船也不是不沉的,和记到现在沉过两艘小型商船,还好没有人员死伤,小型商船上一般不带什么人,有小船救难,幸运的就是沉船都是在航线相当密集的地方,坐着小船逃难的船只没几天就获救了。

“多谢孙大人了。”李守信伸出两手,孙敬亭的随员把一封厚厚的书信交给了他。

孙敬亭笑道:“其实塘报线路开通之后,现在往来书信已经不象以前那样困难了,只是我知道行军司的高层人员都刻已自律,不愿意用塘马传递私人书信。”

李守信也笑道:“家书抵万金啊,多谢大人了。不是我们不愿,但如果人人都想带几封信,怕是塘马要累死了,只能高层自律一些,免生事端。”

孙敬亭相当赞赏的点了点头,和记现在真是欣欣向荣啊,有些事并不是制度规定的,而是大家自觉自愿的行为……

所有人簇拥着孙敬亭上车,从港口区往基地区走。

两旁不少在忙碌的人群,刚刚他们没有第一时间挤过来,毕竟他们感觉自己不是牌名上的人,但当孙敬亭的马车经过时,很多在港口区和仓储区忙碌的人们都挤了过来,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这辆经行的马车。

台湾算是孤悬海外,这是第一次迎来本部的大人物,而且是行军司高层都相当敬重的大人物,由不得这些岛民和移民也感觉新鲜,充满了好奇心和敬畏之感。

孙敬亭也是看着两边整排整排的房舍,现在他已经知道这里的开辟之难,每一块砖和每颗木头都是用血汗得来的,前方的旧十寨区建筑在一条河流之侧,都是用简陋的木头搭筑起来的,已经相当破败了,而且木头被逐渐拆除使用,十寨区很快就要消失,最多留一些建筑当成标本来给后人凭吊……这当然不是行军司的主张,是张瀚在信里提及的,国人对建筑的保护意识稍有不足,特别是有历史意义的,要不是张瀚的信,估计这里会被拆成平地。

仓储区真的很大,孙敬亭算来估计房舍要过千间,常威与他同坐一车,看到孙敬亭的眼神,常威说道:“原本这一片就是过世的李旦李爷用来储货的地方,后来颜思齐他们也建了一些仓库,等我们来了,货物更多了,所以又加筑了几百间库来储备货物和日常用的物品,包括军需物资。当然实际上暂时用不到这么多仓库,我们是有意为之。”

孙敬亭会意,台湾原本不到万人的移民,过的极苦,和记这几年在辽东已经移了四万余人过来,整个基地加上驻军有近六万人了,这个数字是在短时间内加上去的,物资供应也是猛然爆发式的增长,为了保障物资供应,往天津和登莱的船只是不停的,但有时候还会难免会有物资要见底的时候,多建库房以安人心,这是对的。

“港口区主要是停泊船只,上货和下货,以驻军,水师官兵,学员,力夫为主。然后是往这边河口的仓储区,方便从内陆运东西出来,也方便我们运过去。从仓储区再往内,沿河两边都是工场区了。”

常威指着一大片建筑群落,介绍道:“那些高高的带烟囱的是烘房,我们是整年不停的在烘烤木头,用的是北边运过来的焦炭,比砍木头省力省钱,那边是切木区,要把木头打造成桅杆,各种舱室部件,甲板,船楼等,那边是铁器区,大船一艘要用各种铁器,光是铁钉就要过万枚,去年我们是从军司那边订,今年由于来了大批工匠,我们已经开始自制了,省得千里迢迢的运过来。那边是搭建区,有水道,船身在水道里打造,从龙骨开始到铺设甲板,到给船只配好所有帆索,就可以放水入海,当然不是搭好就成,还要涮漆涮油,经过很长时间才是合格的船只,仓促下海撑不了多久的……孝征兄看,那边是帆索区,每艘大船用的绳子就是从这里编造出来,每船要用大量绳索,还有船帆,需得结实耐用又轻柔,布质的要求很高,一面主帆最少得过万针脚,费工费时啊。那边是保养区,旧船在航行过后需得入港区保养,刮苔清洗,不然时间久了也是不成的……”

