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正文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两将

大明1617 正文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两将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7:22 来源:笔趣阁

天启微微点头,感慨的道:“京营从祖宗时起就崩坏了,非是朕的责任。然而十几万人,占役颇多,怕有过万人为几百家太监和勋贵,还有大臣家里占用,皆是功臣之后,又在替朕和朝廷效力,如果朝廷认真清理,又恐挫朝中百官和勋贵之气,只能暂且隐忍,留待太平时节再慢慢梳理了。卿为人鲁直,强项敢言,这是卿的长处,在京营好歹有朝官看顾,到了地方为将,需得多做事,少说话,有甚事可以上奏给朕知道,朕已经有言在先,凡大同,宣府,蓟镇,还有甘肃,宁夏,榆林各镇边将,游击以上奏事,皆拿给朕亲自阅看,卿去宣府任东路怀来永宁参将,与黄得功一起,替朕重建宣大边防,此两镇和蓟镇尤为要紧,卿其勉之!”

周遇吉下拜道:“臣虽武人,也敢学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人说话果然鲁真,没有一点儿回转曲折,一旁的礼部郎中脸都变色了,哪有在君前这么奏对的,也太憨直了些。

好在皇帝并不介意,甚至有些欣然。

“武臣若都如周卿这样,朕无忧矣。”皇帝先轻轻说了一句,接着道:“黄得功与周遇吉都可以多带本部兵马并家丁出京,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要好好帮着他们,不要叫将军无钱无粮,将士们忍饥挨饿,兵士和家眷都要安置好才是。”

天启转向看身边的一个司礼太监,说道:“司礼知会内阁,写旨来批红。”

“奴婢遵皇爷旨。”

这时人们都知道接见完毕,礼部郎中率两个武将行礼告辞,待他们抬头时,皇帝已经不在御座上了。

“周将军,恭喜了。”

在出了禁城,将要到东安门附近时,两个武将谢过了带班的礼部官员,又拜谢了引路的宫中内使,并且给对方不菲的红包,接着面面相觑,还是黄得功人情世故上要更好一些……事实也是如此,原本的历史轨迹上黄得功很快会被人举荐出京,在马世英麾下带兵,马巨英原本就是相当能干的文官,有了黄得功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其先任巡抚,后任总督,不管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都没有能染指南直隶。

马世英和史可法在南直隶绝对是崇祯的一步难得的妙棋,保住了南直隶乃至身后闽浙,湖广也只是湖北一部份地方被李自成占领,张献忠一直未能立足,但最要紧的就是南京这个东南政治军事财赋的中心一直在,安然无事,而江南富裕,丢掉了北方的烂摊子其实并不是坏事,在当时已经积重难返的前提下,崇祯要是能痛下决心早点南迁,恐怕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南北分治了。惜乎,当时已经不是天启皇帝,而是始终有中二少年气质的崇祯皇帝在位了,害惨了自己和大明皇室,其妻妾子女皆不得善终,华夏也沉沦了三百年。

黄得功知道周遇吉也是京营中少有的有本事的将领,平时酷爱读兵书,练兵也有章法,对部下很好,所以其部也是京营中很有战斗力的一部,人数肯定不多,京营游击又不象外镇游击有自己的地盘,有相当多的额外收入,一个辽镇的游击可能有好几百家丁,凭借世袭的领地可能有上千的佃农,另外可以用差事来赚取额外的好处,比如代管军械,管城防等事。周遇吉在京营肯定没有自己的土地和佃农,也没有多少来钱差事,那些都是世家纨绔把持着,京营武官一年从皇家内库拿走百万两银子,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但每年的军费开销还是被他们贪污走大半。

这也是皇帝的信心所在,从京营出来的武官,想拉拢可真是要下大本钱。

两个武将一向有交结之意,毕竟京师就这么大,几个出名的将领彼此早就熟知对方的姓名了,可是一个在三大营,一个是四卫勇营,交结起来颇多不便,今日也是难得的机会。

周逢吉拱手致意,笑道:“更加要恭喜你了,黄帅。”

“哪里。”黄得功道:“不是我矫情,实在是对此行有些忧心忡忡。”

“不瞒黄帅,我也是啊。”

两人相视苦笑,周遇吉道:“我们先出皇城,我知道东安门外有一家大酒楼不错,菜很精致呢。”

“不如去我们灵壁会馆,那里的菜更是一绝,我要请周兄吃一吃我的家乡菜。”

“既然黄帅这么说,在下只能跟着黄帅走了。”

京师百万生民,地方无比广大,各地的会馆也是极多,灵壁会馆属于小型会馆,也是几个出身灵壁的大商人和官员凑钱买地修起来的,三个小型的四合院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不算小的院落,除了大门,门房,照壁,正院和堂房,还有后院,马厩,厨房等生活设施都是一应俱全,原本这个会馆就是为了方便照顾灵壁到京城的人,当时的人乡土观念很重,同乡有什么难处都可以到会馆来求助,大的帮助不一定有,但最少可以不必流离失所,闹到住大街的地步本乡的大人物脸上都会很难看。

在此时会馆是纯粹的民间组织,后世各地的“会馆”成为了各地方朝廷在京师走关节跑部拉拢官员的基地,也算可惜可叹。

黄得功在灵壁会馆也是常客,最少门房和几个会馆的理事都认得他,天气和暖,一群人都在院中的槐树下头乘凉说笑话,有几个滞溜京师没有回乡的举子刚刚在外头会文回来,正吩咐下人去准备醒酒的茶汤。

看到黄得功进来,几个会馆的理事和门子都迎了上来,忙不迭的拱手下拜,向这个灵壁人中的大人物请安问好。

几个举子冷眼扫了一眼,也不过来见礼,转身就进了自己的房舍。

黄得功的身份再高,地位再显,其在这些举子眼里仍然是粗鲁的武夫,不值得与其相交。除非有利益牵扯,或是大同本地的举人,既没有心思再考试中进士,又要借助本地镇将的权力,才会屈尊委身,给某个总镇当幕僚,就如当年的李慎明给麻承恩当幕僚一样,以举子身份行商业之事,打个掩护而已。

“恭喜总镇大人。”会馆的人消息相当的灵通,众人拱手而贺,脸上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不管怎样,九边重镇的总兵朝廷历来是给将门世家来做,一直到明亡都是如此,很少有特例,黄得功这一次从京营参将直接升任总兵,跳过了副将一级,原本就是特遇殊恩,而且不是兵部或五军都督府的大佬赏识,是出于天子的亲命,由皇命直接简拔,这一层会馆的人还不知道,他们只是此前听说黄得功被举荐面圣,又从刚刚拴马的黄得功亲兵的嘴里得到消息,知道黄得功被任命为大同总兵,这是一个不比寻常的任命,会馆的人态度比起当初更加的恭谨和加多了几分小心,现在黄得功是武臣中第一等的身份,可能很快就位至左都督,加少保,将军号,特进,柱国,这些东西都会慢慢加在身上,十年之后,可能就是国朝倚重的大帅,比如当年的戚大帅和辽东的李大帅一样。

或许因为现在的乱子更大,也许黄得功可以得到封爵,那就更是灵壁人的骄傲了。

黄得功脸上不可避免的露出得意之色,能以一个脚夫当到京营参将就已经是难得的奇迹了,更不要说北方边防的重中之重大同镇帅一职,这完全是想象不到的事情。

当然他肯定想象不到,自己在将来会位至太傅,柱国,靖国公。

自国朝永年间之后有封侯的,也有封伯的,但自嘉靖万历之后,武将只有一个李成梁因军功封伯,并且还不能世袭,黄得功此时极尽想象力,怕也想不到自己会封为国公。

当然,等他封国公的时候,大明也可以算是亡国了。

此时的黄得功想象不到自己会封国公,更想不到自己会成为赫赫有名的江北四镇之一,同时也是四镇中惟一听从朝廷调遣,忠心耿耿一心效忠大明的节帅,当然此时的他也想象不到大明会亡国,尽管他的心思沉重,但多半是想到自己的职责和担子沉重,心思也绝想不到大明可能会亡国上头去。

黄得功兴致颇高的吩咐道:“来一道臭鳜鱼,蒸排骨,葱烧海参,一味老鸭煲,我请的周将军可是识家,你们用点心做,最后上大碗的羊肉面,就这样。”

黄得功吩咐了菜肴,和周遇吉两人在房中对面而坐,不一会儿茶水和菜纷纷上来,会馆的人问道:“要不要酒?”

黄得功笑着反问道:“还能不要酒?”

“酒有的是,有绍兴的南酒,四川的剑南春,山西汾酒,当然还有玉露春等大内造酒,不知道总镇大人要哪一样?”

“我想想,”黄得功看着周遇吉,说道:“南酒怎么样,天气热,喝点性子平缓的酒,容易下的去。”

“我无所谓。”周遇吉笑道:“在军中我就不怎么擅饮,在酒上头无所谓,他们就大为骇怪。京师里京营的武将们,打仗未必行,喝酒却是一个比一个来劲,常说不能饮酒就不能上阵,我就说你饮了酒上阵是找死,就象杜疯子,他人死了按说我不该说他,但也是事实,听说萨尔浒一役时他就是喝酒喝红了眼挥刀上阵……哪有这样当将军领兵的,岂不是拿下头的性命开玩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