孙敬亭静静的听着,常威几乎是如数家珍,眼前所有一切都是他一手一脚踢腾着建出来的,这是眼前这个年轻后生的骄傲……虽然常威的上位不是依循常理,更多的是张瀚信任他,没有太多的人认可,不象别的老成的行军司政事官都是中年人了,经历了世情险恶与重重磨难才到得高位,不象常威,常令人担心他是少年幸进,结果看来,其做人未必如中年人那般圆滑,但冲劲和干劲却也不是那些人能比的,孙敬亭心中暗赞,张文澜到底识人,这个表兄弟用的没有差池,不象军司里暗暗议论的那样,常威贵介公子,用钱如屠钱,所以到现在台湾还没有回报……这是污蔑,回去非杀一杀这股歪风不可。

“真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看到火器局的制造场地,又看到那些黑沉沉的重型火炮时,孙敬亭也是忍不住由衷感慨。

“台湾这边的铸炮,都是重型火炮,最轻的也是九磅炮,都算是小炮了。现在主要是铸二十四磅,也在试铸三十六磅炮乃至更重的火炮。”常威淡然道:“火炮是海战利器,固然发十炮未必中一炮,然而一旦中一炮,小船立时粉碎,大船也是碎屑崩飞,船身洞穿,打中了桅杆,船舵,等于就获得了胜利,而一炮至炮,船上人员如被血犁,在火炮面前,任何个人的武勇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一直在铸重炮,火炮越重,海战时发挥的力量就越大。荷人的重炮已经有更重的了,炮弹一人抱着都吃力,一场海战打下来,人怕是要累的脱力。”

孙敬亭不停的点头……在草原上,四磅炮就足够威力了,近四斤重的炮子在人群中打过去也是犁出一条血路来,当者必死,北虏一听炮响就吓的半死,视和记的火炮为神物。后来渐渐多了六磅炮和九磅炮,不过九磅炮就是骑乘炮兵的极限了,十二磅炮重三千五百斤,十几匹马拉着也没办法跟上部队的行军速度……马力是没有问题,配件是经不住快速颠簸的折腾的。

而在台湾这边,最小的也是九磅炮,只能当小型岸防火炮用,也给那些小哨船装上,然后舰炮主炮的最低标准是二十四磅炮,一般都是二十四磅炮配三十六磅炮,一船三四十门火炮,均是三十六磅的重炮,一枚炮弹几重四十斤,呼啸而出……可想而知那是何等的威力。

孙敬亭由衷道:“海战真是与陆战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啊,今日始知。”

常威道:“文澜哥也说过,海战其实也要讲陆军的敢于拼刺刀的狠劲,不敢拼,火炮再凶再狠,难道敌人就没有?难道非要造出比荷兰人还多的战舰才敢和他们打?这倒是未必。”

孙敬亭沉思道:“我临行之际,文澜有信给我,说是对海军战法的一些思考,回头给你和水师的将领们看看。”

“好的。”常威欣然答应,他对张瀚的崇拜是毫无保留的,张瀚有信来,想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那边就是学校区,这是成年的水师官兵学堂,福建人和辽民各半,辽民则是用南四卫人为主,原本就是近海的人,会水,会驾船的优先,学员有一千五百人,教官多用葡萄牙人和俄罗斯人,也有少量的法国人,德国人,教官一百一十人,外国人占九成多,咱们自己的教官现在只有寥寥数人,是从原本福建水师那边请过来的武官,不识字,只能教授经验。不过,外国教官里也有不少不识字,只教怎么打绳索,怎么升帆降帆,在何时升桅倒桅,或是危机时砍断桅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